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素材 > 经典语录 正文
【冯玉祥将军的名言】中国近代名人冯玉祥撰写的对联 冯玉祥为什么是倒戈将军

时间:2023-06-26 作者:佚名

这是20年前在网上看到下载保存在电脑里的资料,时间过得很快,可以再发出来,让今天的青年人接受一次新的教育了。

冯玉祥(1882-1948),是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字焕章,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人。行伍出身。曾任袁世凯部第20镇管带、北洋陆军检阅使。辛亥革命时举行滦州起义,事败被押解保定。辛亥革命后任近卫军团长。曾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张勋复辟时率部入京讨伐。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将所部改组为国民军,电邀孙中山北上,并将清废帝溥仪逐出紫禁城。后为直奉联军所败,赴苏考察。1926年9月在王原誓师,宣布脱离北洋军阀,响应北伐。1927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一度附和蒋介石“清党”反共。1928年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因与蒋介石发生利害冲突,先后爆发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9·18”事变后赞成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独裁统治。1933年5月与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多次击败日寇,收复许多失地。后为蒋介石破坏。1937年2月同宋庆龄、何香凝等十三人向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后被蒋撤职。1946年出国考察水利,在美国组织“旅美中国和平民主同盟”,反对美国援蒋内战。1948年初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被选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同年7月底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启程回国准备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9月1日因轮船在黑海失火遇难。所作联语多表现爱国热心,用语通俗,清新可读。

【冯玉祥自题联】

纸糊三阁老;

泥塑六尚书。——冯玉祥1941年自题客厅

守旧必淘汰;

维新方适存。——冯玉祥又自题客厅

轻裘缓带羊叔子;

劈柴烧茶冯玉祥。——冯玉祥自撰谐趣联

冯玉祥十分关心下级士兵生活。一次发现赖秘书没有开水喝,便走进厨房劈柴烧水,遂口吟此联。“羊叔子”为西晋大臣。名祜,叔子为其字。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魏末任相国从事中郎,参与司马昭的机密。司马炎代魏后,与他筹划灭吴。后以尚书左仆射督荆州诸军事,长达10年。在位开屯田、储军备,筹划灭吴。后屡请兵,未允诺。冯氏临场出口成联,状物写人,恰切自然,形象生动。虽前半词性不能全对,但典为今用,尚属可贵。

救民安有息肩日;

革命方为绝顶人。——冯玉祥自题山东省泰山住室

1933年5月,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成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6月出师北征,一举收复多伦等4县,民心大振。8月因蒋介石与日寇联合进攻而失败。冯遂再次隐居泰山。于是在石壁上刻是联以明志,寄寓其坚定的抱负。上联直露襟怀,说要以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为己任,不能中途停歇,卸下负担。“息肩”,比喻卸除应负的责任。《左传·襄公二年》:“郑成公卒,子驷清息肩于晋。”下联化用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句,说要做个绝顶人,即站得最高的人,指献身革命,放眼未来,决心推翻黑暗社会的人。上下联俱与登泰山相结合,不“息肩”,登“绝顶”,革命事业亦复如此。

求官求财的滚出去!

为国为民的请进来!——冯玉祥自题军署

千古功名基事汉;

一篇遗疏痛仇曹。——冯玉祥题陕西省勉县马公祠

马公祠,在陕西省勉县旧城东1公里处。祀汉征西将军马超,三国时蜀国将领。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人。东汉末年,随父腾起兵。后领腾部属。建安十六年[211年]为曹操所败,因投张鲁,终附刘备,为平西将军。后迁骠骑将军。“一篇遗疏”,马超临终时上疏献帝刘协曰:“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徽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丹心应结平权果;

碧血长开革命花。——冯玉祥题浙江省杭州西湖秋瑾墓

墓在浙江省杭州西泠桥畔。秋瑾,字璿卿,号鉴湖女侠,浙江省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时代志士。1907年,因组织光复军准备起义,事泄被捕,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此联为纪念秋瑾而作。认为他赤胆忠心、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一定会在反封建统治、反对男尊女卑的斗争中,开出自由之花,结出平等之果,从而激励更多的人投身民主革命。“丹心”,忠心,文天祥诗:“留取丹心照汗青。”“碧血”,忠臣志士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平权”,指男女平权。秋瑾在上海曾创办《中国女报》,第一次把反清革命与妇女解放联系起来,她的《弹词》有“扫尽胡氛安社稷,由来男女要平权。人权天赋原无别,男女还须一例担”之句。联语对仗工整,情调昂扬,感染力强。

