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莺 朱丽珍 周夏林/文 董旭明/摄
王磊/摄
小小的会议室,两把剪刀,两个彩色的箱子,在钱江晚报、小学生时代、杭州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等的见证下,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黄亚洲和南肖埠小学副校长毛建和,作为当年“给十年后的自己写封信”活动的参与者,剪开了封条,也打开了2012年存放下读者们159封信件的存储箱。
这是时光隧道的大门又一次向我们敞开:第一次是在2012年,钱江晚报刊登了一组“写给十年后的自己”的信件,让2002年在少年宫写信的孩子们遇到了2012年的自己。
这一次,是2022年。我们开启的是2012年时《钱江晚报》和《小学生时代》面向市民读者征集的159封来信,这些信一直被存储在杭州市档案馆。
王磊/摄
我们期盼搭起一条时间隧道,让现在的你遇见十年前的自己,听到一个声音对自己说:“你好吗?”你可以骄傲地回答:“我很好。我们一起往前走。”
参与活动的嘉宾。从左到右为: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小学生时代》主编吴志翔,杭州市档案馆副馆长祝宇安,杭州市上城区南肖埠小学副校长毛建和,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黄亚洲,钱江晚报编委、全媒体新闻中心主任陈欣,《小学生时代》编辑、“给十年后的自己写封信”活动发起人吾斌,2012年活动的参与者何雨阳。
1】黄亚洲打开瓶盖后深吸一口气
他说:这是和十年后的自己握手
十年前给自己的那封信,上面写了什么?在出版散文集《孩子长大要像谁》时,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黄亚洲特地收录了信中的内容。
如今再看那封信,他当初的展望,有准确的部分,也有不准确的部分。尤其是对自己身体状况的预估,显然是不准确的。73岁的黄亚洲,依旧每天早晨洗冷水澡,并且做80个俯卧撑,虽然用他自己的话说,“姿势不标准”。
十年,在黄亚洲身上,似乎不着痕迹。
在当天开箱活动现场,黄亚洲虽说年纪最长,但状态丝毫不输年轻人。大家都惊叹于他的体能,他自己倒很谦虚:“今天俯卧撑做了82个,不过姿势依旧是很不标准的,只是希望每天还能坚持。”
这一次的开箱仪式,黄亚洲作为十年前“给自己写信”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见证者,被邀请作为开箱嘉宾。
当两只装满信件和漂流瓶的箱子搬到自己面前时,黄亚洲举起剪刀,摆出姿势,不由一声感叹:“这是剪开历史。”
两个一模一样的开剪姿势。王磊/摄
开箱啦!董旭明/摄
箱子打开,一只只装着信纸的玻璃瓶,一封封写于十年前的信件,就像一段段尘封的记忆,被重新寻回。
这些沉甸甸的信件,就是一位位参与者的十年。
黄亚洲也忍不住寻找起存放着自己当年信件的那只瓶子。
一只装着沙子的玻璃瓶,里面卷着一张小小信纸,瓶口挂着姓名标签,用绿色的彩笔,写着“黄亚洲”三个字。拿到自己的漂流瓶后,黄亚洲打开瓶盖,深吸一口气,说:“这就是和十年前的自己握手啊。”
这封信,就像是一颗种子,播种在了时间的河床上,十年孕育,开出了烂漫的花朵。
一手开箱的剪刀,一手自己当年的漂流瓶。王磊/摄
找到信的黄亚洲先生。董旭明/摄
2】黄亚洲把信捐赠给了档案馆
毛老师带走了自己学生的信件
杭州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黄亚洲其实是档案馆的“老熟人”,曾给档案馆捐赠过不少珍贵物品,但封存了十年的这封信,对于黄亚洲来说,显然有着更为不同的意义。
这一次,黄亚洲将自己十年前的这封信捐赠给了杭州市档案馆,也是将这段特殊的体验留存在了这里。
黄亚洲把信捐赠给了杭州市档案馆。董旭明/摄
“十年前可以说是玩笑式的一封信,是一次时空玩笑,而如今再看,却已变成了严肃的事。”在黄亚洲看来,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信,是把过去、当下和未来有机地连接在了一起,“这是人生价值的一种期许,也是自我价值观的很好表达,其意义是严肃的,并非玩笑。”
合影时,黄亚洲挑中了一块标语牌,上面写着——见证时间的力量。他说:“要感谢十年前的自己写下了这么一封信。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十年构成的。如果有下一期征集活动,我或许还会考虑参加,期望这个漂流瓶还能漂到下一个十年,甚至永远。”
杭州市档案馆副馆长祝宇安说:“在活动里感受到了当年孔夫子在大河边说的‘逝者如斯夫’,也让我回溯了年轻时的自己。在这样的活动里,感受到的不是时光的残酷,而是时间的温暖,是一种信仰和希望的力量。当年,写信人把对未来的展望留在了杭州市档案馆,今天我们将它开启,其实我们感恩这个时代,因为这个时代让我们过去的十年充满了希望,感受到生活越来越美好。黄亚洲先生把信留下来,留下来的也是希望,在未来的十年,正好也是积极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时间里,我们存下的是积极向上的力量。”
