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所以想象最多的是以后长大了有钱了,想吃想喝想玩的都来一次。
后来工作有钱了,也从来没有大吃大喝大玩过,只是觉得小时候很傻。贫穷教会了我生活,在二十多年的日子里,我对自己进行了无微不至的改造,这些改造,无一不是为了形成节俭的习惯,再美好的想象都要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败下阵来;我不断纠正自己奢靡浪费的习气,让自己变得更加节俭,形成了新的生活习惯;这些生活习惯,又促使我不断节俭,权衡利弊、计算得失;划不划算,是我判断物品的第一标准;货比三家,只是正常操作;不断逛网店,只是为了比较哪个商家给的抵扣券更合适;节俭的生活习惯让我似乎很清贫,但我不在意,有吃有喝,三餐不缺,睡有软床,住有蜗居,物尽其用,方得始终。
我时刻提醒自己,房子是贷的,父母还在生病,还有N多的费用该交了——————,无所不在的不安全感,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我的脑海,只有经过清贫的生活,你才会发现,贫穷,真的可以改造一个人,让他的性格更恬淡,更没有物欲,对待事物更加理性,越不会被纷纷扰扰的外界打扰到自己的生活,习惯了剥开层层迷雾,直达本质;再也写不出那些浪漫的句子,想象那些浪漫的场景,一切的奢靡,似乎都和不划算、不值得挂上了钩。
于是,我不断奋斗,不断节俭,在一次次的与自我斗争当中,我学会了很多的技能;我爱美食,但我从不关注饭店;我爱漂亮衣服,但我从不去逛街;我喜欢花花草草,但我从不买大棵;我刷抖音,看得最多的是DIY;我刷头条,学的最多的是如何兼职网赚;我喜欢看旅游探秘,随主播的脚步走遍山川大地。
回头看看,我的衣食住行是如此有秩序,生活是如此富有条理,我甚至规划到了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一再削减开支,摈弃幻想;于是,我辞去了浪费生命的工作,安安静静地居家,安安静静地生活;想出去了,我走路去街对面的公园;或者背个包,去视线尽头的大山里;我对一切热闹和不热闹的事情都感兴趣,我喜欢看大爷们悠闲地钓鱼,喜欢看大妈们热情的广场舞,我喜欢在天桥上,看车水马龙;我安居闹事,并没有什么避世或隐居的想法,只是认清了自己,想继续在红尘凡俗,做个太平闲人而已。
我深信,钱,的的确确是可以省下来的,你越是少用钱,就越是富足,省到就是赚到,我把我从网络学到的和自己亲身总结的一些省钱方法分享出来,希望能对看到的朋友有所助益。
为了更有条理,我按衣、食、住、行、家居用品、能源、废物利用、日常生活、社交、学习、赚钱等方面一一阐述。
一、穿衣方面
穿的衣服基本上大多都是旧的, 很少买新的。衣柜里面五年以上的衣服有一半,两三年的衣服很正常。衣服、裤子、鞋袜不分季节,从来不穿皮鞋。内衣、袜子有磨损,补一补继续穿。朋友不要的衣服我统统都要,清洗干净后,要么捐赠,要么留着自己穿。大学时期买的二十块钱一件的衣服穿不了了也不舍得扔,剪成条状擦地抹桌子,物尽其用。从来不关注品牌,也从来不买大牌,只以是否得体为衡量标准。从来不穿睡衣,只穿纯棉的旧衬衫。偶尔陪朋友逛商场,碰到喜欢的,就记下来,回家上网搜,要是便宜偶尔也会买。
二、吃饭方面
自己煮饭吃,早餐吃隔夜泡饭。午餐和晚餐多吃素菜,经常是从公园旁的农贸市场便宜买的。家里的小冰箱也就是放放剩饭,大部分时候是关机的。经常看做美食的视频,看会了自己学着做,一年只买两壶色拉油。基本不饭店吃饭,朋友请都不去,总觉得油大不健康。偶尔晚餐去吃自助火锅,喜欢吃海鲜,吃多了就去公园消食。基本不吃零食,因为怕含糖多,专家说了糖多不健康。基本不喝茶,不喝饮料,只喝自来水,因为我觉得自来水烧开了也很好。爱吃水果,但都是当季从农贸市场买的水果。一般买菜只买一两天的,从不多买,因为怕冰箱串味影响口感。况且几乎每天路过农贸市场都会买到新鲜的菜。偶尔也吃些自己阳台种的菜,种菜的盆是用小区捡的旧床板DIY的,土是自己用果皮和厨余做的堆肥,因为把小露台改造成花房了,所以种出来的菜很多,也很好吃。
三、住房方面
自己贷款买的房,为了买房跑遍了整个城市,最后选中了这个老小区的顶楼二手房。因为原来住户装修过了,也符合我的审美,就没再装修。包括家具、家电都是原来住户留下的。是个70平的小居室,因为屋顶挑高很高,所以改造了复式,顶上还有一个小露台改造的花房。下层是厨房和客厅,上层是书房和卧室。当初选中这里,是因为距离公园比较近,周围没有太多的嘈杂。小区多以以前城中村的居民为主,非常有邻里气氛。我因为不工作,所以是社区的义工,日常帮助老年人调试家电,处理小故障,所以三十栋楼基本都走过一遍了。通过比较,我觉得还数我这套房子最好。虽然平米不大,但四室两厅两卫一花房的格局我还是非常满意的。最关键的是安静,还没有电梯,上下楼能顺便锻炼身体。
四、出行方面
