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感恩婆婆带孩子的经典句子,干货看这篇!散文随笔 || 又逢端午节——怀念与婆婆在一起的时光(笑盈)

时间:2023-01-27 03:28:0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又遇上端午节了

——想念和婆婆在一起的时间

笑气

春天刚轰轰烈烈地过去,一到夏天就刮风跑来了。

春无私地为夏做好了充足的铺垫,应铺绿的铺满了绿,该染红的染足了红;该滋养的给予饱满的滋养,该孕育的实施及时的孕育。夏天也绝不辜负春天的殷切希望,落卉拾英,果实的雏形挂满了枝头,冬小麦该收割了,土豆趋于成熟了,新鲜蚕豆美化了餐桌,大蒜也即将被叫卖,农家院里家家的大酱已被晒得红里透黑了,赛龙舟的帅哥靓姐们兴致高昂,田野里的艾蒿药熏陌里,香草飘香,端午节就心安理得地粉墨登场了。

我也赶紧应节气,到商场买了各色粽子,一饱口福。甜的、咸的,肉的、蛋的、豆沙的、大枣的,南方的、北方的……一一品尝,但怎么吃都不曾有鲜美甜香的感觉,都不是我想要的那种粽子味儿。思来想去,不由得想起婆婆在世的时候,我们自家包的粽子,想起与婆婆一起包粽子的情景。

婆婆在世时,老人家就是家中的一本活日历。阴历几儿了,阳历几儿了,一年当中,从大年初一到大年三十儿,无论初一十五,不管谁问,不看日历保管说不错。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春雨惊春……夏满芒夏……秋……冬……小大寒。”老人家都铭记于心。从正月破五的饺子,十五的元宵,到打春吃春饼,吃萝卜啃春;从端午节吃粽子,再到一伏馒头,二伏面,三伏饺子就大蒜;从立秋割肉贴秋膘儿,到八月十五吃月饼;从腊八粥到年夜饭……老人家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根本不用去哪儿咨询。因为这些日子都在老人家心里装着呢。老人家经常说,居家过日子,只有应节气才能过得健康。想来老人家说得很有道理,我们生活中只有顺其自然,按着自然规律生活,才不容易生病。



婆婆应节气,吃节气的故事多得是。这里,我只撷取端午节这个小片段儿。

每逢端午节即将来临,婆婆就会早早地撺掇着我为包粽子做准备。赶上哪天我休息,婆婆便喊我早早起床,带我去早市,一个摊位一个摊位的仔细搜寻卖粽子叶儿的。还是年轻人眼罩好使,老远我就看见那个旮旯有一个卖粽子叶的。赶紧扶着婆婆直奔过去。这时,婆婆会戴上老花镜,蹲在那儿仔仔细细地挑拣。要宽的、长的、厚的,要没有虫眼儿的、没有裂缝的,哪怕价钱贵点儿,为了保证粽子的质量,还是认可多花些钱的。每当这时,我只有看的份儿了,我怕我手潮,选了不合格的叶子,影响了粽子的质量,岂不坏了一年一度的大事。不过,婆婆也会教给我,告诉我怎样辨别什么样的是好叶子。慢慢地,我也略知一二。但是,我还是不敢轻举妄动。



叶子买好后拿回家里,一把儿一把儿捆好,用一个比较沉重的平的东西压上,不然被风干了叶子就会卷角儿,包粽子时就会不好用;还要把叶子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不然叶子捂发霉了就不能用了。

筹备叶子告一段落,下面就是筹备糯米了。婆婆告诉我,糯米有圆粒儿的和长粒儿的两种,好像是长粒儿的比圆粒儿的要好些,现在记不太清了。其实在我们北方,包粽子还有粘秫米和粘小米(俗称黄米),因为原来我们这里种糯米的少,糯米价钱也相对贵,还不容易买到。现在好了,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搞活了,糯米在哪里都能买得到了,而且价钱大家也都能接受。