杭州市档案馆副馆长祝宇安为活动鼓劲。董旭明/摄
而毛老师则满脸笑容地带走了班里同学的信件,决定自己来分发。
“我们当时有两个班的孩子参与了活动,正好是101人,这个数字也是专门凑出来的,百位和十位上的‘10’代表了十年,个位上的‘1’代表了一次非常美好的奇遇。”
毛老师说:“我想,写这封信时,对每个孩子来说,就是与未来的自己做一次约会,打开了孩子们的想象,也播种下对未来更明确的期望。当他们来拿信的时候,是每个孩子与十年前自己的一次对话,它既是勾起10年前的美好回忆,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许。”
毛老师在开箱后,找到了当年班里孩子们的信。他说,这些信是当年他收上来的,今年还是由他来发还,让整个过程圆满。说不定能有个老同学的聚会,也能让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孩子们热闹一下。
见证找信的毛老师。董旭明/摄
3】十年后,她真的去研究文艺了
她总结:长大就是循序渐进的
何雨阳,是这次开箱的“彩蛋”。
她是十年前参与活动的孩子之一,当时她的照片还登在了钱江晚报上。
十年后,对照当年的报纸,她的样子没有什么变化。从小姑娘变成了大姑娘,拍照的时候,眼睛里依然有星星。
十年前的何雨阳 本报资料照片
十年后的何雨阳。周夏林/摄
她还记得这封信,在一堆漂流瓶里,她一眼就认出了盛放自己信件的玻璃瓶,她说:“我还记得我是用专门的牛皮纸写的,所以一找就找到了。”她眼睛里闪着快乐。
我们要求看看信,她的脸都红了,表示拒绝:“会暴露当年的自己,我会不好意思的!”后来她看过了信,告诉我们,“我确实写了一些理想,我想要从事文学、哲学或者美学研究方面的工作,我发展的大方向一直没有变过,这算是很幸运了。其实我没有经历过什么大喜大悲的事情,很平稳,很多想法都是内心逐步演变的,高中时也会写小说,把外放的情绪宣泄变成向内的宣泄。”
一眼就找到自己瓶子的何雨阳。董旭明/摄
我问她,在长大成人的路上,有没有哪个瞬间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
她反问我,怎样算是长大了呢?
这个问题,把我给难住了,我望着她,觉得我也不能定义什么是长大。
她很善意地帮我接了话:“我的成长过程里,应该是没有一个标志性的节点能说明我长大了,心智成熟是个渐进的过程。”她算了算:中考虽然没有考上最理想的高中,但是也不算差,高考发挥也是正常的,去上海的大学读了汉语国际教育,现在已经保研,未来准备读“文艺学”的研究生。“这十年说起来遇到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疫情了,然后是网课会比较多。”
“人的成长一般都是循序渐进的嘛。”何雨阳总结了一下,“我这些年最大的成长是逻辑思维能力变强了,这个大概和我的学科有关系,我学的专业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思考一些玄之又玄的内容,去阅读和理解概念性的问题。如果我的专业是财务,或者需要做实验,肯定会塑造出与现在不同的思考方式。”
看着她从十年前的光阴里走来,“给十年后的自己写封信”活动发起人吾斌老师这样说:“何雨阳从一个小孩子变得和我们差不多高,变得这么成熟,我真是看到了时间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你可能说不上哪里变了,但是一天天真的就变了。”
王磊/摄
====这是时间的分割线====
●怎么领回信
十年前,你是否给我们留下过这样一封信,你还想拿回这封信吗,与十年前的自己来一场隔空交流?
欢迎大家联系我们索要这封信件,关于如何取信,方式我们会稍后公布,但是想要拿回信件,我们需要你回答一些问题,来作为“保管费”。
1,当下你的情况,你在哪个城市?还在读书,还是已经工作,读什么专业,或者进了什么行业?
2,十年前,你留下过梦想吗,如今是否已经实现?如果更换了梦想,为什么会换?
3,十年,你经历过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4,这十年,可以用哪几个关键词做标签,区别于十年前的自己。
5,2032年,下个十年里,你的计划表里最想达成的前三项目标是什么?
●联系我们,有以下两种方式:
2、通过小时新闻客户端·社区板块·浙里生活群组发帖,标题写上#十年#。
(1)点击小时新闻客户端首页下方菜单栏“社区”按钮,或点击首页浮窗“发帖报料”。
(2)选择发布到“浙里生活”群组,标题注明#十年#,上传文字。
看到这样的活动,你是否也思绪万千,想到了十年流淌的光阴,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得与失,既有高光时刻,也曾有过低谷?如果你有感触,也欢迎来小时新闻客户端·社区板块·浙里生活群组发帖,我们在这里倾听。
点击下面,可以直达专题↓↓
写封信给十年后的自己,见证时间的力量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