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丈夫不懂得感恩的句子简短看这里!子女不感恩谁之过?

时间:2023-01-27 13:05:1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中国以孝道闻名世界,但现在很多孩子不知感恩,甚至成为白眼狼。

这是谁的过错?

一、中国的家庭教育出了大问题

早教专家王极盛指出:“85%的家庭教育是错误的”。

1、错误家教的核心问题是——子女家庭地位“中心化”。

“小太阳”模式,孩子是太阳,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和父母是围绕独生子女旋转的卫星。养成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别人为我做什么都应该应分,没有感恩心理。

“小皇帝”模式,长辈对独生子女宠溺,想要什么给什么,想做什么由着他。犯了错误也替他辩解:“孩子小,长大就好了”。孩子感觉自己像个皇帝,拥有至高无上权力,可以为所欲为。结果是爷爷像个孙子,孙子成了爷爷。

他们心里没有规矩意识,也不肯遵守规矩。如果不顺他的意,就说“我恨你”,一闹长辈就妥协,孩子被骄纵成小霸王。

2、白眼狼现象

“小太阳”+“小皇帝”的教育模式,造成这类孩子的情商非常低——没有感恩心理,不会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同理心),不在乎他人的感受。宠溺下的孩子自私和无情——白眼狼就这样长大了。

2019年新闻,王某在北大读完博士去美国,从此杳无音讯。母亲病危,临终前想念儿子希望见最后一面,遭到儿子拒绝,回复“以后不要再联系了”。

更令人发指的是一个上海青年,母亲送他去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挥霍,母亲花光积蓄,甚至把房子卖了。儿子回国要钱,母亲到浦东机场接机,只因为一句话“家里实在没钱了,你能不能省着点儿花”?这白眼狼连捅母亲几刀。

虽然是极端的案例,但子女的感恩心理淡漠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3、社会不会惯着他

这样的孩子,把在家的任性而为带到社会,被称为“熊孩子”,非常令人讨厌。例如一个小男孩和妈妈乘地铁,他用脚踢对面的乘客。乘客站起了扇了他两耳光。妈妈生气了:“孩子还小,你就不能让着点儿”?乘客回怼:“你家里惯着他,社会不惯着他”。

还有父母带着孩子到火锅店,孩子在店里跑来跑去大喊大叫,邻桌一男子看不下去了,就给孩子父母点了一份小菜送给桌上,并提醒爸爸管教下孩子。可是这位爸爸不仅没有听进劝,还把一盘菜仍在地上,嘴里叫喊着:“打发叫花子那?我们干什么关你什么事。”一旁的儿子小跑过来,在男子的火锅吐了几下口水,激起男子怒火,揪住小孩头发按进火锅汤里,最后被活活闷死。

这场惨剧的根子就是父母教育,将子女宠溺成小皇帝小霸王。这类孩子进入社会很可能成为害群之马。

更多的孩子虽然没如此极端,但自我中心的孩子将来进入职场,很难融入群体。上司和同事没有谁会待见一个情商低员工。

错误的家庭教育,貌似爱之实则害之,毁了孩子一生。这样以孩子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家庭的未来很难有和谐和幸福!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的失败必然影响社会。中国国民素质在世界上的排名167位,已经够低了,令人担忧的是到了下一代接班,国际排名恐怕还要下滑。低素质的民族,中国梦只能是个梦了。

二、家庭教育怎样转型?

今天很多年轻的父母开始重视子女教育,从书店和网上寻求教育方法。这一潮流有两个不足,一是简单借鉴西方早教,脱离本土文化。二是多为“术”(方法)而忽视“道”(文化理念)。

任何国家的家庭教育都立足于民族文化,脱离文化传统的教育只能是无本之木。古代家庭教育确实有致命死穴——过度强调子女对长辈的服从,培养家庭和社会的奴才,应该批判和抛弃。但是如果完全否定,走向另一个极端,所谓则“过犹不及”。

传统家教有哪些可作为现代家教的参照?

