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关于关于毕业感恩母校的诗句子我想说校园 |“好久不见,母校”优秀作品赏析(七):四朵合欢藏起的青春诗

时间:2023-02-04 06:08:3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照片是作者投稿的

1

校园里有几棵槐树,盛夏时枝繁叶茂,粉如雾,海似海,像久别重逢的喜悦,每次经过时花枝纤细,簇簇簇茂盛,像夏天不再回来的风一样热。(季节。)

校园草木如此之多,可我偏偏爱这合欢,不但因为它的绚烂无比,而且也为了它的茕茕独立,于四季,于阴晴,于朝夕,合欢树都在泰湖水流淌的岸边静静生长,深深扎根在这片意蕴深厚的育人之地,年复一年。

初见合欢的那天,是我大一入学的时候。九月的泰州天朗气清,银杏枝叶已渐渐染上金黄,阳光透过缝隙落下白色的光晕。我的家乡在岭南,在上大学之前,我对江南的印象只存在于诗词之中,有“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祥和恬静,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历史底蕴。

乌篷船、山中寺、桂子落,是我对江南秋天的所有向往。而当真正走进这里,我才发现,那些藏在江南里的古今美韵远不止这些。

但是,我独记住了秋天的合欢。

2

秋天的合欢,已经不如盛夏那般灿烂,地上铺着一层凋零的合欢花,即使落下,也依旧保持优雅,针叶状的花朵根根分明,鲜艳的粉红也宣告着它们的生机。留在树上的花虽然所剩无几,但还是从层层叠叠的叶子中努力透出几分颜色。在橘黄的秋色中,这一抹抹霞粉慰籍了我的心灵。

慰籍心灵的,还有合欢树旁边的食堂。都说江南美景如画,却不知这美食也如画一般精巧。早餐时,点一个圆墩墩的青团、一块清香扑鼻的桂花糕,再来一碗嚼劲十足的雪菜肉丝面,这热腾腾的美食,捧在手心,暖在胃里,让人好不欢喜。泰州的特色美食要数蟹黄汤包和干丝最有名,我和朋友最喜欢吃干丝,这是一道著名的淮扬菜,豆腐皮磨成细细一条,和着脆脆的笋一炒,入口细软鲜滑,令人回味无穷。当然,食堂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菜品,我们能尝到各个地方的特色,这也算是大学生活的一大乐趣。

沿着合欢树一直往前走,就到了教学楼。我们学校地处江南,建筑也颇有园林特色,校门上棕木色的牌匾刻着“泰州学院”四个鎏金大字,学校以图书馆为中轴线,布局几乎成左右对称。

青灰色的回廊蜿蜒曲折,遍布在教学区的各个角落,转角处种植着几棵芭蕉树,听雨打芭蕉是一大雅事,雨珠滴落在碧绿的叶片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如环佩叮当,如弦音袅袅。此时,在这清幽宁静的园林里,你只需要从青石板间漫步而来,便可以回到从前慢的时光。不过,这种园林的设计回环曲折,时常让初来者找不到东南西北,但这正是江南建筑独有的风情。

我们生活在这古色古香的园林里,每天听教诲、谈诗书、思人生,作为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我们在这一草一木的浸润下,在老师谆谆教诲中,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坚持,用所学知识筑一道传递爱的廊桥。学校的校训是“敦尚行实,明体达用”,源自北宋泰州教育家胡瑗的教育思想,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合欢树往西就是图书馆,七层楼,宽敞明亮,采用落地玻璃的设计,图书馆内视野十分开阔,天气晴朗的时候,你可以看见橘黄色的落日从西边缓缓落下,余晖轻轻地晕在图书馆的书架上,为书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我就是在图书馆里开始了写作生涯。起初我写诗,照葫芦画瓢地在纸上写上几句,便觉得这是诗。我第一首诗就是写的合欢花,为了更好地观察它们,我拾起四朵掉落在地上的合欢花,即使在地上,它们也依旧轻巧灵动。

我反复学习舒婷的《致橡树》,最后写出一首自认为很满意的诗。我兴致冲冲地寄给喜欢的杂志社,但由于文笔稚嫩,未被采用。“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并没有因为一次的打击而放弃写作,而是在不断的磨练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我开始大量阅读经典作品,也会拿本子随时随地记录灵感,每天坚持写日记,积累素材,慢慢地,我的作品越来越有深度。

后来,我尝试向一些开辟校园专栏的杂志投稿,成功发表后,看着文章内的署名和学校信息,我从心底油然升起骄傲之情。原来我也能为母校留下一笔属于自己的色彩,就像我捡拾的合欢花一样,粉白相间,朴素淡雅,但热烈盛放着。

3

有人等夏天,是等海风,等黄昏,而我在等那一树树合欢绽放,那如生命一般绚烂的花海,宣告着无限蓬勃生机,它没有白兰、栀子那么清香,没有玫瑰、凌霄那么鲜艳,但合欢就是合欢,它折扇般的花朵,像是不屈的女子,典雅、独立、自信,而且它象征着“吉祥”,预示着生生不息的希望。

大学四年的青春也如同合欢花,我们扎根在这里,感受着风霜雨雪,见证着四季轮转,也许不是时时刻刻都在盛放,但只要契机来临,我们就会不遗余力,实现我们青春的价值。

时光荏苒,我的三个夏天已经过去,过去无论多么辉煌,也终将只会过往。等到下一个夏天,我愿满载而归,从容地与母校的合欢花挥手告别。

四朵合欢花夹在曾经的泛黄的诗页里,上面写着:“青春是合欢花,热烈而不知疲倦,一夏就已成纪念。”

(作者:钟璇)

(作者系泰州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19级学生)


审核:谢胜瑜

核发:张旭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