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感恩老人的疼爱的句子简短专题之世界上人世间最伟大的是母亲,我最感恩我的母亲,报答已来不及

时间:2023-01-27 00:09:1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电视上有一个公益广告。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吃力地拿着溅起水花的洗脚,用稚嫩的声音说。“妈妈,请洗脚。

”许多人看了以后眼睛都是湿湿的。
我们知道,这个小男孩端洗脚水是他对妈妈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才使我们有机会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儿女有了快乐,最为之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之牵挂的也是父母。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人,但我最感恩的还是我的母亲。


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家庭妇女,她七岁时就没了母亲,不久5岁的弟弟也夭折了。但在继母的呵护下,母亲练就了顽强的性格。虽说没有念过一天书,但操持家计,人情往来却胜过一般的人,这在十里八村都是负有盛名的。

母亲一生非常勤劳,编席子、裁衣服、做缝纫活样样精通。正因为母亲的勤劳和手巧,我们姊妹七人、父母和祖父,家里10口人的穿戴都非常气派。

以前我们东北,家家的炕上都铺着用高粱杆或芦苇编织的炕席,不像现在,全都改用地革,或者泡沫垫子,胶合板和纤维板了。

由于炕席铺久了,就容易破损,尤其是炕头儿,若是火烧多了,就会把炕席烧糊烧坏了,那就得换新的。由于生活的需要,也催生了这个副业的兴旺。

那时,一进入冬天,生产队打完高粱,勤劳的家庭能够搞的副业就是编炕席。编炕席可以说是个技术活儿。首先要把高粱秸杆的外表皮刮掉,就是“撸秫杆儿”,这个活儿我和哥哥没少干,每天放学后,都要撸个十捆八捆的。第二步就该是破篾子了。这个活儿,都是我父亲来完成的。父亲每天晚上回来或早晨起来,都要将我们撸出来的秫杆儿破成篾子。有时,我们都睡一觉醒来,父亲还在刮篾子,我心里就想:父亲怎么就不困呢?等长大了才知道,父亲哪里是不困啊!那是为了使我们吃得饱穿得暖而付出无限的辛劳啊!

破完篾子后就要碾压。这需要力气,圆圆的石头滚子,得费很大的力气来回推拉几百次,才能把一场篾子条压好。碾压完,将篾子中间的瓤子浸水后给刮出去,这个活当然也是父亲去做。最终就由我母亲来完成最后的工序——编织席子。


编织炕席,起头和收尾这是最难的,头起不好,编织出来的花纹就乱。正常编织时,最该注意的就是一定要将篾子勒紧靠实,不然的话,篾子一凉干炕席就会出缝隙,那就是质量不过关。技术高超的人,编织出来的炕席盛水都不漏。我母亲就有这样的手艺。

母亲每天忙完家务活后就赶紧上炕编席子。我亲眼所见,母亲的双手像穿梭一样轻快地上挑、下压、横勒地移动,高粱篾子像银丝一样飞舞,又似那大海上的一排排浪花在跳跃。浪花退去后,呈现在你面前的就是一片细密、匀称的绿色花纹,这样巧夺天工的艺术品——长4米、宽2米的席子就编织出来了。

炕席编好后,除自家用外,主要是拿到城里去卖,父亲或者母亲,得起大早与邻居们结伴而行,背着一大卷炕席走八里路程,到莲河车站坐通勤车到梅河口城里去卖,一张席子那时只能卖二元钱左右。顺利时,早早就能卖出去,有时天黑了也卖不完,就只能找个地方寄存了。

数九寒天,父母不管能卖几张席子,也舍不得到饭馆去吃顿饭,只能买根麻花或一个面包打打煎。但却能买回很多麻花拿回家给我们一大帮孩子吃,我们咀嚼着麻花,心里美极了。在那个贫困的年代,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建立起让儿女们无忧无虑的家。

我们家不但编织炕席,后来还加工过草绳。那时,生产队种植很多水稻,稻草很多,这给加工草绳创造了便利条件。

在乡下,扎个篱笆墙,搭个窝瓜架、圈个鸡窝、捆绑个啥的都得用草绳。于是,秋收之后,搓草绳便成了勤奋家庭也必不可少的手工副业。

可别小看搓绳这不起眼的手工,搓草绳前,往往先将稻草用水喷洒,谓之“醒”草——水洒少了草则硬,扎手;水洒多了草则软,缠手,不好搓。作家聂绀弩曾写有一首《搓草绳》诗:“冷水浸盆捣杵歌,掌心膝上正翻搓。一双两好缠绵手,万转千回缱绻多。缚得苍龙归北面,绾教红日莫西矬。能将此草绳搓紧,泥里机车定可拖”。他对草绳是太稔熟了。

后来我们家里买了脚蹬机器打草绳卖钱。打草绳可是重体力活,少登一下都不行,往往打出一团草绳,都累得筋疲力尽。可父母每天都深夜才停下来,为了我们吃得好穿得好,父母任劳任怨,甘愿付出。

