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扮得完全颠覆原意的经典名言。
文/案会
历史上那些经典名言多年来一直把我们视为经典,作为处世的行为准则,但事实上作者的初衷往往是不同的,或者完全相反,列举几条,确实会令人吃惊。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出自《诗经·国风》,原文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翻译出来大致为:“我们生死不分,我们早已立誓。让我握着你的手,同生共死赴战场。” 这是一首典型的战争诗,这句话本是战士之间盟誓,共赴战场,同生共死,如今夫妻盟誓,可谓张冠李戴。
2、“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出自汉朝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封建时代的人际关系准则,我们因此而认为臣对君、子对父、妻对夫是绝对服从的从属关系,然而,原文却是:“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这里的君臣、父子、夫妻,前者主导,拥有权力,但也明确了“正”的义务,如果不正,臣可投降、子可出走、妻可改嫁。所以,三对关系间,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全然没有谁绝对服从谁的意思。后来,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等,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宣扬“三纲”为“天理”,《弟子规》再推波助澜,把愚民宣传做到了极致,老百姓就真的将这奉为圭臬执行,实在是可笑至极。
3、“学而优则仕”
出自《论语·子张》,原文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其中,“优”的意思是“有余力”,意思是:“官做好了,倘还有余力,就去学习,以求学习更好;学习好了,倘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以求更好地推行仁道。”如今常把“优”理解为优秀,以为:“学习优秀的,就会提拔去做官。”这是望文生义,意思便南辕北辙,去去千里了。朱熹说:“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可知,学优与仕,不是因果关系。
4、“父母在,不远游”
出自《论语·里仁》,原文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不远游,如果游,则告之父母明确的方向,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所谓:“游必有方,如已告云之东,即不敢更适西,欲亲必知己之所在而无忧,召己则必至而无失也。”而现今的用法,意思只有前二句:“父母在,不远游”,且把“不远游”当作孝顺的唯一选择,典型的断章取义。
5、“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可知,这里的“无后”是指“舜不告而娶”,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舜结婚都不告诉父母,这是最大的不孝啊。”如果要翻译,则为:“有三种不孝,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而如今常常解释成没有生孩子为最大的不孝,究其本义,与生不生孩子实在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的。
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我们常以这句作为教育小孩的名言,意思是要他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但原文与我们表达的意思却堪称南辕北辙,原文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你用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限的知识,这是十分危险的,也是必然要失败的。”哈哈,意思是不是完全相反?如果庄子听到我们用他老人家这句话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一定会从坟堆里爬出来狠狠抽我们的耳刮子。
7、“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原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我们现在经常以此自勉或教育他人,意思是:“说话一定可信,做事一定办到。”要求做人行事坦诚相待,恪守信用。但孔夫子的原意却是:“说出的事一定可信,做事一定办到,这是个浅薄固执的小人呀!”在他的眼里,这样子的人却是浅薄固执的小人,简直把我们的是非观颠覆了。而且,孔子的衣钵传人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意思是,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要有结果,只要合乎道义就行,他在这里告诉我们“言不必信,行 不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