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贼名言】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时间:2023-01-30 08:19:1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巧妙地抛弃利益,没有小偷。这三个人认为文章不足,所以有所属。出自《道德经》第19章,意思是铲除巧妙的公理,没有小偷。

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其实都是巧饰,不足以治天下。

曾仕强先生解读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会当小偷会当强盗的人,难道不聪明吗?难道他没有知识吗?我们家里的锁打不开了,他一来两下就给弄开了。我们的汽车开不走了,他不到两分钟就能开走了。他如果是想偷,我们怎么都挡不住。这时还跟他讲巧妙,利益,根本就没有必要。巧妙跟利益,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把巧妙放在利益上面,就不对了。人用巧妙来做好事,这很自然,本来就应该这样;而把巧妙、秘诀拿来做坏事,来谋求私人的利益,那还有良心吗?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此三者,哪三者?是指圣智、仁义、巧利,这三个东西。“以为文,不足”,如果拿来当作装饰品、当作形式,是不够的,是很肤浅、很幼稚的,所以没有用。

故令有所属。这三者如果要保留的话,就要加上一个基础。因为把这三者提高一些层次,下面给它一个基础,上面就变成好东西了。老子所提出来的其实也不多,就是四个基础而已。

傅佩荣先生解读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去除技巧与利益,盗贼就不会出现。这三方面是用来文饰的,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要让人们有所依归。

把技巧和利益去掉,盗贼就不会出现了。盗贼就是要卖弄他的机巧,由此得到利益。我们说铤而走险,就是指盗贼而言。一个社会不要太讲究聪明才智,也不要太强调仁与义,同时不要去追求机巧和利益,社会就能恢复比较正常的状态。大家活得比较简单、单纯,按照自己的本性去过日子。

接着,原本强调,这三方面你再怎么规定,它只是文饰。文饰代表表面上有些改变,你真的要治理天下的话,光是把这三点去掉是不够的,你还要能够积极引导。

一般谈到教育的时候总是注意两方面:一方面先去除坏的部分,第二方面再引导走上好的部分。一方面有“破”,另一方面要有“立”。所以这里强调,前面三者只能用文饰,只能把一些不好的情况去掉,还不足以治理天下。那怎么办呢?要让百姓有所依归。

南怀瑾先生解读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绝巧弃利”,那是针对人类喜欢耍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认高段而言。东西方宗教皆认为使巧用计,想办法耍手段,一般都是为了图利自己,那是强盗心理,是不道德的。

人也需抛弃自己引以为傲的聪明——“巧”,抛弃自私自“利”的贪图之心,那么自然不会有盗贼作奸犯科。这是“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处“盗贼”二字,须引用《庄子·胠箧篇》的大盗——盗跖,来作注解。说句严重的话,春秋、战国时候的诸侯,几乎都是盗跖。

老子提出了上述的道理后,接着说:“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文”,代表思想、理论。他说,为什么要抛弃圣智、仁义、巧利这三项东西呢?这个哲学道理发挥起来太多太多,一言难尽,因此暂不讲它,只要把握住这个观念就行了。这等于乡下人经常说:“我命苦,只好这样。”命就是一个确定不移的观念,不需一大堆道理来解释,只要从实际生活便可体会。中国过去家庭,也只抓住一个观念——孝,其中道理,天经地义不需多说。

《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