此日园林簇锦绣;

当年勇烈动山川。——冯玉祥1936年为辛亥革命滦州纪念园题

尺山尺水永留血迹;

一花一木想见英风。——冯玉祥又题辛亥革命滦州纪念园

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

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冯玉祥《老子》句题四川省都江堰青城山上清宫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对镜;

国仇未报,负此头颅为人。——冯玉祥题理发铺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风流于遗像,万古清高。——冯玉祥题四川省成都武侯词

此联是冯玉祥于1928年年游四川成都武侯祠时所作。古人有诗云:“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上联用古人的诗意,对诸葛亮卓越过人之处,“一生谨慎”予以赞扬。下联取意于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中的两句:“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意谓瞻望诸葛亮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的高风亮节,更添仰慕之情。此联在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由衷敬仰的同时,明确指出“一生谨慎”乃“成大事”的重要原因,这凝炼概括之语是耐人深思的。

还我河山,一片忠心惟报国;

驱尔异族,百年奇耻不共天。——冯玉祥题浙江省杭州西湖岳飞墓

先哲捍宗邦,民族光荣垂万世;

后生驱劲敌,愚忱惨谈继前贤。——冯玉祥题山东省蓬莱县戚家祠堂

1935年5月19日,冯玉祥瞻仰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祠堂,书此联以思抗日。戚家祠堂,在山东省蓬莱县城内。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朝廷为褒扬戚继光父子抗倭功绩而建。上联写历史,歌颂戚继光父子功绩,下联写冯氏抗敌的决心,悲壮感人。

伊吕伯仲间,岂惟管乐自期?徒夸玉垒经边远;

申商名法后,尽遣老韩同传,别觉黉宫俎豆长。——冯玉祥题陕西省勉县武侯祠

收秦关百二河山,奇谋独运;

辅汉家统一事业,成功不居。——冯玉祥1928年又题陕西省勉县武侯祠

武侯祠,在陕西省勉县旧城东。祀三国蜀丞相诸葛亮。1915年1月冯玉祥到此观光,遂作此联,以示对武侯的仰慕。上联“伊吕伯仲”,伊,即伊尹。商初政治家、大臣。帮助汤攻灭夏桀。汤死后,辅佐卜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立汤孙太甲即位。吕,即吕尚。西周时齐国始祖。姜胜,名望,字子牙。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智勇双全,通称姜太公。伯,即伯禽。西周时鲁国始祖。曾率军到费[今山东省费县]誓师,讨伐淮夷、徐戎。仲即仲由。初仕鲁,后事卫。孔丘任鲁国司寇时,他曾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卫大夫孔悝的宰。“岂惟管乐”,官乐,即管仲和乐毅。管仲,名夷吾,春秋初年政治家。曾“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东毅,战国时燕国将领。曾率韩、赵、魏、楚、燕五国合纵伐齐,连下70余城,以功封于昌国,号昌国君。诸葛亮早年曾以管乐自比,因有此句。“徒夸玉垒经边”,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三次伐魏,克武都、阴平二郡。刘禅诏策曰:“今岁爰[yuan]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夏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但北征未彻底胜利,诸葛亮就病死军中。因以“徒夸”谓之。玉垒,山名。在四川省理番县东南新保关。为自成都出西山入吐蕃要道。经边,指对边远之异族,“叛则伐之,降则抚之”。上联是说,诸葛亮岂仅以管仲、乐毅自比,他在古贤伊尹、吕尚、伯禽、仲由之间都有位置;只可惜的是,刘孙再度联合攻打魏军的计划落空了。下联“申商名法”,申,即申不害,战国时思想家。治黄老刑名之学。事韩昭侯,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国治兵强。商,即商鞅,战国中期政治家,活动家代表人物。名,即名家。战国时诸子百家学派之一。以辩论名实为主题,主要代表为惠施、公孙龙。法,即法家。战国时期一个重要党派。主张用法治代替礼治,反对贵族特权。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韩非等。“老韩”,即老聃与韩非。老聃,春秋末年思想家,道家创始者。强调“知足”、“寡欲”,“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以法为本”,“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黉宫”,学校。此指武侯祠。“俎豆”,祭祀。下联说,诸葛亮虽然在申不害和商鞅、名家和法家之后,但他尽取百家之长,创造了一番可歌可泣的事业,被后人长远地祭祀着。此联别具匠心,不可多得。“间”与“后”,“岂惟”与“尽遣”,“徒夸”与“别觉”,“远”与“长”诸对词语,运思奇巧,可称佳构。