我有邻居张大爷送的一辆自行车,还有之前送外面配的电动车一辆,老板抛下老板娘捐款跑了,电动车顶工资了。因为活动半径小,所以两辆车基本不用,日常都是11路。远点去山里的时候,都是坐公交,一般情况下,车都在张大爷家的阳台下吃灰。每年出去旅游一次,也基本都在附近兜兜转转,喜欢去近郊的生态农庄,所以每次去之前都提前预定园丁或者打荷的工作。工作两天,休息两天,玩一个月,基本不用自己出钱。因为四五家农场和农家乐都很熟,老板也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所以我的所有外出经历,基本都在本省范围内。
五、家居用品
因为原来的住户留下了所有的家具用品,所以我住了五年,连沙发巾都还是原版。入住的时候我就带了床单和被子,都是我原来工作单位配发的。三台电脑,有两台是原住户留下的,上学时买的笔记本因为配置的缘故,送给王奶奶孙子当学习机了,所以从网络买的配件,自行DIY了一台,用的是华硕的屏幕和外壳。电视、空调基本不用,冰箱也只有在有剩饭的时候用。唯一用的就是洗衣机,海尔的但滚筒因为废水,我就和修家电的李师傅换了一个双筒的老式洗衣机。也就换季清洗大件的时候用用,其它时候小件基本都是手洗,大件要攒两三个月才有得洗。偶尔朋友会送一些衣服,也会用洗衣机洗洗。
五、水电气暖能源方面
自己拼的太阳能电池板,不到三个平方,基本能满足需求,所以入住以来,我就交过200元电费。电池是从电动车上取下来的,日常状态我都是拉闸,只有出游的时候怕故障导致鱼缸停电,所以会送电。包括花房的补光,一律都是太阳能发电。水的用量也很少,菜盆,面盆下都接的塑料桶,洗菜、洗脸的水都重复利用。洗菜的水用来种花、种菜,洗脸洗衣服的水用来冲马桶,所以一个月用水也就五六块。在家的时候,每逢下雨,我就把太阳能电池板上的雨水也收集起来,知道花房里再也没有容器。天然气的用量比较多一些,因为我喜欢炖汤,一年大约需要200元。日常基本洗冷水澡,因为是地暖,所以冬天水也不会太凉。而且常洗冷水澡有益健康。暖气费是最大的开销,一平米二十一,一年一千四不到。因为顶楼的缘故,夏天上层卧室比较热,所以我就住下层的卧室。
六、废物利用
因为上大学学的农业专业,所以超喜欢农业方面的实践。家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垃圾,最多的就是花花草草的枯枝败叶。买菜我基本不用一次性塑料袋,都是用的自带环保袋。偶尔买豆腐、水产带的塑料袋,没异味的都当垃圾袋重复利用。日常能用废物改造的小家居用品,都是自己动手改造的。花房里有自制堆肥桶,所以垃圾基本都能用来养殖蚯蚓。垃圾桶是自制的,筷子笼是自制的,杯垫是自制的,花盒是自制的,坐垫是自制的,连鼠标垫都是自制的。我最喜欢的就是给社区的小朋友们上DIY的手工课,所以日常练习的多,基本上家里能用上的,都是自己DIY的。
七、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超级规律,每天不到11点准时入睡,早上6点准时起床。起床后去公园晨跑,然后去逛农贸市场,看广场舞,八点半准时回家吃早餐。偶尔在农贸市场帮相熟的早市摊主看看摊,大概十点前必然会回。因为每天11点要交稿,所以没特殊情况不耽误。回家检查一遍发表的稿子,按时上传。时间宽裕就刷刷手机,时间不宽裕就准备午饭。午饭一般是四菜一汤,每天换着花样的吃。当然,我一般不会做多,做多的就晚餐吃掉,尽量不剩饭。因为早先养的狗过马路车祸,所以从三年前起就不再养宠物。午餐后会去社区办公室附近转转,遇到有需要帮助的,就去帮忙。一般情况下需要帮忙的老人会直接打电话,所以我都安排在午餐之后去。下午三点准时回来,进入工作模式,大概到五点之前完成。然后晚餐去公园遛弯儿。八点前回家学习,到十点半洗漱准备睡觉。躺床上一般会和网友互动半个小时,最晚不超过十一点四十,必然是睡着了的。
八、社交
社交圈子不大,也就是认识的几个老朋友,再就是社区里的邻居。这两年因为疫情做义工的缘故,倒是把整个社区的人都认全了,所以出门打招呼的人很多。周六日会在社区的活动厅给孩子们讲课,所以附近小区的很多家长也都认识。本市的同学只有两位,还都是女同学,所以平时的社交基本都是用即时通讯完成的。谈过两次对象,都意外终止了。一次是因为对方要出国,主动提出的分手。另一次是因为相处半年后感觉性格不合适而分手的。介绍对象的人很多,但感觉对眼缘的不多。目前交往的两三个女孩,都是普通朋友。准备未来三年内解决个人问题,三十五前要孩子。
九、学习
学习主要是自学为主,都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去看一些行业大牛的著作。不喜欢记学习笔记,日常动笔基本就是工作,每天固定输出两篇文稿,3000字网络小说。从来不买什么教材、教程之类的,注册了个图、豆丁、文库等若干账号,基本的教材都能找得到。找到的教材都会下载保存在本地硬盘上。
十、赚钱
每月会有大概六千块固定稿费收入。不固定的收入是小说的收入,五年完本了两本,收益不到三万。打算继续写下去。偶尔会在自媒体分发一些文稿,但不作为主业。因为没时间互动的缘故,自媒体的收益很低。在外帮忙、做义工的时候偶尔会有一些额外花红,都日常买菜消费掉了。从前做过N多的兼职,后来都一一退出了。花销方面,目前除了不到十万的房贷,再没有其它外债。每月固定给父母三千,给弟弟一千生活费。每个月固定的存款在3000左右,都在蚂蚁财富定投基金。目前为止大约有不到三十万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