婆婆那时一买糯米就是二三十斤,细细算来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虽然破费了,但婆婆还是乐此不疲。用来系粽子的马莲是我家院子里自己种的。每当马莲成熟后,婆婆都把它们割下来,一把儿一把儿地捆好,挂在阴凉处风干,以备使用。这回“英雄”派上用武之地了,这些马莲可以节约一小笔开支,而且用马莲系的粽子煮出来别有一番风味。

接着是买大枣。每次婆婆买大枣照旧带着我。我充其量我只是个搬运工,买完枣我背回来。买枣时,婆婆不急不慌,慢慢找,慢慢挑,慢慢选。老人家告诉我:大枣必须挑皮儿薄、肉儿厚、核儿小的,而且大枣的表皮要有光泽,这样煮出来的粽子不会散,而且能保留大枣的甜香。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生活越来越丰富,粽子的品种也在逐渐增多,不再光是放枣了,还要放豆馅儿、花生米,还有白果,在南方还有肉粽子,我们北方还是不受用那个(起码我不受用)。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工作量。在包粽子的头一天,豆馅儿就提前煮出来,拌上糖攥成一个个小球儿。花生、白果、糯米都要用水浸泡好,粽子叶、马莲洗干净,放在一个大容器里(原来婆婆都是把粽子叶儿和马莲用大锅煮了再用,后来觉得煮过的粽子叶包出来的粽子不是原汁原味,我们就改革了),第二天包粽子时,烧一大锅开水,往粽子叶和马莲上一浇,顿时满屋子里就会弥漫着粽子叶和马莲的清香,那香气真的沁人心脾。用开水烫的叶子和马莲变得柔软了,这样包粽子时就会得心应手。



包粽子的工程正式开始了,婆婆熟练地包着,我在那照猫画虎地学着。婆婆包了五六个,我也吭吭哧哧地包了一两个,有时还要返工,但我仍锲而不舍地包着。当然了,婆婆还不时地鼓励鼓励我,增强我的自信心。就这样,从早上到中午大半天的时间,我们足足包了一大锅。这一大锅是什么概念?就是比农村烧柴做饭用的那种五印锅小一点点儿。大铁锅里密匝匝地摆满了包好的粽子,然后放满开水,用一个大盆扣在锅上(因为用锅盖已经盖不上锅了)。煮粽子的工程真正开始了。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刚嫁过来时还没有煤气,我家烧的是蜂窝煤,炉子里一次只能放三块蜂窝煤,要煮这么一大锅粽子,没有大半天的时间是绝对熟不了的。所以,这半天就要不时地放新煤。好家伙!可想而知,这一大锅放上水的粽子到底有多重,到现在我也说不上来,只知道当时仗着年轻气盛,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每次都是婆婆我们娘儿俩配合着换煤。我鼓足了劲儿把锅端起来,放在锅台上,婆婆再把烧过的煤清除出去,换上新煤。煮的过程中,婆婆还要不时地翻动锅里的粽子,婆婆说只有这样粽子才能熟得均匀。



第一锅粽子熟了,一个个拣在大盆里,然后用清水洗干净粘在上面的粘液。婆婆说:这样洗干净的粽子,放一个月也不会坏。看着一盆盆刚刚煮出来的粽子散发着阵阵清香,心里升腾着一种情绪,叫做——成就感。殊不知,我的工作远远没有完成,只见婆婆拿来塑料袋,一袋里放30个,一袋里放20个,一会儿一锅粽子就被瓜分了。婆婆吩咐我:这家送一袋,那家送一袋。眨眼工夫,我们的战果就化为乌有。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婆婆察觉我有不满情绪时说:邻里住在一起,一年来大事小情的,难免谁占便宜谁吃亏的,他们不会包粽子,我们无非用点儿力气,让大家都尝尝鲜儿,也算和大家一起过节了。明天我们接着包!第二天照旧一大锅。

