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关于对自己搭班感恩感谢的句子我想说写给我的恩师

时间:2023-01-29 18:50:1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杨小刚

11月9日,我的结业恩师、《西安晚报》高级记者张小乙终于离开了奉献了30年时间和热情的记者岗位,光荣退休。

除了有关部门颁发的几本为中国新闻事业奉献三十年的证书外,老师没带走一片云彩,甚至都没有知会几个人,悄然回家了。

老师是地道的西安人、高干子弟、军属,上世纪八十年代受过高等教育——有点阅历的人都知道,那段岁月上大学,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坦白讲,对于老师本人的具体情况,我知之甚少,也不敢多问。而与老师的故事,则要一直上溯到我的学生时代。

2004年,我即将大学毕业,看着同学们就像那些花儿,即将散落在天涯时,我既急切又羞愧,兜里没有些许才能傍身,连一份勉强糊口的工作,都成奢望。于是,我鼓起勇气去到西安晚报,以毛遂自荐的方式,想去实习再造。进到社会新闻部,老师正在写稿子,得知我的情况,老师说:大四了,别实习了,赶紧去找工作!后来又以别的记者都出去采访为由,让我下午再去碰碰运气。那天下午,我如约而至,向老师阐述了我的热望与请求。老师问我会否用计算机打字?我说可以。(其实心里很是惴惴,我们那几年的大学毕业生,之于电脑,简直一片空白)。于是,老师便留下了我。我就这样成了老师的学生。

老师跑的是政法口线,可以说和我的专业绝对对口。刚开始,老师带我去法院、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从采访提问,到新闻素材梳理,再到回来写稿子,每一步都是手把手教。可以说,我后来跑政法新闻,以及与政法口的老哥们结交,并友情绵长,就是从老师哪儿,得的真传。

老师是一个绝对的绅士,又出身高干家庭、上过当时名额少得可怜的大学,所以注定了他身上,没有别的都市人那种对后来者的睥睨。他对我(包括他的所有学生)特别耐心、特别包容,一篇稿子我折腾了一两个小时,他也会饿着肚子陪着我,最后详细讲述每一句、每个词运用的方式方法。2004年年底,老师给了我100块钱,说:看你面黄肌瘦的,去改善一下生活……那段时光,每每改稿子太晚,老师就带我去四府街他的房子,安排我就寝。一来,我省了路费。二来,节省了精力。

2005年毕业在即,老师出面帮我联系了一家小报社:先糊口,积累经验,以后再去大报社试试。之后,老师三天两头打电话喊我出去,就在含光门里的粗茶淡饭,请我吃顿好的,并不断鼓励我:积累才华,才会有更好的平台。还有一次,老师喊我去他父母家,老爷子老太太精神矍铄,给我熬的苞谷臻稀饭,还给了我一台换下来的彩电,这台彩电我后来看了好久。2006年5月份,老师电话告诉我,华商报招聘,让我去报名:估计你第一年考不上,权做试水,备战经验。于是,接下来的三个周末,分别笔试、面试、体检。考上了——我终于实现了老师口中所言的“以能力博平台”。

刚开始为理想打拼,我具备了所有年轻人身上的精力充沛、热情似火。与老师离得也近,每个星期去坐坐,和老师聊聊。老师告诫我:初入职场,切忌急功近利。要察言观色,多做少说。再到后来,工作越来越多,见老师的由头,就是单位发的暖水瓶、烤肉炉子什么的。我都给老师抱过去。

再到后来,我越来越忙,只记得,结婚的时候,老师去了。老师搬家,我去帮忙搬东西。只是,和老师坐下来吃饭聊天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2014年年底,老师嫁女儿,我由于自己心中强烈的关于事业的心结无法打开,提前给老师拿去好酒,而没有在他女儿大婚的现场出现。

最近这几年,老师退二线,出国探亲,时间很不自由。但每次回来,我就会约以前和老师搭班的晚报的前辈(现在我都以老哥相称),去和老师吃顿饭,不为别的,静静地坐在他身旁,告诉他,我一切都好,看着他追问惦念的眼神收回去了。我不想让老师再为我操心,这是发自肺腑的。

而今,我的授业恩师,离开了他热爱的新闻岗位、离开了他奉献三十年韶光的传媒圈子。作为学生、作为徒弟,除了感慨、除了写些文字,别无所为。倒是老师心态很好,周末爬山、打羽毛球、写写毛笔字,日子过得倒也惬意。

我在想,缘分在初遇之时,何其脆弱。缘分,在注定之后,又是何其的牵肠挂肚。就比如,我与老师,以感恩的情怀而言,也需铭记于心。以良善醇厚的传承而言,也足以裨益终生。

老师曾说过,将来退休了,要把自己带过的二三十个学生学成一本书。而今看来,可以实施了。只是不知,我会在老师的笔下,以怎样的模样成形。没丢人、没辱没老师的声明,这是我给自己的底线,愿老师不会失望。

感谢、感念、感恩,我的老师。愿,余生康健、睿馨、欢愉。

写给老师。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