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仁名言孔子】孔子标榜的“仁”说具体点,到底有那些特质呢?

时间:2023-02-05 04:59:1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儒家思想的核心简单来说是“人”,忠孝礼义信等都是以“人”思想为基础体现出来的方方面面的外在表现。

有些人认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礼”,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虽然“复周礼”是孔子当时所宣扬的主要治国理念,但是其内含则应该是“仁”。但是人怎样的表现才符合仁的标准呢?《论语.子路篇》第二十七章记载了孔子的一句话,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解,其原文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本章的内容非常简洁,解释起来也没什么难点,译文就是:孔子说:“刚强、坚毅、质朴和讷言,是四种接近仁的特质。”

“刚”,钱穆先生注释“刚谓强志不屈挠”,也就是意志坚定,不屈不挠的意思。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引用了杨时的注释“刚毅则不屈于物欲”,具有刚毅品德的人不会屈服于物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无欲则刚。

“毅”,钱穆先生注释“毅是果敢”,还包括坚毅,也就是志向坚定而不动摇的意思,曾子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就是说士不可以没有弘大的志向、坚毅的品质。

“木”,朱熹引用了程颐夫子的注释“木者,质朴”,就是指人本性质朴。孔子曾经说过“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意思就是先进之辈,对待礼乐,更像质朴的村野之夫。后进之辈,从礼乐方面讲,反而更像是君子。但若用到礼乐的话,我更愿意像先进之辈一样。由于可以看出孔子对质朴品性的重视。

“讷”,钱穆先生注释“讷是钝于言”,《里仁篇》有“敏于行而讷于言”一句话,我们介绍过“讷于言”则更注重语言的简洁,应该是多付诸行动少说空话,是与“巧言令色”中的“巧言”相反的意义。孔子曾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故“讷于言”近仁矣。杨时还注释道“木讷则不至于外驰”,意思就是木讷之人不会过分的放纵自己的欲望,前文提到的无欲则刚,人真的可以无欲吗?在修行未果之时,恐怕很难。但是通过修行,可以获得约束自己的能力。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觉得“刚、毅、木、讷”应该是性格使然,人的性格又与出生、环境、受教育情况等等因素都有关,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其实细思下“刚、毅、木、讷”又何尝不是处世的态度呢?人的性格不容易改,但是通过学习、修行,却能不断的纠正我们做事的态度,坚定目标、坚持原则、慎言慎行这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做到的,“刚、毅、木、讷”也就对我们的待人接物有了指导意义。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