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
《诗经》不是经典吗?听到伊桑解说的《小雅信南山》后,真实地感受到了天空和大地之间充满的温情。听了《小雅大田》次后,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纯粹的认可。
歌咏背后的亲切灵魂,终在字里行间中找到了踪影,而美则变得越来越清澈、不知不觉间已美到了骨髓里...只这两篇就已够经典了!《小雅》的两篇让我听得入了迷!写的真到位,这是我的感受!都说岁月会让人变得成熟,也会变麻木。《诗经》就将岁月沉淀中的、那些美好的浓缩成一首首精美的诗,让人一旦读进去即刻就会充满激情,合上书后为知道感恩而感叹。是不是这样呢?去读、去听吧!
《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yún)原隰(xí),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上天同云,雨雪雰雰(fēn),益之以霡霂(màimù)。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小雅·大田》:有渰(yǎn)萋萋,兴雨祈祈。雨(yù)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jī)。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节选)
在这两首诗里,中国人对天地的情感被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也是打动我的地方,诗写的非常有温情。我们的古人从西周时期开始就写诗、写世界:天地是和谐的、是充满了温情;也是在那时就已经有了“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的格局,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对世界;对我与他人的关系;甚至我与我的关系就已经开始有清晰的认识了。太了不起,这就是认识决定了境界!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孔子说的对!
一首诗,传递着对天地的情感
《信南山》篇是记载王来参加劳作的,这里”信“读shen(四声)蔓延之意。句子漂亮,写出中国人对天地的那种情感。接下来就跟随李山老师的注解,让我们逐字逐句重温这段经典: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是讲绵延的终南山,是禹开垦出来的。他将被淹的田地重新恢复为农田,禹是华夏奠基者。“畇畇原隰,曾孙田之。”平展的原野,是曾孙来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我们划田界,我们向南向东开辟田垄;我们一代代就这样享受着先人和大千世界带来的福祉。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上天同云”,说上天好像有意识的,故意把云彩召集起来;“雨雪雰雰”,雰雰然,下了雪,多么温情的景象!雨,作动词用,读yù,古人觉得这是天地对我们的恩赐。“益之以霡霂。”说下雪不足,觉得不足怎么办?“益之以霡霂”,“霡霂”就是小雨,冬春之际,下完雪再下点小雨。诗写得非常温情!“既优既渥,既沾既足,”“既优既渥”,是悠悠然,很润泽的样子。“既沾既足”就是润泽。这几字描写,表达了我们中国人对天地的感情。而“最好一句“生我百谷”,就讲上天好像是有目的的,要帮助我们完成作物的生长,最终结下丰硕的食粮。-感谢天地!古人用这12个来赞美天地恩德。
宇宙是什么?天地是什么?阴阳又是什么?是生生之大德。那么,这种观念从哪来的?是看那个符号,爻卦吗?不是!这是一个农耕经验,它表达的是几百年或者说很长时间的农耕,中国先民对天地的情感,天地是一大恩德。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对宇宙,对自然,就是我们之外的这个世界,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
感恩父母、让我们无愧天地
生活中,我们在享受着安逸祥和。尽管疫情还未退去,但身处在祖国母亲的怀抱,心是安逸的。前几日,在头条里看到师友@一往情深玲儿 曾经出一上联:小雨频催,菜圃新苗萌绿韵。那种意向让人突然间生出一种感动。这里面就写出了天地对我们人类的一种施与之恩。让我也马上想到了这首《信南山》。几番琢磨后,我对了一个这样的下联: 大恩始终,南山草地润温情。也就是想表达大恩是天地,既优既渥,既沾既足,润我万民。而这一份从心底生发的温情就应是一种感恩吧!