兵甲富胸中,任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小范老子;

忧乐关天下,愿今人砥砺奋起,都学这秀才先生。——冯玉祥题山东省益都范公亭

冯玉祥曾专程到山东省益都范公亭览亭吊古,感慨万端之际,特撰此联,刻石为记。范公,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在以龙图阁学士经略陕西时,改革军制,巩固边防,积极防御西夏,注意联合羌族,很受羌族人尊重,称其为“龙图老子”,而西夏人闻之丧胆,相诫曰:“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范仲淹能文能武,代表作《岳阳楼记》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传抱负,为后世传诵。下联的“秀才先生”即针对范仲淹的文学成就而言。此联在颂扬范仲淹爱国爱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立志抵御外侮的决心。赏读此联,当“砥砺奋起”,进取不息,做一名“忧乐关天下”的爱国者。

曹公待己厚矣,上书辞去,岂是绝情,此际心中存汉;

金虏无可弃也,班师归来,原非素志,当下军命敢违。——冯玉祥题河南省许昌关帝庙

侯封敝屣,汉家三杰,如公的是完人,明功成身退之义;

奋志击秦,博浪一椎,不中亦寒敌胆,以匹夫有责为心。——冯玉祥题陕西省西留坝紫柏山张良庙

上联“敝屣”,谓破鞋。喻废旧之物。张良视封侯为敝屣,冯玉祥亦然。1922年春,直春对峙,吴佩孚调冯出战。冯在中个小时内将队伍调度完毕,讲话时将一只鞋抛掷两三丈远,说“我看督军的位置如这只敝屣”。“三杰”,指萧何、韩信、张良。“的是”,确实是,的确是。下联“匹夫有责”,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在社会观上,反对君主专制的“独治”,主张天下“众治”,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激励人心。

豪杰今安在?看青山不老,紫柏长存,想那志士名臣,千载空余凭吊所;

神仙古来稀,设黄石重逢,赤松再遇,得此洞天福地,一生愿作逍遥游。——冯玉祥于1915年再题陕西省西留坝紫柏山张良庙

此联冯玉祥再题张良庙。

上联以“青山不老,紫柏长芳”,喻汉留侯张良的美名与业绩,并以“千古犹存凭吊所”,回答了起首“豪杰今安在”的设问,表示了后世对汉初开国重臣张良的敬慕。下联称颂了张良功成身退、居功不傲、视荣华富贵如敝履的品德。“黄石”、“赤松”皆传说中仙人。黄石曾赠张良《太公兵法》,《汉书·张良传》记他辞官归隐说:“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联语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想在建功立业后,能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愿望。

要想着收咱失地;

别忘了还我河山。——冯玉祥1933年感时而作

“9·18”事变后,冯玉祥常写此联以喻世。1933年他在泰山办学,教学生就地取材,用金刚石磨制石章,刻上此联出售,以所得收入作办学基金。1935年11月在南京开会,书此联以送张学良将军,鼓励他打回老家去。1941年3月蒋介石在重庆二届国民参政会上,诬陷新四军叛乱割据时,又书此联刻在青城山天师洞石壁上。1942年3月6日又书此联赠给为八路军捐献10万元的曾树屏先生。此联为民族呐喊,为祖国呐喊,仅凭这呐喊精神将永垂青史;且全用口语,明白晓畅,词对义联,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看守所,看守看守所主任;

救济署,救济救济署职员。——冯玉祥嘲讽国民党官僚机构

头可断,身可杀,民族斗争不可屈;

将非骄,卒非惰,外交妥协岂非忧。——冯玉祥1939年为针时势而作

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国民党的政策重点由对外[抗日]转向对内[反共反人民]。在此民族危亡的重要时期,一切爱国人士无不为国民党对日妥协投降政策担心。冯玉祥遂于1939年5月在重庆撰此联以针砭之。此联否定“将骄”“卒惰”说,把妥协投降的“帅”彻底揭露出来。

乡公所,镇公所,一人得所,万人失所;

