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赫连定名言】元嘉往事10:战神拓跋焘的用兵之道

时间:2023-02-04 15:50:2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这篇文章严禁捡起时事独家原创文稿未经许可转载

|南北朝小传系列/不定期更新/单宫(执笔)|

书籍链接:元甲过去9:第一支元甲北伐队

卓发烨正确地吃了刘义隆,以为所谓的“正统”皇帝有吞山河的抱负,现在看来只不过是蛋。

拓跋焘现在不打算和刘义隆过招,他将矛头重新指向了刘义隆的北方盟友——匈奴皇帝赫连定。刘义隆的志向不过是夺回河南,现在他已经得到了,满足的刘义隆现在无非是在黄河沿线构建防线,不敢也没有进军河北的打算。

一、匈奴人的末日

赫连定则不同,胡夏国半数国土尽在北魏手中,无论是光复大夏,还是拓展生存空间,赫连定都必须与拓跋焘继续、坚定的作战,这远不是刘义隆可以做到的。换句话来说,如果拓跋焘先与刘义隆交战,赫连定必定引兵来犯,而如果先拿赫连定开刀,以刘义隆的性格,绝不愿为了匈奴人冒险。

于是拓跋焘召开御前会议,表达了自己想要与赫连定作战的想法,不出所料,反对的大臣不少。他们认为刘义隆会趁机进攻河北,动摇北魏的统治根基。关键时刻,崔浩又一次站出来力挺拓跋焘,他耐心的向众人解释,为什么先攻打赫连定,刘义隆不会出兵,以及击败胡夏的意义何在。经过一番争论,总算统一了意见。

《魏书·崔浩传》:世祖闻赫连定与刘义隆悬分河北,乃治兵,欲先讨赫连。群臣曰:"义隆犹在河中,舍之西行,前寇未可必克,而义隆乘虚,则失东州矣。"世祖疑焉,问计于浩。浩曰:"义隆与赫连定同恶相招,连结冯跋,牵引蠕蠕,规肆逆心,虚相唱和。义隆望定进,定待义隆前,皆莫敢先入。以臣观之,有似连鸡,不俱得飞,无能为害也。臣始谓义隆军来当屯住河中,两道北上,东道向冀州,西道冲邺。如此,则陛下当自致讨,不得徐行。今则不然,东西列兵,径二千里,一处不过数千,形分势弱。以此观之,儜儿情见,止望固河自守,免死为幸,无北渡意也。赫连定残根易摧,拟之必仆。克定之后,东出潼关,席卷而前,则威震南极,江淮以北无立草矣。圣策独发,非愚近所及,愿陛下西行勿疑。"

元嘉七年(430)年9月,北魏大军西征,直扑赫连定的老巢平凉(今甘肃平凉),当时赫连定正领兵准备偷袭北魏后方,得知老巢要被端掉后,急忙回军救援。这一次轮到北魏以逸待劳了,这几年赫连定为了恢复夏国的势力四处出击,而其势力却越发局促。

二、赫连定的失败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刘义隆的影响,拓跋焘也想给匈奴人来个先礼后兵,他让被俘的匈奴皇帝赫连昌劝降守军。他自己都不信刘义隆那一套,还能指望对更加野蛮的匈奴人有什么作用,最后还是得武力攻取。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一》:十一月,乙酉,魏主至平凉,夏上谷公社干等婴城固守;魏主使赫连昌招之,不下,乃使安西将军古弼等将兵趣安定。

得益于赫连定这几年的穷兵黩武,匈奴人的战斗力早已经是大不如前了。赫连定返程救援的途中,恰巧遇上了古弼的大部队,双方骑兵对骑兵,短兵相接,古弼先是佯装败退,诱敌深入。赫连定果然中计,紧追不舍,等他踏入古弼的圈套中时,古弼立刻回师迎战,另一方面拓跋焘听到消息后也立刻派高车部落(高车,是北朝人对漠北一部分游牧部落的泛称,因其"车轮高大,辐数至多"而得名。南朝人称其为"丁零",漠北人又称其为"敕勒"、"铁勒"、"狄历"等。)火速增援,截击赫连定,夏军大败,被斩首的士卒达几千人。