由此,想到了自己的童心未泯的父母,想到了我家那棵”大树“!说起父亲老院子外,那棵”年轻的树“也挺有趣:它已经生长了24年,如今”大树“挺拔精神!说它年轻,是因为这树与儿子同龄。1997年,我儿子出生,当时爸正在热火朝天的盖房子,厢房打地基那一天正好儿子出生,爸就兴奋地把儿子的胎盘深埋在地基之下。这些年爸总是引以为豪,对于我们其实没什么感觉,但是对于爸来讲,这里却是寄托了他许多的回忆和期望,也是在那一年,这棵树被种在了院子旁。这是一颗很有意义的树!如今儿子在千里之外求学,而它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我家院子外的老树
突然觉得这树就如父母,苍穹之下,不正是我们儿女心目当中遮挡风雨的依靠吗!只是希望那童心未泯的老父,不要再去登高打果,与娃娃抢着迈过沟壑。76岁也还总是会说”没事“,骑上电瓶依然穿梭于车流中。一直坚持腰椎间盘突出不可怕?正一下骨,”就好了“。居然就跟没事人一样,每一次那说话的口气,俨然就是一个小伙!每一次来到这树下,荫凉下都有一种惬意。所以,对于我们就希望这树只需矗立在那里,装点幸福的家园,这已经足够了!走近老树,这些年也被岁月磨砺的伤痕累累。每个寒冬过后、春风吹过,它依然芬芳吐绿。其实,这树也是他(她)们的寄托...。
你在天底之下,万花丛中。每当走进你,总能感受到,万千枝叶的婆娑舞动。聆听叶子沙沙作响,是你说不完的话,过去的苦乐和今日的满足。瞥见燕子与你擦肩,那一刻,你轻拂着我的手机,让我看到了你,童心未泯...天地是和谐的,骨子里的认知,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不能丢!感恩父母、就是感恩天地,让我们无愧为人。
当年一起种下的几棵树,只剩下它一棵,那些都被伐掉了
实际上《诗经》里边表达的这种情感,就是后来古老的天人合一里面的基本内容,就是我们对宇宙和自然必须要抱有敬意,因为我们是它们的一部分,它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古人的情怀,今天读起来依然使人畅快。
粹美的人情,让诗意美到骨髓
《大田》篇有一章是这样写的,有渰(yǎn)萋萋,兴雨祈祈。雨(yù)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jī)。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有渰(yǎn)萋萋“ “渰”就是遮盖的状态,指云彩,云彩密密汇集起来了,把世界给盖住了。萋萋就是浓郁;兴雨祈祈。兴雨就是起,开始了,祈祈就是齐刷刷的。”雨(yù)我公田,遂及我私。“这个雨怎么样?下到我的公田,又下到我的私田里,只有这样我们才丰收。
接下来诗风一转,说“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什么意思?将来我们收割的时候,那地方要有不收获的稚,庄稼割倒了以后,没有捆,我们也不把它捆起来带走。什么意思?就是讲要留!接着说“彼有遗秉,此有滞穗”,那里有遗漏的禾把子,禾苗熟了以后把它捆起来叫秉,秉持的意思。此有滞穗,穗就是粮食的果实。滞就是滞留的。注意!“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干吗呢?“伊寡妇之利”。说这是给寡妇们的一点利益,要给她们留着。也就是说给那些贫寒之士,给那些失去劳动力的鳏寡孤独们,给他们留一点,让他们来拾荒,这样的话他们能够捡一捡也能活命。这是一种粹美的人情。
在《信南山》篇里面,庄稼生长是天地的恩典,那么,懂得感恩的人不是整天给天地磕头,说明年再多让我们生产点,而是要懂得跟别人分享利益,要懂得照顾弱势群体,所以诗写到这啊美到骨髓里了!
这首诗我反复听了好几遍。每每脑海里都会浮现出着那些”恭俭而好礼者“的模样。李山教授所说的那种美到骨髓并没看到华丽的词藻、壮观的场面的描写,相反诗句里充满了朴素、真切、生动的语言。而上古时代人民的勤劳、勇敢,善良的精神境界,源于那种天高地厚,对大自然,对宇宙的感恩心情,要旁及他人,让人能感觉到中华文化的厚道!
”真正的感恩不是跪着给自然磕头,上冷猪肉啊,而是什么?要关爱他人!所以,这是《诗经》给我们提供的美好的心灵,美好的风俗,美好的古老的传统。“-李山
胡适说:“《诗经》并不是一部经典,确实是一部古代歌谣的总集”。...说不清楚这里面的区别,但的确想知道,你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