文干事,武干事,专干坏事,不干好事。——冯玉祥又嘲讽国民党官僚机构

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

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

横批:官僚旧样

——冯玉祥嘲讽国民党机关腐败作风

20世纪20年代后期,国民党机关腐败作风十分严重。仅十几个人的会议,往往规定两点钟开会,四点钟还到不齐;会桌上西洋点心,美国橙子,摆得满满的,穷奢极华。冯玉祥对这种现象本来就看不下去。可是到1927年6月10日至13日,冯玉祥、汪精卫在郑州举行会议期间,汪精卫仍多次不曾出席。冯玉祥忍耐不住,就编了这副对联,写好给他送去[还有横批“官僚旧样”]。此联直抒胸臆,口气亢扬,反映了作者对口是心非反动政客的鄙视与憎恶。联语纯用白话,不事雕琢,通俗易懂,字字如刀似箭,充分表现了对联可用以口诛笔伐的战斗作用。关于此联,一些联本和报刊流传多有论误。如:“三点钟开会,五点钟到齐,是否革命精神应该如此;一桌子点心,半桌子饼干,忘了前敌战士饥饿未曾。”又如:“八点钟开会,九点钟到齐,有无革命精神?一桌子水果,半桌子点心,忘了战士没有?”又如:“一桌子水果,半桌子点心,哪知民间疾苦;三点钟开会,五点钟到齐,是否革命精神?”

劲节励冰霜,对万顷碧涛,凭此丹心垂世教;

登临余感慨,望中原戎马,擎将热血拜乡贤。

——冯玉祥怀甲午海战阵亡将士

1933年8月,蒋介石派兵对抗同盟军施加压力使之失败后,冯玉祥离军赴泰山。次年5月30日登临威海环翠楼,瞻仰甲午海战阵亡将士丁汝昌等的牌位,感慨良多,遂撰此联。丁汝昌[1836-1895],清末海军将领。安徽省庐江人。在1894年中日战争中,他率北洋舰队奋力抗敌。虽受重伤,仍坚持战斗。最后在敌军逼降情况下,他坚贞不屈,服毒自杀。“中原戎马”,泛指国内战争。1933年10月2日,蒋介石调动100万大军,200架飞机,向红色区域开始第5次“围剿”,冯氏对此不无感慨。

为人类平等;

作中国良朋。——冯玉祥赠陆慕德

陆慕德,美国人。1917年入中国,始用谐音汉文名字。原名慕德·陆塞尔。她受辛亥革命影响,在中国整整当了26年女青年会干事,经历了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时期。她工作过的地方有上海、北京、天津、武汉、长沙、南京、西安、贵阳和成都;还到过延安。1943年回国后,任争取民主远东政策委员会执行主任,办《远东记者》杂志,宣传中国人民争取解放运动的真相,介绍亚洲的民族独立斗争。后来她曾于1959年、1972年和1978年三次重访中国。此联为作者1948年在纽约为其所写。

人民为主宰;

科学是救星。——冯玉祥再赠陆慕德

民主新伴侣;

自由两先锋。——冯玉祥1947年贺冯理达、罗元铮新婚

雅量含高远;

诗书见古今。

横批:成长

——冯玉祥为吴茂荪题写

抗战必须到底;

坚持就是胜利。——冯玉祥1937年赠112军军长赵秀昆

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辛好作人。——冯玉祥1924年赠勉儿子冯洪国出国留学

明判是非无烦恼;

铲走倭寇好做人。——冯玉祥1941年书赠石凌鹤

穷经安有息肩日;

抗日即为绝顶人。——冯玉祥赠有恒先生

(与自题联“救民安有息肩日;革命方为绝顶人。”作数字变动)

孝子贤孙,须先救国;

志士仁人,最重保民。——冯玉祥赠冯宏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冯玉祥将其在部队当兵的侄子宏谦遣回家乡巢县开展抗日游击活动。1941年宏谦前往重庆述职,将家乡抗日情况作详细汇报。冯玉祥很满意,便写此联相送。同时还为他写副中堂,其词曰:“为国不为家,为公不为私,为人不为己,我们能如此言行,便对得起我们的祖宗。”还为宏谦画了幅国画《牧童骑牛》,勉励他以赤子之心为国为民,甘当孺子牛。冯玉祥以“须先救国”者方为“孝子贤孙”,足见其深明大义。下联“志士仁人”,语出《论语·卫灵公》,指有高尚志向和仁德者。将“最重保民”作为衡量是否“志士仁人”的标准,是很有道理的。)

松柏长春,前年曾绣公像;

乾坤一老,大笔特序拙文。——冯玉祥赠马相伯

五原誓师,赴宁往甘,宣传三民主义;

