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绩并不是唯一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只要能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谁都能取得自己的成功。
”12月21日9点,位于杨浦区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教学楼内传来阵阵朗读声。高一(9)班的同学们正在张慧腾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文言文《荀子·劝学篇》。
张慧腾于2006年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2008年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入职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目前担任高一年级组长,负责年级教学、德育等工作的管理和协调等。2017年6月获得第二届上海市基础教育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教学技能大赛文史类特等奖,2017年9月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及“上海市教学能手”称号。2017年8月,他代表上海市在第一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2020年因疫情在线教学期间,张慧腾参加上海市中小学在线教育“空中课堂”的录制,执教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回顾过去13年的教师生涯,张慧腾说:“在工作中感到比较琐碎、比较辛苦,甚至找不到意义的时候,党员的信仰和使命让我重新获得动力,如果我的教学能够引领学生不断前进,那也就是我从事教育行业最根本的使命和初心了。”
作为语文老师,张慧腾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一方面这需要落实在古诗文教学中,通过传统与现在的对接,引领学生获得自我的生命体验,然后与古人形成跨时空的心灵沟通;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一些新的传播方式和媒介,让传统文化有更多展示的机会。
《荀子·劝学篇》的开篇第一句话是“学不可以已”,张慧腾解释,这其中的深意就是学习永远都在半道上,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过程,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
“如果把大学毕业,拿到毕业证书最终踏上社会作为学习的终点,那么学习当然是有终结的,但是我认为学习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它伴随着人自身的修养、学问、道德情操等等,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恰恰是戕害了学习本身的意义。”张慧腾说。
“现在学业压力很大,不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张慧腾坦言,整个社会的节奏非常快,但如果把学习和人生意义关联起来,一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或许慢一点,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能够更为从容、自在地面对学习,可能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考试成绩绝不是唯一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只要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寻找自我生活方式,每个人都能有属于自己的成功。”张慧腾希望用这句话勉励每个努力奋斗的孩子们。
编辑:吴百欣
资料: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