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关于感恩事件的结尾句子,干货看这篇!视点丨6000字论文致谢刷屏!感恩是对苦难最好的“正面硬刚”

时间:2023-02-01 15:03:3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最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来自四川凉山的李舜臣的修正民的毕业论文刷屏了。在这2.5万多字的论文中,他在感谢部分用6000多字回顾了“艰难险阻”但“充满光明和希望”的求学道路,并一一感谢了65名亲切的人。

此前,已有好几篇毕业论文因致谢写得故事动人,情感满溢而出圈热传,但大多是博士毕业论文。家庭出身贫苦的孩子,读到博士毕业殊为不易,求学二十余载,必有诸多艰苦未曾告人。在学业有成之际,抚今追昔,有感而发,很容易就能以情动人。

而本科生的论文其实并不常写很长的致谢,苏正民能写下6000余字的致谢,已经让人感到新奇和赞赏,而他对求学时光朴实真挚地叙写,不但让我们看到了众多山村大学生的生活缩影,也更加深刻体会到山里孩子上学的不易——不是每一个大山里的孩子,都能一路栉风沐雨,披荆斩棘读到博士,但能够走出大山,走进大学校园的他们,已经足够值得被钦佩和鼓励。

苏正民的致谢,通篇洋溢着感恩之情。因为家庭贫苦,读书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他感谢父亲砸锅卖铁地将三个子女都送进了学校读书;上学时从未接触过汉语,他感谢那些扎根山村的支教老师,日复一日细心教导,让他终于跨过了语言关;父亲病重离世,家庭风雨飘摇,辍学在家种地的他,感谢了党和国家的扶持政策,热心的媒体记者与好心人,让他得以重返校园,参加高考;进入大学之后,他感谢无数曾经关心和帮助他的师友,让他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能力,提升了素养,塑造了人格,成为了更优秀更坚强、可以去帮助他人的人。

在这篇致谢的结尾,他写下了65个名字,一一致谢。有指导他论文,帮助他学习成长的老师,有给予他和家人关怀与帮助的爱心人士,有与他友爱相处,和他一起度过美好大学时光的同学,但是有一个名字他没有写上去,那就是他自己——苏正民。

他理应感谢自己,感谢自己历经多次打击和挫折,依然没有放弃求学的信念,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感谢自己从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哭泣中汲取力量,强学力行,凭借知识改变自身的命运;感谢自己敞开胸怀,战胜了自卑与迷惘,击碎心中的高墙,坦然接受他人的善意,并且通过发起助学计划、无偿献血、当志愿者等实际行动,将这善意传递下去。他完全可以感谢曾经不顾一切,冲出大山的自己,成就了今天站在新的梦想起跑线上,意气风发的青年。

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去感谢苦难,关于这个问题,从来都有争论。苦难无疑会伤害身心,消磨热情,带来痛苦,战胜苦难听上去很激情昂扬,但是对普通人而言却是千难万险,如果可以毫无代价地选择,相信没有人会选择去经历苦难,自找磨炼。

但为什么从古至今,总有那么多人不惮于去言说苦难,甚至赞颂苦难呢?因为苦难很多情况下是无法避免的,有物质上的苦,也有精神上的难,平凡人在世间摸爬滚打,总有经历苦难的时候。而想要在那时不被苦难击垮,那么,对于苦难就要有足够的精神准备。遭遇苦难时迸发出的坚定勇敢的人性亮光,是最具有感染力,最能鼓舞世人的。被感谢的,被称颂的,从来都不是苦难本身。而是经由与苦难抗争所磨炼出的意志,在苦难中忍耐时所得到的领悟,以及走出困难的暗沼后,浴火重生的幸福。

感恩并不是对苦难的纵容和美化,感恩是对苦难最好的“正面硬刚”。苏正民说,他是村里第一个考上“211”大学的孩子,而毕业之后,他决定先到凉山支教一年,再回母校深造。这是他对所有关爱的回馈,也是他对广阔未来的期许。唯有在赤脚走过坎坷和荒漠之后,仍愿意与他人分享清泉,愿意为他人高举灯火,仍能看到天空海阔、未来可期的人,才能真正地对苦难高喊一声:“我不怕你!我赢了!”

( 作者 屈旌 来源 极目新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