赫连定落荒而逃,退守鹑觚原,布置方阵自保。拓跋焘不给他以喘息的机会,派遣大军将赫连定团团围住,又切断了夏军的水源,劫掠了他们的补给,导致赫连定一方饥渴交加。元嘉七年(430年)十一月,在多次交战后,夏军死伤惨重,就连赫连定本人也是身负重伤。赫连定知道再这样困守下去只有死路一条,趁夜率领精锐部队进行突围,又是一场恶战,赫连定几乎只身而逃,途中又集结残兵败将,驱使百姓五万人,向西退保上邽。而剩下的夏军,包括赫连定的亲属悉数被俘。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一》:丁酉,夏主引众下鹑觚原。魏武卫将军丘眷击之,夏众大溃,死者万余人。夏主中重创,单骑走,收其馀众,驱民五万,西保上。魏人获主之弟丹杨公乌视拔、武陵公秃骨及公侯以下百余人。

赫连定侥幸活了下来,但这又有什么用呢,关中重新回到了拓跋焘手中,赫连定已经失去了复兴大夏的资本。现在的他犹如一条丧家之犬,整天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所有人都知道匈奴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当然赫连定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丢失关中的赫连定自知已经无力东向,因而其转向西边拓土,并掀起了最后一点涟漪,不过这是后话了。

三、北魏反攻

收拾赫连定的同时,冬天终于到了,尽管黄河还没结冰,但北魏的战马已经是膘肥体壮,而守了半年黄河的宋军此时早已经士气衰竭,拓跋焘感到时机一到,就此魏军大举反攻拉开帷幕。

十月,魏将安颉率军强渡黄河攻下金墉城,金墉城地处洛阳西北角,是三国时期魏明帝下令建造的一座小城,唐朝初年该城遭到废弃,其存在于世上不过四百年。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城,在魏晋时期却以关押高级犯人而闻名,曹魏嘉平六年(公元254年),魏国权臣司马师废掉皇帝曹芳,将其囚禁于金墉城,此后被关押于此处的皇帝、皇后等高级政治犯络绎不绝。

西晋惠帝元康二年(292年),皇后贾南风废皇太后杨芷(晋武帝第二位皇后),将其囚禁金墉城;惠帝元康九年(299年),贾南风又诬陷太子司马遹,废其为庶人,囚禁于金墉城。报应不爽,惠帝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贾南风倒台,被废为庶人,随后"贾庶人"被送进金墉城。不久,司马伦用一杯毒酒在金墉城送贾庶人上路。当然后来,司马伦又废晋惠帝自立,将其送入金墉城。后来,惠帝复位后,司马伦本人也进了金墉城,享受了一把皇帝才能有的地位。

抛开政治意义外,金墉城的军事意义也相当重要,可以说其是洛阳的门户,欲夺洛阳,必先取金墉。同样,金墉城一旦丢失,洛阳也很难守住。

拿下金墉城后,安颉将眼光瞄准了洛阳,为此他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作战计划,安颉先在洛阳东门摆开一个攻城的架式,又是建造攻城器械,又是准备攻城的物资,声势震天,但就是不攻城。宋军据此判断,魏军一定是在声东击西,表面想从东门进攻,实际上是想从西城开战,于是聪明的宋军将大部队调到了西城。安颉一看还有这样的好事呢,那就开始吧,几天之后的一个半夜,宋军还在熟睡中时,安颉一声令下,几十条云梯迅速架到洛阳东城墙墙头上,魏军迅速爬上云梯,越过城墙。等到刘宋守军发现不对劲的时候,数百名北魏士兵已攻占了城头,并杀掉了守卫城门的戍卒,洛阳的东门被打开,北魏的主力部队如潮水一般涌进洛阳城。知道大势已去的宋军只能弃城南逃,而北魏军队穷追不舍,斩首刘宋军五千余人,生擒南朝刘宋军队将领二十余人。

此一战洛阳被轻松攻陷,随后魏军再接再厉又拿下虎牢。而后河南地区唯一还在宋军手上的滑台就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为了守住滑台,宋文帝刘义隆也不得不暂时放下心结。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