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光网北京9月3日消息,中央广播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显示,最近媒体发布了& amp# 039;YYDS & amp# 039;& amp# 039;绝字& amp# 039;等批评网络用语的同时,人们离开梗就不能说话& amp# 039;文字失语& amp# 039;现象越来越严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其实,关于网络用语的讨论并不是第一次,究竟谁在反对?用惯了“YYDS”的网友又怎么想?“汉字大V”@王左中右 :担心网络用语“入侵”汉字,倡导创作有意义的网络语言
“我觉得很low,没有任何营养”,热爱做“汉字创意”的“汉字大V”@王左中右 的热门网帖《你们那好好说中文得判几年》在网络上的点赞数达到数十万,他在文中针对网红词“YYDS”“绝绝子”说,“不吐不快,越说这些网红词,人只会越来越匮乏。”他接受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采访时表示,尊重部分人有自己的语言体系,但自己对于汉字可能有审美洁癖,看到类似“YYDS”“绝绝子”等表达会排斥。
同时,@王左中右 是“又双叒叕”等网络热门词汇的创作者,相较而言,他认为这类流行语更有意义,能让更多人认识生僻字,了解汉字的魅力,接触传统文化。像“YYDS”“绝绝子”这些内容简单、不需要太多思考的流行语,他担心会“入侵”汉字,对汉字形成冲击。
“现在言论呈现市场化状态”,@王左中右 认为,适应社会发展、能真正代表社会新变化新趋势、确实反映民众心声的流行语会更有生命力,如“打工人”等是“踩准了时代脉搏”。同时,他也表示,言论市场中有正就有反,通过这样的互动可以使民众对语言的认识达到一个动态平衡,至于结果,时间会给出答案。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语言必然会有时代烙印,要有包容开放的态度
不少网友强烈反对使用网络用语,《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在接受采访时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表示充分理解,并说:“但我们刊物对网络语言持包容态度。”
网络对语言有颠覆性影响,黄安靖介绍,一方面,网络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无差别化的语言创新平台,进入“全民造句”时代,产生了许多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的新词新语新用法。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准入门槛低,网民素质参差不齐,同时缺乏传统媒体强大的过滤功能,网络用语中充斥了大量不符合汉语结构特点以及社会文明规范的消极成分,由此给社会带来冲击。因此,“网络语言的引导与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这样的讨论很有价值。”黄安靖认为,其价值在于要正确认识网络语言对语言本身以及社会的价值。语言是社会符号,会带有时代特征,如今必然会打上网络时代的烙印,排斥网络语言,就有违语言发展的演变规律。因此,他呼吁要正确认识网络语言,符合汉语结构特点和社会文明规范的网络用语可以吸收纳入词汇库,对于其中消极的成分要积极引导与规范。
知乎网友巫冬:文字失语是“伪命题”,语言会随时代变化而发展
关于网络流行语导致“文字失语”的讨论话题也登上了知乎热榜。参与话题讨论的知乎网友巫冬在接受《新闻有观点》采访时表示,这样的论述逻辑不成立,常用网络流行语不能对应文字失语的结论。她认为,“文字失语的概念是一个伪命题”,要想证明网络流行语会让人们失去表达能力,就要说明在没有使用网络流行语时,人们的表达能力会比现在更好。
巫冬表示,语言的诞生本就是用于服务人类需求,没有优劣之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常用词汇已经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并不会为了“表达能力”而刻意提高自己运用丰富语言的能力。表达能力一般或较差是个体自身原因,不能归咎于使用网络流行语。参考历史来看亦是如此。此外,使用网络流行语并不一定与日常用语相冲突,若它的含义较合理,也可能转化为日常语言的一部分,而另一方面,曾经的一些流行语早已烟消云散,不用计较。
巫冬认为,语言发展是一个自然进程,当人类需求、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语言自然而然也会随之演化,脱离使用场景去评价语言的优劣只是一种知识分子特有的孤傲。同时她指出,这样的讨论是值得的,在不同观点交锋之下,大家会形成更好的共识。
本文参考:知乎热榜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