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懒惰”人知道懒惰的确切感受。没有天生懒惰的人。从勤奋到懒惰,可能是对生活缺乏关心和热情的后遗症,也可能是生活的停滞期。(莎士比亚)。
与之对应的是“勤”,勤劳一直是人们推崇的生活美德。事实上在生活中,过得好的人都具备这种特征。因此,古今很多人留下了大量的经典和精彩的名句。
另外,对于一些内心状态不佳的人,也许只是缺少一句“鸡血”的话,或者一段奋斗的人生故事。凡事没有一蹴而就的改变,都是点滴积累而成的。
恰逢五一劳动节,与大家分享几句精选过带感的名家名句。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陶铸
“劳动”,多数时候会让人直接联想到体力活,这也没错,但真正累人的体力活不是用双手,而是用大脑。真正混出样子的往往是后者,他们的付出远远超过前者,因为脑力劳动比身体劳动更为高级。
曾经听一位长者说过,他的儿子在高中毕业的时候选择放弃念大学,去打工换得一份“自由”。于是这位父亲带着儿子去了几个地方,建筑工地上搬砖的工人、路边踩踏着三轮车拉货赚钱的苦力、还有铁路沿线拿着铁锤检查线路的基层工人……
有幸,本人也曾亲耳听过这位长者的当面教诲。当发动一场战争,冲锋在前的总是那些低阶士兵,而出谋划策的人,总是被这些士兵重重保护。即便战败,这些谋士也是敌方争取的对象,听到这话后深以为然。
勤奋劳动的人,不单单是生活表象,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舍得付出和懂得付出的人,如果目标放在获取知识上,也必定会有所收获,这也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米尔
当下时代的很多商品和艺术作品,它们的功能和美感独具匠心、叹为观止。
但是,对于个人而言,如果仅是止步于眼中看到的,创造一词并没有作用在自己身上,与之相隔的距离很远很远。无论这个人存在于哪个层面,在创造面前都是一张白纸,都要从零开始。
如果要攫取生活中的快乐、获得充实的幸福感,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心力是必不可少的。
由此可见,米尔的话有两个作用,第一,人们可以站在一个旁观的角度去欣赏它的艺术美感;第二,人们可以通过它在实践中收获心灵上那份的满足感。相对来讲,后者要用行动和脑力去获得,可能难度要大些,但是收获却是丰厚的。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生活得甜蜜还是痛苦,选择的主动权永远在于个人。理由也许是一种悖论:“当人们充分享受欢愉的时候,下一刻来临的一定是苦痛,这种苦痛很多时候是要远离前者的欢愉。”
同样,这一刻正在挥洒汗水奋斗拼搏,下一刻更大可能性,是远离前时的煎熬,收获的是身心的轻松和坚定的信念。所以,越是懂得吃苦勤奋的人,所积累的快乐和幸福感越是丰厚。
回看张衡的话,却有一种生活基调的味道。选择了勤劳付出,这是立于生活稳定追求幸福的基础;
另外,光走路不看路、只干活不思索,这也并非是聪明人所为。所以,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是一句不错的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