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成人成己名人名言经典语录】刘伯温治家之道:尊重天性而成人成己

时间:2023-02-15 19:52:2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刘博文智佳之路:尊重自然,做成人。

作为朱元璋的谋臣,刘伯温在元朝担任儒学副祭,明朝一直以御史中胜和洪文官学士的身份重视教化。

他主张治理国家教化为先,大力兴办学校和社会义学,提倡遵循天道,顺性而为,体现对人本身的尊重。其家训重视蒙学、修身成己,仁爱兼济、孝友当行,达人爱人、以德合群力,行教化、立规制,强调尽社会责任,值得学习借鉴。

刘伯温的治家之道是放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体系里的。修身则成己,成己不单单指道德规范的修养,是成就自身的天性成长。天性犹如上天赋予每个人的一颗种子,而现实中绝大多数人至死都没有让自身的天性得以发芽。刘伯温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其思想学术里多强调尊重天性,尊重人性和物性,主张教化要尊重人性而成己。“圣人立教,因其善端而道之,使之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侯以明之,挞以记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生之者天地父母,而成之者君师也,不然,名虽曰人,与禽兽何别焉?”这里强调“善端”“成之者”,便是强调尊重天性而成人成己。

刘伯温的传奇人生四落五起,48岁近半百之时,自我定位要成为一位谋臣,“愿与公子讲尧禹之道,论汤武之事……以待王者之兴”,后来果然辅佐朱元璋成就大业,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

基于“尊重天性,修身成己”的人生理念,其家训提倡“蒙业当豫,蒙学养正”,认为开启孩子的天性、养成良性品质,才是养正之工夫、成圣之前提。“宗人子弟六岁以上即宜就学,至十五岁以上察其质性,近上者俾终,儒业难成者,即令力农或工或贾,各执一艺”,择业要察其性,也贯穿着尊重天性的理念。

成己身修,而后家齐。“参差其上者、盖明其不齐而齐也”。齐家,就是使各种不同个性、因各种因缘聚在一起的家人和谐共处。如同禾麦之成长,虽天资秉性不同,却又能人人自在长成。若每一个个体都能成己,家自然就齐了、和谐了,根本不用太多管理。所以修身是齐家的根本。

家以“和”为贵。“和”有别于“同”,也不是和稀泥似的各种因素杂凑,而是强调异质相济相协而生生不息。“和”才能充满生机,家和才能万事兴。刘伯温主张“惟大德为能得群力”,强调家庭要遵道而行、养德为先,尊重和成就每个人的天性。其家训中的慎言、惩忿、窒欲,便是修道养德的方法。要求无论对待族人、奴仆、邻里,皆不以冲突为上。要善待婢仆,“饥寒不失其养,役使不求其备”,尊重婢仆的人格。指出女子“七出”中“恶疾与无子”的不合理性,体现了对女性的人文关怀。

尊重天性,不分男女。“天尊地卑,男尊女卑”,表达的是常态化地位,并非歧视女性。卑,是地位处下,不是卑贱之意。弱,原意是指木头经火烧烤而弯曲,柔弱才能有用。《道德经》说强大才处下,柔弱才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女人能量很强大,但要处下,要柔弱,要有爱心,让男人把力量发挥出来。没有力量陪衬好男人,也就建设不好家庭。真正的“大德能得群力”,一定是让男人女人都能自在成长,很好地发挥各自的力量,形成合力。

和家者,仁爱兼济。善父母为孝,善兄弟曰友。刘伯温说:“事亲莫大于养志,孟子之言至矣”“人知爱其身不爱其亲为不孝,而不知爱其亲不爱其身亦为不孝”,尽孝事亲的核心是养志立身,无立身则无以真正成孝。

刘伯温重视立规制,在治家之道中强调导其善根,同时也看到人的欲望有魔性的一面,要制定家族规制加以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家谱、家祠、家训、家祭建设都形成了规制,家训中明确“谱牒当重”,对顽劣子弟要“警之以威”。

刘伯温的治家之道还有“打理家业振兴门户”的观念,明确量入而出、勤俭生财之道,明确“赋役当供”“恤孤寡”“济灾贫”,奉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承担社会各项义务与责任,与当下社会融合一处,家族兴旺才能绵远久长。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