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惯是一个人成绩好坏的重要基础,如果你的学习习惯好,那你的成绩肯定好。相反,如果你的学习习惯不好,那你的成绩肯定上不去。
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习惯的重要性,他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对中学生来说,善于独立思考,能够科学利用时间,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等,都是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
一、独立思考的习惯。
古代有句名言叫“学源于思”,就是说求学问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从思维角度说,独立思考主要指思维的独立性,包括独立的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习中善于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包括课本),不企望现成的答案,遇事总能问个为什么,总能运用自己的头脑去观察思考,创造性地去认识事物,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这种习惯不仅有利于搞好现在的学习,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将来的学习乃至终身的事业奠定基础。
二、认真倾听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这道大门通畅,信息输入就顺利;此门堵塞,信息输入就受阻。因此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
专家们认为听课要做到下列几点:
1.上课铃一响就要做好听课的准备
2.密切注意教师,眼睛跟着教师转
3.注意听教师的提示
4.仔细听其他学生的发言或回答
5.记好笔记
6.适应各个教师的教学方法
7.比教师先想出问题
8.防止注意力分散
9.听课时要进行分析理解
三、练习反思的习惯。
学习过程中总要做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1.怎样做出来的?(解题采用的方法)
2.为什么这样做?(解题依据的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解题的思路)
4.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5.能否变通一下成为另一类习题?(一题多变促进思维发展)。
同样,如果发生错误,更应进行反思:错误的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题目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的错误?从而“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四、总结归纳的习惯。每章每节的知识是相对独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每学习一个单元,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那应该怎样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1、注意力集中。
上课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生怕漏掉老师讲得一字一句。此谓之曰会学习也。要是养成了这样的听讲习惯和能力,学习还能有差。
2、乐于发问、讨论。
平时总喜欢提一些问题,而且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解决誓不罢休。并且愿意展开讨论。凡是这样的孩子,往往想象力丰富,善于寻找和发现。
3、勤于思考。
思考和提问息息相关,是培养孩子学习好习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思考,才能学习和进步,才能懂得更多东西,才能逐步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索欲望。
4、积极回答。
对于老师的提问,积极回答。对于同学的讨教,积极做解。回答的同时,既可巩固知识,又可举一反三、温故知新。既帮助了别人,又提升了自己。还可能发现新的问题,一并解决。
5、善于预习。
只有先预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结合自己的已有认知和尚缺了解,来有重点地听老师讲解,从而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6、爱查资料。
这是成功的要诀。疏于学习的孩子,往往很难具备这一点,对待似是而非的问题,懒得寻求答案;而爱学习的孩子,往往不会放过一点疑点,要么询问,要么查找,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拓展了知识面。
7、做作业专注。
玩就痛痛快快地玩,学就踏踏实实地学。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一定不能边玩边做,或者边看电视边做。这一点家长从小就要严格要求约束孩子,不然容易养成拖拖拉拉的坏习惯,很难改正。
8、书写认真。
不要小看了书写的作用,它不仅仅表现在字体好看与否上,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耐心和定力,以及做事的态度。
9、有错就改。
敢于正视和承认错误,有错虚心接受,听得进别人的建议和忠告,及时纠正和改进,这是进步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态度。
10、爱好读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读书的孩子爱学习。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一生。读书,使孩子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叶圣陶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