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中华民族诞生之初,农耕就成为中华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
但中华民族从来不是海洋的缺位者,在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中华先民也书写了一段段海上的传奇。这是马骏杰先生《海上传奇:中华海洋文明发展通史》要向人们传递的最重要信息之一。马骏杰
或许由于马先生的军人出身,《海上传奇》大段的篇幅都在叙述海战,从遥远的吴越之战,到让人刻骨铭心的甲午海战。马先生的叙述建立在坚实的学术考证基础之上,同时由于这部书是由讲稿发展而来,因而叙事的可读性成为马先生讲述战争故事最大的特色之一。千头万绪,娓娓道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马先生的叙事还在于能抓住关键问题。比如戚继光抗倭、中法战争、甲午海战等,相对而言大众对这些内容比较熟悉。马先生并非是如教科书一般把大家所熟知的常识再复述一遍,而是有所取舍,选取最能扣人心弦的部分。在甲午战争中,马先生几乎没有述及战争背后的政治动因,把目光聚焦于两场关键性的战斗,大东沟海战和刘公岛海战。在把大家带往战斗现场的同时,马先生也向大家介绍了学术界关于这两次海战关键性问题的最新研究。还有就是马先生的笔端常带情感,因而马先生讲述的故事不仅引人入胜,让读者欲罢不能,而且也能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倭寇图卷
同时,马先生也用了大量篇幅讲述中华先民是如何走进海洋的。中华文明虽说诞生于黄河中下游远离海洋的中华腹地,但中华先民对海洋的向往却几乎贯穿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始终。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就曾经用大海的变化莫测来形容他心中的“圣人”,“忽兮若海,漂兮若无所止”。孔子也曾表达过对大海的向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庄子更是借用传说中的海神海若来展现了大海的波澜壮阔。在古人的观念中,广阔的海洋不仅具有神秘色彩,大海是仙人往来的场所,所谓海上仙山引发了无数人的神往。同时,大海也是财富的象征,且不说传说中的东海龙宫,甚至连富裕的关中地区在班固《汉书》中也被称为“陆海”。大海更是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折服了无数的前贤往圣,从老子的“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到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再到李白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藤桥墓群:海洋文化遗产
正是对大海的神往,激励了一代代的中华先民勇敢地走向大海。在世界各主要民族中,中华民族虽不以航海著称,但在世界航海史上,绝对不能缺少中华民族的身影。先秦时期诸子书所记或许有夸饰的成分,但据《三国志》记载,公元233年孙权就已经能够派出超过万人的船队北上辽东。郑和下西洋时,船队的规模达到数万人。要知道后来知名世界的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人的船队不过数百人而已。设想假如达伽马早出发数十年,他们与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印度洋相逢,带给他们的将会是何等的震撼。
在中华先民走向大海的过程中,首先增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人们很早就认识到,我们所居住的东亚大陆并非是世界的全部,战国时的邹衍指出“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后世,无论是法显得远航,还是杜环的西行,都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
坤舆万国图
中华先民走向大海的目的从来不是掠夺,数千年的航海史中,中华民族并未在海外掠夺过一寸殖民地。中华民族的航海先行者,从来都是和平的使者,是文明的传播者。伴随着先民航海的足迹,中华文明也通过大海走向世界。唐代的鉴真和尚为了能使中华佛教文化传到日本,克服重重阻力,六次东渡,终于成功将律学东传,鉴真和尚也被日本律宗尊为初祖。陶瓷、丝绸、茶叶等中华物产,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而走向四方。相对于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量远远胜出,宋代就已经设立了市舶司来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中华民族四大发明向世界的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繁盛的海上贸易,使得中国这个贫银国度在明朝后期开始推行了银本位的货币制度,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靖海全图
中华民族从来都不是固步自封的,中华先民从来没有拒绝过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元素的吸收和借鉴。佛教的传入并非仅有西北陆路一条通道,早有学者研究指出海上丝绸之路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重要途径之一。最早的耶稣会士来华,同样是从海上丝绸之路登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华民族与世界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马骏杰先生在《海上传奇》一书中就为我们充分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场景,尤其是第九章《航海时代》充分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进入全球大航海时代以后,红薯、玉米等作物也传入我国,它们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也直接推动了康乾时期的人口增长。
丝路瓷运
但中华先民走向海洋的历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历代专制统治者总是把海洋视为对其统治的威胁。尤其是清代在大陆的统治稳固之后,游牧出身的统治者视海洋为畏途。海禁政策时断时续,甚至达到了“片板不许下海”的程度。正是专制统治者的颟顸保守,使得中国人逐渐从海洋退缩。这个早在十五世纪初就已经能造出郑和大宝船的民族,造船技术严重退化,最终被时代甩在了后面。并非是中国人的先天不足,而是专制集权的制度严重束缚了中国人的手脚,阉割了中国人的精神。
禁海图
即便是如此,仍有无数的中国人冲破重重阻力,走向大洋。早在清乾隆年间,来自广东的华侨陈兰伯和罗芳伯就在南洋成立过一个兰芳共和国。兰芳共和国立国百余年,对发展南洋地区经济,保护当地华人华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兰芳共和国虽亡于荷兰侵略者之手,但时至今日当地依然修建有众多纪念性建筑来纪念华人对南洋开发的贡献。在晚清的革命浪潮中,海外的华人更是提供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持。乃至改革开放后,海外的数千万华人华侨依然是推动祖国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
广州滩景图
读马骏杰先生的这本《海上传奇》最初来源于在央视的讲座,受制于这种形式,使得马先生在许多问题上不能充分展开。在史料的运用上,也存在着若干瑕疵,比如先秦诸子书中的史料需要经过甄别,转引史料的时候要慎重等。但这些都是白璧微瑕,就整体而言,马先生《海上传奇》守住了学术的底线,与时下的许多历史类的畅销书自不可同日而语。《海上传奇》兼顾了学术写作与大众阅读,既可为专业人士展开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又可以为大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大餐。
《海上传奇》值得一读!
评论或转发本篇文章,5月14号将抽取2名读者,各赠送样书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