平凉守土,筹粮运草,供给十万大军。——冯玉祥赠邓宝珊

一朝群杰逝;

四野挽歌声。——冯玉祥与夫人李德全合挽“4·8”烈士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博古[即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李秀文等由重庆飞往延安途中同机遇难。王若飞、博古是回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国共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情况;叶挺于1941年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1946年3月获释;邓发是代表解放区出席巴黎世界职工大会后归国去延安。因气侯骤变,飞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撞毁。4月19日重庆各界举行追悼会。周恩来在会上报告遇难烈士的生平事迹,并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四八烈士永垂不朽一文》;郭沫若也先后发表《为多灾多难的人民而痛哭》、《挽四八烈士歌》诗,寄托哀思。

矢志移山亦艰苦;

大才如海更纵横。——冯玉祥1929年挽梁启超

半世功名随流水;

一生事业在名山——冯玉祥挽蒋叔南

学博思深,群尊儒林巨臂;

笔枪墨剑,实开抗倭先河。——冯玉祥1939年挽鲁迅三周年祭

大雅云亡,击铎临风思国土;

寇氛日亟,挥戈洒泪哭先生。——冯玉祥挽马君武

马君武[1881-1940],广西省桂林人。早年留学日本、德国,曾任孙中山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等职,后经营工业,晚年任广西大学校长。爱好文学,尤工于诗。

要固三秦革命根基,争独立,争自由,全凭热血精诚,相率就死,数将士人民暨先进国同志,高冢千秋,甘为牺牲殉主义;

恰值二年哀祭时节,哭总理,哭国殇,对此青天白日,誓承遗愿,与工农阶级和共患难弟兄,兼程并进,最后奋斗策全功。

——冯玉祥挽孙中山

我战则克;

汝唯不矜。——马相伯赠冯玉祥

为民族存正气;

是抗战之前驱。——徐冰、张晓梅同贺冯玉祥50岁寿诞

南山峨峨,生者百岁;

天风浪浪,饮之太和。——朱德、彭德怀同贺冯玉祥60岁寿诞

真体内充,返虚入浑;

生气远出,与古为新。——叶剑英集《诗品》句贺冯玉祥60岁寿诞

此联集司空表圣《诗品》句成联:上联集《雄浑》句;下联集《精神》、《纤秾》句。

写诗写文章,亦庄亦谐如口出;

反帝反封建,不挠不屈见襟期。——邓颖超贺冯玉祥60岁寿诞

真学问都从悲愤起; 大文豪何惮斧钺加。——冯玉祥赠杜重远

民主战士杜重远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后因他主编的《新生》周刊发表《闲话皇帝》一文,日方以“侮辱天皇,妨碍邦交”逼当局逮捕之。1936年 9月杜出狱时,冯撰联以贺。

报国敢云天职尽; 立身当与古人争。——冯玉祥挽29军副军长佟麟阁

1937年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29军副军长壮烈殉国。冯作此联。

倭寇未灭,必伤良将; 抗战必胜,足慰英灵。——冯玉祥挽刘湘

抗战期间,刘湘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率川军与日作战,1938年1月卒于汉口。

踏出夔巫; 赶走倭寇。——冯玉祥1939年5月自宜昌去重庆途中,题夔门南岸绝壁

抗战屡建最大功勋,正气千秋,死无遗恨;

从我后同半生患难,国仇初雪,恸失元良。

——冯玉祥挽张自忠

张淄忠早年在冯的西北军中任职。1933年人二十九军前线总指挥,在赤峰口痛击日寇。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取得临沂大捷。1940年5月与日军激战时牺牲。同年冬,冯在重庆亲自迎灵并主持安葬仪式。提挽之联句句记实。

纪念花木兰; 要学秦良玉。

——冯玉祥赠支持中国抗日事业的瑞典籍女士玛丽·安妮

试思父母未生汝身体以前,本来面目是怎样?

为问寇仇正灭我国家之际,列位师徒当如何?

——冯玉祥题峨嵋山神水阁

烈士竟捐躯,记昔年为国兴师,芟余孽,逐元凶,励志有诸贤,漫说春秋无义战;

同袍咸奋袂,当此际合群拒寇,修戈矛,聚糈饷,竭诚扶大夏,要从板荡识忠良。

——冯玉祥1936年10月为甲子革命十二周年纪念会挽为国捐躯的将士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meiwen/jingdian/1079636.html

  •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