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P;quot听到想起自己的名字,如果是很久以前的作品,会不会受到羞辱?一直想用最新作品作为自己的代名词吧?所以总是以数量取胜。
寻求新的居所。但是,不舍弃过去的居所,不断扩大、不断变大……谁管你过去的成功,谁管你未来的失败,光考虑今天要做的事,就忙得不可开交了。”“时常以最大的市场为目标。身在大企业,身在最前端。被极力称赞,被追捧,被赋予地位。消灭一切不知道我名字的人,这就是我到死都会继续下去的目标,在那里没有终点。目标时常在改变、在提高。所以,根本没办法停滞下来。因为,要是那么做了,就不会被追捧了,不是吗。”——红坂朱音,《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第十卷
虽然这两段话的含义非常明确,但这是典型的日轻翻译腔,念起来有些别扭,而且也太长了。因此,我平时说的简化版是:
“如果大家提到我时想到的不是我最新的作品,那就是我的耻辱”。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这句话是对自己说的。如果涉及到别人,那至多只能用来向别人展示自己是这样的人,拿来要求别人则万万不可。这不仅是因为待人以宽,律己则严,更是因为这种话拿来要求别人毫无意义。作为局外人去评价一个写手的实力如何,必然要看他的“代表作”,而没什么意义的作品没有提到的必要。假如他一共只写过两部作品,前一部100分后一部0分,那么后一句的篇幅最多就“可惜”两个字,不可能两个加起来除以二。
明确这一点之后,回到朱音的故事上来。在第十卷末,朱音第一次正式登场,刚露面就对男主发表了一场惊世骇俗的演讲。读了那一节之后,我就被她圈粉了。
稍微过度解读一下朱音所说的“到死都不会停下”,或许可以把“死”引申为社会意义上的减弱的版本:一段事业或一种生活方式的终结。终结了,自不妨改旗易帜,改弦更张,或者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也行。但只要干一天,就必须要求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
所以朱音才会这么着急。她根本不care自己以前弄的“大作”,倒不如说以前的大作越大,她的负担就越大。如果她觉得那些大作还对自己有什么意义,那至多就是拿来当作招揽英梨梨这样的大手子的资本——依然是在向前看。
朱音说,没有什么终点。显然她不认为所谓“完美”就是自己的终点。完美对于静态的、已经进入历史的作品,是无上的赞美,但对动态的创作人来说并非如此。朱音对“完美”的认知是,不容许自己的任何一个不完美,但是愿意时刻承认并面对自己不够完美的事实。换个表述方法,每一个不完美都应该避免之、消灭掉,但是不要害怕产生新的不完美。这就是朱音的创作人之魂。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写代码就不会出bug,不出书就不会被喷,不走路就不会被绊倒,不做事就不会做错事,不说话就不会说错话。如果有人抱着这种人生态度,那也无妨。但这不是一个创作人应有的心气。创作人是明知道可能会做错事、可能会说错话,也要去做事去说话的。毕竟,“宁可冒风险,也不设计平庸的卡牌”。
完美不是最大值,只是极大值。诚然,在极大值的临近区间内晃一晃必然导致下降,但下降只是暂时的,如果不去走出这个区间,那永远也到不了下一个极大值。静态的作品把动态的人束缚在了“完美区间”里,但一位真正的创作者不该被自己的作品所束缚。过去的作品越优秀,负担就越沉重;想要甩掉这些负担,唯有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比如说刀塔2的6.89版本就是一个完美的游戏,可以说已经没什么值得改动的了。只不过,若是停在这里,那我们就永远见不到惊为天人,重新定义刀塔的7.0了。
虽然她说的是做游戏的事,但这段话作为心灵鸡汤可以外推到任何领域上,尤其是做人。比如说,最近我在写简历,于是就开始琢磨自己到底哪里有过人之处。蛋疼的是,我的第一反应是自己的学历,而学历这玩意是由八九年之前的考试决定的。已经27岁的我,竟然还要求助于19岁时的成就。每每在深夜想到自己到现在为止的最高成就居然就是高考,我都不由得辗转反侧。
又比如我稍有了解的科研圈,同样是类似的情况。科研需要的正是不断进步的活力。两个地位相当的教授出去作报告,一位讲的是手头上的最新进展,而另一位讲的是很久以前的成名作乃至出道作,那么同行们肯定会非常尊敬和在意前者,而对后者仅报以礼节上的回应。
我在这里当然没有指责后者名不副实的意思,因为后者也是凭自己的本事评上教授的(先如此假设)。然而这里存在时间上的错位——他凭借过去的努力与成果而在现在当着教授。这个现象是完全合理的,一个人有资格在四十岁的时候因为三十岁时种下的科研成就而得到回报,而且这回报来的还有点晚了。若他在之后便不思进取,那也是他的自由,代价无非就是不能更上一层楼了呗,人各有志。
只不过,如果你是一位正要读博的学生,你就有必要在意这个问题了,这在读博的七七六十四个陷阱里大约排名第五。
由此便引出了我的进一步思考:如果在某一身份上长期没有建树,又无法摆脱这一身份,就容易给自己带来危机。写到这里,我还是忍不住要去消费别人了。
比如说,近些年来经常被网络暴民们肆意消费的六先生,他的困境其实就源于身份的危机。六先生最好用的身份显然是著名演员,这是我们绝大部分人对他的第一印象,也是大家愿意听他讲话的原因。可是他在演员这方面已经很久没有拿出什么与他的名气相符的作品了,也可以说是他被困在了自己的至高成就——孙悟空(86版)——里难以脱身。更糟糕的是,他维护不了演员的身份,也没有及时弄到一个靠谱的新身份(指写西游记),却还是想继续靠身份来让人追捧,这就很尴尬了。
更直观的案例是许多优秀的体育明星,在退役之后把自己搞到破产。体育甚至比艺术更加重视超越自我。当一位巨星退役的时候,他就永远失去了在赛场上超越自我的机会,因此他“运动员”的身份迟早要退化殆尽。他可以选择去读书,去经商,去当教练栽培新人,或者只是去做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先前的“运动员”的身份将是他下一个身份的启动资产,善加利用的话,或许可以走得比别人更顺利。但如果沉醉于过去的荣耀,死抱着实际上已经不存在的“运动员”身份不撒手,那恐怕不会过得很充实。
人生不易,与诸君共勉,且行且珍惜。以及——
不 要 停 下 来 啊 !
文/歧路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