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经典语录 正文
【易中天关于教育的名言】易中天:教育不是成王败寇,而是望子成人!4个标准赶走养育焦虑 易中天关于家廷教育的名言

时间:2023-06-18 作者:佚名

易中天教授曾旗帜鲜明地反对望子成龙。

他认为,教育最应该以人为本,但望子成龙,成王败寇,其实就是不把孩子当人。

龙是虚构出来的,是怪兽,我们不能把孩子养成怪兽。

易教授主张望子成人,并给出了成人的四个标准:第一真实,第二善良,第三健康,第四快乐。

结合这几点,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1. 真实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能真实做人,但又担心教孩子说真话,他将来会吃亏。

易教授从真实的对立面来解读这个问题,他说,我的真实标准是不说假话。

一个人怎样才能做到只说真话呢?

康德曾说,人应该说真话,但没有义务把所有的真实都说出来。

对于真话,你可以选择说,也可以选择烂在肚子里。假话从来不说。这样就能保留做人的真实。

说到真话、假话,我想起了美国《时代周刊》的一项调查。

被调查者需要回答同一个问题:“小时候,母亲做的哪件事对你一生影响最大?”

其中有两人讲到了同一件事:母亲端来一盘苹果,有大有小,问孩子想要哪个。

一个人说,弟弟抢着说要大的,母亲批评了他。其实我也想要大的,但这样说会挨批评,我就反着说。结果母亲很高兴,把大苹果奖励给我。这件事让我觉得:要想得到最多,就得说假话。

另一个人说,母亲端来苹果,我想要大的,可母亲说:你们都去除草,谁除得多就可以得到大苹果?最后,我除草最多得到大的。这件事让我觉得:要想得到最多,就得付出最多的劳动。

调查发现,前一个人有犯罪记录,后一个人事业有成。

要最大最红的苹果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遵从孩子的天性,不断增强孩子从小说真话的自豪感,帮他一步步养成说真话的好习惯。真实变成一种做人的宗旨,孩子将来才是最有希望的。

2. 善良

易教授认为,善良的底线是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之心,不忍心人家受到无辜的伤害,包括对小动物。所以不但不能行凶杀人,也不能虐待小动物。

这是从道德层面说善良,就是做人至少要有恻隐之心,所以易教授说恻隐是善良的底线。

其实,从教育层面,我们教孩子做人要善良,还应教孩子明确2点:

❶善良的前提是不委屈自己

很多家长害怕孩子人善被人欺。

这是因为我们传统的价值观认为善良的人需要「隐忍」。

其实善良的前提应该是:不委屈自己。在此基础上,不冒犯别人。

英国小王子乔治就读的精英学校Thomas’s Battersea,把“善良”列为核心育人理念。它将“善良”定义为两个层次:第一尊重他人;第二,尊重自己。

所有的善良,一定得让自己快乐,如若不是,就是“伪善”,宁可不要。

❷善良的边界是自保

很多孩子都有英雄主义情结,会不考虑自身的情况舍己救人。其实对于弱小的孩子来说,善良是需要边界的,越过了边界,基本就等于自残。农夫和蛇的故事大家都懂吧?

所以,教孩子善良的同时,一定要教孩子自保。

告诉孩子,同时做到了尊重/保护自己、尊重/保护他人,当然很棒。

但如果我们不能兼顾,一定要先保护自己。

世界越险恶,我们越要教孩子善良。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接受过善良教育的人,才能感受到那种与人为善的欢乐,才能成为真实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3. 健康

易教授说: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不是说心理健康优先于身体健康,而是提醒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身体和心理就像是电脑的硬件和软件。一台电脑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软硬件的正常运行,这两项都是不可或缺的。

之所以说心理健康更重要,是因为身体健康更直观,而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隐秘。

世卫组织制定了心理健康的标准:

❶身体、智力、情绪协调;

❷适应社会环境,人际关系融洽;

❸在工作与学习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生活有效率;

❹有幸福感。

美国慈善家罗斯·肯尼迪曾说:“照看孩子不仅是一种爱与责任的表现,也是一项职业,就像世界上其他任何令人尊敬的职业一样,它充满乐趣和挑战,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还要重视上述几点,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4. 快乐

易教授说:成功不成功,是否出人头地,是否光宗耀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快乐。

易教授还痛批「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觉得这一说法很恶毒。

有个孩子问爸爸妈妈:能不能花一天时间陪我到游乐园玩一下?

这对繁忙的父母讨论了一晚上,才下决心陪孩子玩一天。

做了第一个游戏,孩子挺高兴。妈妈就问,好玩吗?好玩。那回去就可以写篇作文了吧。

孩子当场脸就拉下来,然后垂头丧气去做第二个游戏。

做完第二个游戏,妈妈又过来了,问,第二个游戏好玩吗?好玩。那你可以写一篇精彩的作文了吧。

孩子说,妈妈我不玩了。

一天玩的时间都不给孩子,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易教授说,我想请问,人生的终点在哪儿?殡仪馆。人人都一样。被起跑线焦虑赶着跑了一辈子,到达终点,回顾这一生,你快乐吗?孩子快乐吗?不快乐。但一切都来不及了。

所以,最后,易教授呼吁:家长们,给你们的孩子快乐的童年吧。

写在最后

作为一个妈妈,我时刻都能感受到养育带给周边父母的焦灼与不安。

孩子要不要上早教班?要不要上兴趣班?选择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要不要提前买学区房……

大城市里越来越多妈妈选择全职、随时照顾孩子,时刻专注于他们的心理状态,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促成孩子的智力发展。如果不这样全方位培养自己的孩子,任孩子自由发展,似乎就是一个失职的母亲。

我是一个相对佛系的妈妈,之前有鸡娃同事还起哄说:我看你还能佛系多久,等娃上了小学,我再看你!

我觉得这不是孩子所处阶段的问题,而是父母期待的问题。优质教育很有限,而希望孩子享受到的家长千千万万。

我不要求小卷儿回回考第一,一定上名校,将来她能像这个城市的大多数那样,健康、快乐,内心充实就可以了。

我期待的,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所以我没那么焦虑。

妈妈不焦虑,养育才能更从容,孩子才能更快乐。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做真实、善良、健康、快乐的自己。

--

科学养育,快乐成长。一键关注 @卷儿妈爱科普,育儿路上少走弯路。

我是卷儿妈,4岁女孩小卷儿的妈妈,科学育儿实践者与分享者,著有《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孩子》《提升女人幸福力的10堂课》。分享科学育儿干货,推荐优质教育资源,与你一起轻松育儿。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meiwen/jingdian/1076227.html

  •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