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毁掉一个孩子,就是不停吼他、骂他、无视他

时间:2023-01-27 01:40:4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妈妈们自责。

"我今天骂了孩子,哭了。"

"我又对女儿大喊大叫。".

孩子总是意外地启动大人的感情开关,使我们无法平静下来。


于是我们抡起育儿“三板斧”:大骂,大吼,实在不行就无视他。


过后又产生愧疚,觉得自己不是合格的家长。


这真是折磨父母的长青话题: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人生赢家,却总用错的方式让他跌入谷底。


所以,仅有愧疚是不够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些做法的危害,往往会让我们重蹈覆辙。



知乎有个话题: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网友@纤雀的回答获得近5万高赞:


贬损他,不遗余力地贬损他。


吃饭掉一粒米,就用筷子打着他的手关节骂:吃饭都不会,猪都比你强。


走路摔一跤,就拍着他的小腿肚骂:走路都能摔跤,你还能干什么?


哪怕做得好,也用不屑的语气对他说:也就这件事能做好,还不是什么正事。


……


很多读者,看着别人的故事,留下自己的泪:


“这些令人难过的碎片我都有,但我还有更多的玻璃渣埋在心里,可能还无法释怀吧,我至今无法平静地写下来。”

那些贬损,或许只是成长中的零碎片段,却又印记清晰,需要漫长的岁月来疗愈。


那些否定,使孩子变成了看似独立、坚强、高傲,但却成为支离破碎的大人:


看似无坚不摧,但内心怯弱胆小,不敢冒险尝试新事物;


貌似八面玲珑,但实际费力周旋,总怕别人不喜欢自己。


其实,孩子犯错,正是考验父母的时候。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语言虐待”,谩骂,会让孩子丧失动力和信心,滋生冷漠与自卑。


有人把这些称作“刀子嘴豆腐心”,认为不来点刺激的语言孩子就听不进去。


还有人美其名曰“爱之深,责之切”,可孩子的心已经被那些“刀子嘴”戳成了豆腐渣,如何能感受到父母心底柔软的爱?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过:


“严厉教育”是一种危险教育,大人用打骂、惩罚和羞辱为主要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强制性改造,这种做法不符合人性,有极大的破坏力。


好的教育,不是一味地呵斥孩子的不当行为,而是关注孩子的优势和长处,是“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和有效的监督。”


父母的一句话,可以将孩子推向痛苦的深渊,也可以让他们的心撒满阳光,拥有自我价值感。


而家长在孩子身上积累的一点一滴的信任和忍耐,终会聚沙成塔,汇流成河,成就孩子的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


请相信:越鼓励越拥有,越否定越失去。



早饭做好了十多分钟,孩子还在刷牙洗脸,妈妈催促几次后终于忍不住大吼:“快一点来吃饭!上学想迟到吗!”


已经教了好几遍,孩子作业还没完成,爸爸失去耐心:“怎么还没做完?这有什么难的!”。


大人劳心劳力,忍不住高声呼喝,孩子要么消极反抗假装听不见,要么惊恐无助勉强照做,也是心不甘情不愿。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心理专家柏燕谊建议,试一试把声音放低,换一种说法:


——把“快一点”,改成“还需要多长时间?”


——把“这有什么难的”,改成“有谁一次就会呀,需要帮忙的话,告诉我”。


效果一定大不相同。


调整说话的语气与方式,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合作,而不是因为不耐烦或者恐惧,被迫听从家长的命令。


想起球王贝利的故事:


贝利十岁时,与街头的孩子混在一起抽烟,被父亲发现了,贝利很紧张,以为回家后一定会面临一场暴风骤雨,他知道节俭守规矩的父亲不会允许他这样。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父亲把他拉到跟前平静地说:


“我看见你和伙伴们一起抽烟,你抽了多久了?”


贝利战战兢兢地说:“是,是的。没多久。”


父亲搂着他的肩膀:“你球踢得不错,日后或许成为一个高手,可抽烟会妨碍你,那东西能使你缺乏足够的力量坚持踢完90分钟的球。”


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为数不多的几张钞票:


“愿意抽烟,还是做一个有出息的运动员,这事你自己决定。要是还想抽烟,也应该吸自己的,你需要多少钱自己拿,我不会责怪你的。”


贝利受到很大的触动,他没再吸烟,因为那次和风细雨的谈话。


贝利回忆说:


“父亲当时要是吼我骂我,很可能激起我的反抗,我可能会成为一个积习难改的大烟鬼。”



“有理不在声高”,说话有没有效果,不在于音量高低,而在于是否进入到孩子的内心。


每一次吼叫,都是毁娃的开端;


每一声细语,都是成长的契机。



有的父母不吼不骂,却走向另一个极端:看不见孩子的情绪,无视孩子的诉求。


前段时间,“常州15岁女孩当街殴打妈妈”的视频在网络流传,女孩因没买成手机,当街推搡甚至多次捶打妈妈头盔。


很多人说,孩子不懂得珍惜和感恩,可女孩的情绪为什么如此崩溃?


原来,女孩跟妈妈约好买苹果手机,女孩自己攒了4000元,妈妈答应给2000元。到店后妈妈却改了主意,不准备买了,于是母女俩当街起了争执。


母亲一看周围聚集了这么多人,原本推着电动车要走,忽然停下来不走了。


周围拍摄的看客越来越多,女儿多次催促无果,突然情绪暴躁,对着妈妈不停地推搡,歇斯底里责问:“走不走!走不走!”


任凭女儿再怎么催促,母亲充耳不闻,纹丝不动。



你没有按照我的想法来,我生你的气,不想搭理你,甚至用无视来晾着你,给你点颜色看看。


很多成年人在得不到期待的回应时,情绪尚且会激烈波动,更何况孩子?


所以,心理学家说:


对孩子来说,有回应就有了光,无回应之地,便是绝境。


那些有意无意的漠视,实际上是关了孩子的“精神禁闭”,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在乎自己,自己的感受是不重要的,这种情感的剥夺与疏远,对他们的心理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他们会离父母越来越远,直至关闭自己。


心理学家李子勋说,在他的临床案例中,有两种疾病与童年遭受父母的冷落忽视有关,一是边缘性人格,这样的人在亲密关系中有强烈的不确定感,内心非常苦痛;另一种则是创伤后适应障碍(PTSD),造成人格退缩,依赖。


无视,比抛弃更残忍。


让孩子感到被关注,让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充满爱和理解,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内心会更加的笃定与温暖,人格更加独立和健全。


再昂贵的礼物,都不及爱与接纳,更能滋养小小的心灵。



我们的孩子,属于20年后的世界,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将他们导向未来?


不要等孩子出了问题,才反思我们“以爱之名”给他们造成的伤害。


父母也许有无能为力的时候,但我们也要尽力而为,控制住自己的“洪荒之力”:


收起语言的刀子,秉持温柔的坚定;


摒弃放肆的吼叫,学会克制的技巧;


放弃冷漠和忽视,给予认可与接纳。


打通育儿的任督二脉,成就孩子完整的人格,他们会比我们期望的,走得更远,更稳。


共勉。


作者 | 飞檐,个人公众号:飞檐的文字江湖。

图片 | 视觉中国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