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感恩福利院大叔的句子,干货看这篇!阳光晓清:寄情翰墨30年 热心公益暖人间

时间:2023-02-06 16:18:4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刘晓青在潍坊市博物馆向观众讲解了《镇馆之宝》——郑板桥的《峭壁兰图》。

12月3日,是第三十一个“国际残疾人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要讲述一个轮椅女孩追梦圆梦的故事。面对儿时的厄运,她以乐观坚韧的精神寄情中国书法,创造了生命奇迹,并以一颗感恩的心倾情于文化公益事业,书写了美丽人生。她就是“最美轮椅姐姐”刘晓清。

儿时的苦痛

1976年11月,刘晓清出生于山东诸城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那时,爸爸在城里工作,妈妈在供销社上班,她的到来给幸福的小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然而,1981年的一天,刘晓清随父母去城里看奶奶途中遭遇意外,一辆拖拉机从她身上碾了过去……她在医院里昏迷了三天三夜才醒来。医生说,因为脊髓休克,她可能会瘫痪,再也无法走路了。

年轻的父母心如刀绞,他们不敢相信这是事实,祈祷能出现奇迹。为了让女儿重新站起来,他们带着刘晓清四处奔波遍寻名医,即使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一年、两年过去了,潍坊、武汉、北京、上海……全国的大医院几乎跑了个遍,刘晓清的病情却没有丝毫好转——从胸部往下全部瘫痪。

在孤独、寂寞、痛苦中,刘晓清长到了9岁。但是,身体的疼痛并没有湮灭她心底向往希望的火花。“我要上学!”她哭喊着。爸爸妈妈何尝不想她去上学?看到与她同龄的孩子都上三四年级了,他们心里急啊,但想到她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久坐还不行,怎么能去上学呢?

1986年,离家最近的城北职工子弟学校落成开始招生,父母推着轮椅带刘晓清去报名,终于让她得偿所愿。刘晓清聪明好学,虽然有时受恶劣天气影响不能去上学,但成绩仍在班里名列前茅。一年后,教室从楼底搬到了二楼,每天上课都是老师和同学抬着她上下楼。时间一长,生性要强的刘晓清实在不愿麻烦大家,12岁那年,她狠下心、含着泪,告别了一年半的校园生活。

“只要活着,就决不能向命运低头,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爸爸妈妈的耐心开导下,在保尔、吴运铎、张海迪精神的激励下,刘晓清明白了这个道理——她毅然踏上了自学之路。困难,可想而知。刚开始,她拿着课本一字一句地读,有时一个句子里就有好几个字词不认识或不理解,她就不厌其烦地查字典、词典,然后再一个一个地抄写、记忆。几年下来,她以超常的毅力自学完成了小学、初中的课程,并读了许多文学名家如高尔基、罗曼·罗兰、雨果、曹雪芹、鲁迅、巴金等的作品。

看到刘晓清喜欢涂鸦,爸爸就买回来各种蜡笔。门上的对联、墙上的福字、手绢上的小燕子、书上的图片,都成了她临摹涂画的对象。读书、绘画,让刘晓清进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她体会到了生活的充实,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她也逐渐变得坚强起来。

生命的寄托

1992年秋,城北学校美术老师曹春华得知刘晓清的情况后,主动提出教刘晓清书画。这对于刘晓清来说,无疑是个莫大的惊喜。她异常激动,立即拜曹老师为师,立志学艺。

1992年9月12日,是刘晓清第一次接触书法的日子,她永远记得这一天。当时,她连毛笔都不会拿,悬着的胳膊不停地抖,根本就写不出完整的笔画。曹老师就从一笔一画教起,循循善诱、耐心指点,让刘晓清逐步掌握了每种笔画的技法。

然而,刘晓清写字作画的困难,常人是难以想象的。因为身体的原因,她只能趴在床上练习。每天上班前,妈妈将笔墨纸砚放在床边触手可及的地方,再帮她调整好姿势。她常常一趴就是好几个小时,直到中午妈妈下班回来帮她翻身。当写到手酸背痛的时候,她就看看贴在床头的那条谚语:“一天不练,手生脚懒;两天不练,功夫丢一半;三天不练,成了门外汉;四天不练,只能瞪眼看。”以此告诫自己打起精神,继续练下去。有时一幅书法,写了一遍又一遍,总感到不满意,但她始终不灰心,直到写得满意了为止。

20多年前,刘晓清趴在床上练习书法的情景。

自从与书画结缘后,刘晓清对生命有了更深更新的体验,将身心全部托付给了书山墨海。寒来暑往,夏天满身痱子,冬天满手冻疮,衣服磨烂了衣袖,胳膊肘起了厚厚的老茧。从楷书到行书、隶书等各种书体;从书法到工笔画;从摹写米芾的《蜀素帖》、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等历代名家碑帖,到广泛涉猎《书法报》《国画家》等当代书画杂志……父母曾说,“晓清就像中了邪,白天练还不算,晚上还要练到十一二点,从没叫过一声苦。”

