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川
在职时忙于学习和工作,厌倦了生活负担,每天匆匆度过“快餐日”。
到了晚年大多数人家都是空巢家庭,有了时间、有了经济条件,日子应该讲究一些了。而且过诗样生活还应该有紧迫感,离终点只会越来越近了。我和老妻从电视里、书报中受到了启发,看到了样板,自己也慢慢过起了诗样生活,起初还有点东施效颦的味道,慢慢就习以为常了。一次看电视剧,一个农村老妈妈到大城市里看望女儿,女婿天天请岳母喝咖啡,老太太碍于情面,像喝中药汤一样把咖啡灌下去。悄悄跟女儿说别让我喝咖啡了。女儿说再喝几天您就上瘾啦。果然半月之后老妈的感觉像小品里宋丹丹一样“不喝咖啡睡不着觉了”。我和老妻喝了一辈子茶,也受老太太的影响开始喝咖啡了。先是喝速溶咖啡,方便又香甜。后来看微信的链接说:速溶咖啡里面含有植脂末,对身体不利。我们就开始喝原味咖啡。置办了咖啡磨,咖啡机。起先买瓶装的麦斯威尔咖啡末,用咖啡磨研磨细,用咖啡机蒸馏。后来朋友送来巴西咖啡豆,加工更复杂,却也是乐在其中。我们除了茶友聚会喝茶,咖啡友也经常品尝、交换各种咖啡。我的一位同学更讲究,咖啡磨是电动的,咖啡机自动加热蒸馏。现在我俩每天上午喝咖啡,下午喝茶,养成了习惯。我还布置了一个咖啡角,把咖啡磨、咖啡机、咖啡杯、咖啡豆、咖啡末、砂合立方糖都摆在一个小桌上,喝的时候方便,看着也养眼。最近儿子给我买了一个电动磁化咖啡杯,杯底有一个螺旋桨,可以自动搅拌,并把水磁化,有益健康。为了方便我买了一个佐佐摩牌自动咖啡机,磨咖啡豆,萃取咖啡粉十分方便。
我还布置了一个茶台,摆上红茶、绿茶、普洱茶、白茶、黑茶……南方的朋友送我一盒大红袍,这是招待客人专用的高档茶。我买了一些茶具,有紫砂陶、福建白瓷、水晶玻璃茶具,一个分茶器是老妻从江苏东海市水晶城选购的,在灯光下闪闪发光,一片“星光闪耀”。儿子还送了一个电茶炊,客人多的时候用。20多年前我从俄罗斯带回一个烧炭的铜茶炊,是个老物件,成为我家的一个摆件和茶友聚会喝茶时候的谈资。
讲喝茶我和老妻是“老茶民”,到了老年,喝茶一为解渴,二为解闷,三为保健、四为享受茶文化。我国是种茶、制茶、饮茶的古国、大国,强国,茶道、茶艺成为中华民族的非遗文化之一。喝茶有一种仪式感。说说邀请茶友喝茶的步骤吧:
一、 准备茶样、茶具(我一般用紫砂茶具)。
二、 洗茶具、温壶。
三、 泡茶用水视茶的种类控制水温。
四、 展示茶样(由客人选择)。
五、 润茶:注入半壶热水,十秒钟倒出,也叫洗茶,相当于红酒醒酒。
六、 第一泡:热水入壶浸泡约2、3分钟,然后把晶莹剔透的茶汤注入玻璃分茶器,开始奉茶,分到每个茶友的杯中。
七、 第二泡:约15秒。
八、 第三泡:浸渍50-60秒。
九、 品茶:第一口在口中少停片刻,细细感受茶的香气和醇度,就像品红酒一样。第二口、第三口也要咂品,不能“驴饮”。至此茶艺“礼成”,茶友们评论口感和感受,讲一些茶种、茶山、茶马古道之类的逸闻趣事,尽享茶文化的韵味。
每天除了饮茶喝咖啡,还尝试烹饪美食。去宜兴旅游,住在国都宾馆。每天早餐有一种特色小吃:糯米烧麦,老妻“解剖”了烧麦,辨认食材,又向厨师请教制作方法,得了要领。旅游结束回到家中,时常回忆一路的景观和各地特色美食,决心自己动手做糯米烧麦。买全了食材,第一步浸泡糯米,蒸七八分熟。加入香菇碎和肉糜、调料,烧麦馅做得。用馄饨皮包馅捏成烧麦样,上锅蒸10分钟就出锅。邀来同行的旅伴品尝,大家都说味道正宗口感很好。
我俩有时候还做西餐。年轻的时候跟一位俄语教授学会了做提拉米苏和沙拉。那时候沙拉酱是用鸡蛋黄加盐、温油搅拌而成,很费功夫。现在各种口味的沙拉酱商店都有售。为了怀旧和拒绝添加剂,我们大多还是自己调制沙拉酱。有的时候用煎锅煎牛扒,几分熟按自己的口味和牙口掌握。为了吃西餐我们买了好几种西餐餐具刀叉勺,有的很精美,有收藏价值。吃西餐一般都佐以红酒。老妻至今收藏了几十瓶红葡萄酒、白葡萄酒,还有一瓶绿色的葡萄酒。因为喜欢收藏红酒,退休后应亲戚之邀去上海参加了西班牙奥姆布蓝卡斯酒庄上海合资公司的开业典礼。典礼晚宴在静安宾馆的草坪上举行。各方领导、来宾、西班牙驻上海领事致辞结束,一个余兴节目是一位调酒师作花式调制鸡尾酒。像演杂技一样,酒瓶身前抛出、转身背后接住,再往调酒杯里注入。不一会儿一杯鸡尾酒调好,三种颜色一层一层的,又像变魔术。我的上海的三位朋友应邀参加了晚宴,也觉得真开眼界。说这就是红酒文化。第二天外方老板回国,在静安宾馆西餐厅为之饯行。餐厅里的桌椅、餐具都是老上海时期留下来的。服务员负责给每位宾客斟酒,手里拿着雪白的餐巾包住红酒瓶,每个酒杯斟酒量多少是根据宾客的要求而定,服务员的站位、倒酒的姿势很讲究。我觉得这也是红酒文化的斟酒仪式。
回到家收到了亲戚发来的三箱三种红酒,珍藏起来,慢慢享用。
年轻的时候血糖不高,喜欢喝秋林公司的山葡萄甜酒,过年时用10 公斤装的塑料桶排大队买一桶(接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