其实,我并不爱吃粽子,因为从小就不爱吃黏的,也不爱吃甜的,只是觉得包粽子是婆婆热衷的一项工作,才积极配合老人家包粽子的。粽子煮出来并没有想吃的欲望,可是婆婆对我说,一年一度的粽子是必须得吃的,一来起码我们要应应节气,哪个节气该吃什么就吃什么,自然对身体有好处;再说粽子非常有营养,你看粽子里所有的东西都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的,如糯米、黄米、大枣、花生、豆馅儿、白果等等。而且,煮粽子这种吃法也是最健康的,它不煎、不炸、不熏、不烤。老人家还告诉我,吃粽子必须放些糖(就是说凡是吃黏的东西都要放糖)这样才好消化(因为大家都说黏的食物不好消化)。

按照婆婆的指示,我剥开一个新出锅、用凉水浸过的粽子,放上糖,尝试着放进嘴里,慢慢地咀嚼着,咀嚼着,接下来我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当时的感觉,一股清纯的黍香顿时溢满口中,一种从未领略过的甜糯、柔润、还不失咬劲儿的感觉充盈在唇齿之间。我开始为原来不吃粽子而感到后悔了,衷心地感谢婆婆教给我尝试一种美食的机会。从此,我喜欢吃粽子了。我觉得,原来不爱吃粽子是一件天大的傻事、憾事。可是后来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觉得我原来不爱吃粽子,责任也不全怪我,因为原来我确实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粽子,真的没吃过。我也总结了一下,婆婆包的粽子之所以好吃,选食材是第一位的,所有包在叶子里的东西必须货真价实,必须是上乘的。第二,叶子和马莲必须是新鲜的。第三,煮粽子的火必须不急不徐,水不能多也不能少,煮的时间不能长也能不短。其实这只是我浅显的见解而已。



就这样,每年逢端午,我们都会坚持包粽子,一晃就是二十多年过去了。那年婆婆得了重病,可节气不饶人,眼看端午就临近了,我按照婆婆的嘱咐备齐了包粽子的各种食材,可叹我包粽子的技术只是学了个皮毛,真正的技艺并没掌握,因为有婆婆在我就有依赖性,始终是打下手,从没成长为主力军。这回看着这一大堆七零八散的原料,要组织成一大锅粽子,真的有些望而却步。但我也不能让婆婆失望啊!无奈,我请来我的一个能干的外甥女帮我,还有小姑子的协助,我们仨整整忙了两天,才把送给左邻右舍的粽子包好,又把家里吃的粽子包好,总算应了节气。

通过这次端午吃粽子,我察觉婆婆是真的病了,因为在往常端午节,一顿饭婆婆就能吃五六个粽子,但这次,我看她老人家仅仅吃了一两个,还很勉强。可我没想到婆婆的病情发展到那么严重,开始还以为是因为婆婆嫌我们包的粽子不好吃呢。其实不然,结果那年年底婆婆就撇下我们,与世长辞了。

婆婆走后,每逢端午我便没了包粽子的心劲儿,更没了吃粽子的激情,端午节为左邻右舍送粽子的光荣传统从此在我这里被断送了。一晃,婆婆离开我们已近10年的光景了。10年来,不管我做些什么都会想起婆婆,想起婆婆过日子的精明、智慧、富有哲理,不失健康饮食,也不失情趣。

在婆婆离开我们10年之际,在这端午节到来之时,我真诚地对九泉之下的婆婆说声:您安息吧!有您的护佑,我们会过好每一天的。放心吧,婆婆!

壬申端午



【作者简介】笑盈,河北唐山人,曾插队农村,当过工人,后从事机关行政工作。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学会会员、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诗词学会会员、唐山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出版过散文集《往事今情》和诗歌集《兰心竹语》等著作,其中《兰心竹语》获2015年唐山市第一届文学奖。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