几多汗水,几度春秋。1994年,刘晓清的硬笔书法和绘画分别获得“诸城市师生书画展”一等奖。初次成功的喜悦,更加激起了她对未来的憧憬,她渴望尽情遨游在艺术的海洋中。她不仅以优异成绩取得了书法、花鸟、行书三个科目的专科函授结业证书,而且以秀润淡雅的独特风格,在书法、绘画领域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绿洲。

刘晓清书法作品《菜根谭》摘录

刘晓清的作品先后获得“中国国际科技文化成果博览会书画大展”成年组书法金奖、山东省文学艺术成果最高奖“泰山文艺奖”书法类三等奖、“首届中国王羲之书法艺术(行草)大展”三等奖等多个奖项,入展“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尧山杯书法新人展”,在法国、日本、韩国展出,被选入《山东书画家》等多部作品集。她还被授予“齐鲁文化之星”“2013中国书画年度人物”等称号。

刘晓清书法作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刘晓清工笔画《春兰》

2013年9月12日,刘晓清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中国梦·好人梦”的首次个人书画展。随着“伏淇兰心”“晓风清拂”“潍水清风”书画展的相继推出,刘晓清迄今已举办了九次个人书画展,并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潍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2021年10月15日,“阳光晓清——最美轮椅姐姐刘晓清书画展”在山东美术馆开幕。这是她的第九次个人书画展。

梦想的绽放

推己及人,刘晓清深知残疾人的艰辛和不易,她感恩曾经帮助过她的人们,希望以书法回报社会,帮助他人。她通过热线电话、心理健康讲座,向人们传达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她就到学校、青少年宫和儿童福利院,义务指导孩子们练习书法,激励他们刻苦学习、珍惜生活;得知诸城一女孩身患白血病却无钱医治,她毫不犹豫捐出自己的3000元奖金;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又捐赠奖金、书画作品若干,鼓励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2021年11月11日,刘晓清(中)在潍坊医学院给学生们讲授书法课。

2015年,刘晓清成为诸城市文化馆的书法老师,那是她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工作。2017年,她又接受潍坊市博物馆的邀请,受聘为博物馆讲解员和书法老师。工作之余,她和同事们来到市聋哑学校和盲童学校,开设适合残疾孩子的课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时,他们也邀请残疾孩子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魅力。看到初次走进博物馆的盲童一边兴奋地触摸仿古铜像,一边仔细聆听讲解并提出各种问题,还走到讲解员身边不断打着手语说“谢谢!我喜欢博物馆!”刘晓清和同事们都被深深地打动了。

2017年11月,刘晓清发起并成立潍坊市阳光晓清传统文化艺术传播中心,开展书画培训、国学讲堂等系列文化公益服务活动。为了帮助残疾人,她义拍书画作品,迄今累计捐献逾50万元。她说:“能为社会做点事情,我感觉自己也有用了。”

2018年5月3日,刘晓清(中)和阳光晓清团队的伙伴们在“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潍坊市优秀青年报告会现场。

刘晓清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她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山东省道德模范”“山东省残疾人十大自强人物”“2016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十大新闻人物”,以及2017年“中国故事——全国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展示推介活动志愿者组“十佳优秀讲解员”等,荣获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还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美轮椅姐姐”“山东小海迪”。她的家庭也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2020年9月28日,刘晓清(右)与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合影。

多年前,刘晓清就梦想见到偶像张海迪。2018年9月,作为潍坊市唯一的残疾人代表到北京出席中国残联七大,让刘晓清实现了这一梦想。次年春,一份来自中国残联和海迪主席的特殊关爱更让她倍感温暖——一辆为她量身定做的崭新电动轮椅。2020年9月,刘晓清受邀参加全国残疾人妇女代表座谈会。会场上,刘晓清坐着新轮椅,向海迪主席汇报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并说:“谢谢您的榜样力量,激励着我以及更多的人顽强拼搏、勇敢追梦!”当说出这句话时,刘晓清哭了,海迪主席也流下了眼泪,她对刘晓清说:“我们继续努力,未来可期!”

刘晓清近照

近年,随着工作变动,刘晓清和家人搬到了潍坊生活。在家人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顾下,刘晓清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比如,以前她几乎没有进过厨房,现在除了会洗衣服,还学会了做饭等生活技能。她想告诉所有的残疾人朋友,只要不放弃努力,对自己有信心,生活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生活以苦痛吻之,她却报之以歌。刘晓清用心里的爱和手中的笔,向人们传递了希望和力量,书写了人生的无限美好。


采访对象及供图:刘晓清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讲解员、书法老师,“中国好人”称号获得者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杂志(实务版)第012期 新时代的中国人栏目

声明:本刊出版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刊文字及图片。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