1、传统家庭的“软教育”——人文陶冶

诗书教育

古代很多幼儿都会诵读孟郊(唐)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写自己即将远行,穷人家里没有多少替换的衣服,母亲担忧儿子迟迟不归,那无声的母爱就在这针针线线密密缝衣中。孟郊看着看着,热泪盈眶,想起母亲以往的种种慈爱,写下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记着父母的恩情,就是记住了这世间的美好,以后日子再难,想起这美好,心里就涌起春风拂煦。

清代的黄景仁,四岁丧父,寡母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可是家境清贫,为谋生计,他不得不四方奔波去打工。一次临走时,看到老母亲白发苍苍,想到寒冬风雪之夜,四面漏风的茅屋,老母亲可怎么活啊。悲伤莫名写下《别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他倍感伤心的是,自己没有兄弟姐妹,家里穷娶不上媳妇,寡母养大自己够辛苦了,可是现在年迈力衰需要儿子尽孝时,他却忍痛外出打工,谁给娘亲到井上担水?娘亲病了谁来照顾?养我这个儿子有什么用,还不如不生我。

这些诗篇,像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润泽孩子的心灵,感恩的种子悄悄发芽了。

戏剧教育

中国古代有很多弘扬孝道的戏剧,例如《五女拜寿》、《清风亭》被杀,,株连族弟杨继康削职抄家,逐出京都。顷刻之间,阖家逃散,骨肉分离。二老千里迢迢回到家乡,不料二女儿见二老落魄,拒绝奉养。大女婿为了飞黄腾达,竟认严嵩为义父。杨继康夫妇流落街头濒于绝境时,三女杨三春和丈夫邹应龙将二老接回家中悉心侍奉。三年后邹应龙出仕朝堂斗倒严嵩,杨家冤案昭雪。适逢杨夫人六十寿期,众女婿又前来拜寿,杨老夫妇逐走寡廉鲜耻的几个女儿女婿孩子少们,在观看戏剧中,也会确立是非观念,播下了孝道的种子。

文学艺术在无形中塑造国民的观念和心理。但是今天的影视充斥宫斗剧,职场的内卷,还有打打杀杀的狗血剧,以及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宣泄等。

2、传统家庭的“硬教育”——规矩约束

比尔·盖茨说过:“身为父母,最重要的一项天职,便是在孩子年幼时,用规则来约束他们”。若是选择无底线的满足孩子,不教导孩子明道理,懂规矩,最终被毁掉的是孩子自己。

《弟子规》受到很多人的抨击,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什么规矩都不要,必然批量生产熊孩子。

《弟子规》的开宗明义:“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须亲仁”,首倡孩子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恪守诚信,具有仁爱之心,这不是现代文明应有之义吗?

《弟子规》要求儿女对父母有礼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这不是孩子对待应有的礼节吗?
《弟子规》要求孩子的行为仪态:“步从容,立端正。勿箕踞,勿摇髀”,即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不正是人有文明教养的仪态吗?

《弟子规》对处理社会关系的规则:“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不骚扰他人,不揭人隐私和短处,这也是现代人应有的道德规范。
3、祖宗立法教育——家训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不过三代”等历史教训,使传统士大夫家庭非常重视建立家庭法规。从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始,后世几乎家家都有“祖宗家法”,以保证福泽世代延续。范仲淹的“家训”,使范氏家族兴旺八百年。曾国藩的《曾子家训》,让后世十代子孙无一人渣,全是社会精英,如外交家曾纪泽,诗人曾广钧,数学家曾纪鸿,曾广植、曾昭抡等科学家等240多位名人。

借鉴国外家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植物杂交后的新生代优于母本和父本,中外文化的融合会使文化升级。因而应借鉴国外家教之长。例如父母与子女间的平等意识,是对奴才教育的解毒剂;十多岁的孩子就要有独立意识,靠自己赚钱办同学pati,成年子女不会啃老,避免中国式“包养”产生废柴;比尔·盖茨世界首富,但遗产只留给子女5%,如果他的子女争夺遗产,会被社会所不齿···

早期教育影响孩子一生。心理学揭示:0—3岁是早教最佳窗口期,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称之为“1000天理论”。0-7岁时段的培养,将会影响孩子70%的未来人生。如果想等到孩子成年再改变,不但不能如愿,还造成逆反心理,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请牢记:早教费事一阵子,父母省心一辈子。


【注】节选自李显卿《中国古代诗词导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