母亲心灵手巧,用手工就能给我们做出像模像样的衣服和鞋子,后来家里买了缝纫机,那母亲做出的衣服就更像样了。我们家是生产队里第一个买缝纫机的。

说起买缝纫机,完全是爷爷对家庭做出的贡献。那年冬天,爷爷每天早晨头遍鸡叫时就背起背夹子、拿个大斧子去很远的河套柳树林子,借着雪光月色,砍木头疙瘩,然后踩着嘎吱嘎吱响的冰雪,将满满一背夹子木头疙瘩背回家垛好,才吃早饭。爷爷天天起大早,整整拼搏一个冬天,砍了两大垛木头疙瘩。一垛留着家里烧柴用,另外一垛卖了,给家里买一台缝纫机。

这缝纫机一买,母亲做衣服的活计就成倍递增。不但给李家做,还给张家、杨家做;不但给本村的做,还给外村的做。甚至大年三十的半夜都有人在我家等着把新衣服做完拿回家,好过年穿。母亲累得腰酸腿疼,但也毫无怨言。母亲说:“穷人家一年到头才能买件衣服料,我累点苦点,能让他们穿件新衣服过年,这很值得啊!”善良的母亲思想境界多么高尚啊!这一点博得了邻里的啧啧赞叹。

母亲虽然没有念过一天书,但却始终坚持供我到城里读完高中。我读高中时,正是70年代初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生产队总有些人在我爷爷面前嘀咕说,你二孙子十七八了,还念啥书啊?城里的孩子毕业都上山下乡,何况你家出身是地主成分,就更没有什么升学招工之说了。每当爷爷回家把这话一学,母亲便反驳说:“墨水吃到肚子里是不会白吃的,早晚有一天能派上用场。”

那时生产队里很穷,家家户户都过紧巴日子。我每个月9元钱的伙食费都难以筹集。但母亲有办法,就是利用春秋两季,到河套的水泡子里去捞菱角,然后用大筐背回家,连夜煮熟,第二天起大早,走八里远的路程,乘火车到县城里去卖。三个或五个菱角卖一分钱,一大筐菱角才能卖四、五元钱。每次卖完的钱都给我积攒交伙食费。我内心非常感慨,曾写过一首打油诗:“慈母辛勤走一遭,麻线缠木菱角捞;三个五个换一分,攒够九元饭费交。”

捞菱角很费劲的。需要把一大团麻缠绕在一根大粗木头上,然后绑上一些螺丝疙瘩,增加重量。到水泡子一边,把缠有麻线的木头放进水泡子里,远远地用绳子拉向对岸,菱角就粘到麻上。母亲就用手一个个地把菱角往筐里摘。等捞满一大筐时,母亲便把缠有麻线的木头包在塑料布里,扛在肩头往家里赶。

去捞菱角时,麻线是干的,扛在肩上很轻松。可捞完菱角,麻线浸透了水扛在肩头,那是很沉重的,还不时地往下滴水,加之还有满满一大框的菱角需要臂膀挎着,这个辛苦劲就可想而知了。每当我从母亲手中接过卖菱角所积攒的钱交伙食费时,我就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习,以报答母亲的深恩。

1974年6月,我高中毕业,背着行李,在同学的护送下,踏上了返乡的火车。当同学挥手告别,火车开动时,我的泪水哗哗流淌。旅客们惊讶地问我,你哭啥啊?我说:“我高中毕业了,从此以后,我就得过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了”。有的旅客说:“好好表现,可以被招工啊!”有的说:“你还可以被推荐上大学啊!”我一听哭得更厉害了,我说“我家出身是地主啊!”旅客一听全都愕然,谁也不说话了。那时出身不好是很受限制的。就这样我返乡当了一位农民。但母亲始终对我不灰心,总是对我说:“墨水吃到肚子里是不会白吃的,早晚有一天能派上用场。你不要把书本丢掉。”

在母亲的鼓励下,劳动之余我始终坚持借书看。当社员的三年半时间,我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欧阳海之歌》、《唐诗三百首》等上百本书。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我更是反复阅读。后来赶上“评水浒,批宋江”,我成了生产队里的政治辅导员。在全乡的一次演讲中,我获得了第一名的好评。

正是在母亲的鼓励下,我能够不间断地看书学习;正是在母亲的鼓励下,我学会了写诗,提高了写作水平。恢复高考后,我一举考学成功,从而当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后来改行,当了一名记者。母亲一个大字不识,可是发自肺腑的一句话“墨水吃到肚子里早晚有一天能派上用场”继而成为事实。我的内心是多么感激我的母亲啊!倘若没有母亲的坚持,在那个成份高受歧视的年代,我根本读不了高中。

我参加工作后,经常给母亲零花钱。后来母亲年老多病,所有药费全部由我和爱人承担。正因为有我们的药费支付,母亲足足多活了10年。

现在每每回忆起母亲捞菱角的身影,回忆起母亲在市场一个个数着菱角卖钱的情景,我的鼻子就酸酸的。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为了子女健康成长,大半辈子过着清苦的生活,好在晚年还算享清福。因为我们兄弟姊妹7人,有的给老人买吃的,有的给买穿的,有的给支付医药费。一句话,有子女的感恩回报,老人才能有幸福可言。愿所有的子女都要学会感恩,天下的父母才能晚年幸福安康!

秋叶在半空中飞旋,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天空中飘浮,汇聚成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那么我们作为儿女,在老人面前有什么理由不去尽孝,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恩呢?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