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经典语录 正文
【在困境中保持微笑的名言】苏轼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大道理,即使是身处逆境,也要笑着面对生活

时间:2023-06-12 作者:佚名

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由于讽刺了改革派,还批评当时的宋神宗,其后果可想而知,于是很快就被逮捕,并且押解到京城受审,前后历时数月,在当年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到了相对偏远的黄州;这就是北宋时期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这件事情也成为了苏轼人生中的转折点,从此开启了被贬谪的生涯,一路被贬,最终到达了有着天涯海角之称的海南。

有很多人认为“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是王安石,其实这样的一种说法并不准确,严格来说是王安石的手下。王安石根本不知情,事后也是出面为苏轼求情,毕竟两人无法只是理念不和,并没有深仇大恨,再说王安石为人正直,与苏轼之间的也是君子之争。只是有一些人在背后大作文章,幸好苏轼只是精神上受到了伤害,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是心灰意冷。

黄州比较偏远,也相对落后,苏轼初到黄州时,生活成了问题,但是他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并没有一直沉沦下去,反而是积极地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去,亲手修建茅草屋,还在屋前屋后开垦荒田,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日子又回归平静,其实在这首《初到黄州》一诗中,便写出了诗人当时一种复杂的心境,还有对于人生的看法,可以视作苏轼对待生活的态度。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苏轼忧国忧民,并且同样品格高尚,只不过由于理念的不和,最终与王安石反目成仇,但正如前面所言,两人不过是君子之争。在此后的诗作中,苏轼很少讽刺王安石,开始反思自己,让生活不再那么复杂,尽量让生活平淡一些,而这首《初到黄州》,很明显就是写了那段生活经历。

这首诗同时也有自嘲之意,毕竟当时苏轼已经四十多岁了,无论是对于人生的态度,还是人生的经历,已经是足够丰富,所以在首联便是直抒胸臆,“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现在想想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都是在奔波劳累,其实无非就是为了生活,可以活得更好一些,可是到头来忙忙碌碌,却是没有任何的改变,尤其是在老了之后,发现自己的一生很荒唐,没有任何的事业,还被贬到了外地。

颔联则是描写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还有诗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尽管生活很不如意,可是并没有过多的抱怨,反而是活得更加充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长江环抱城郭,江里的鱼味道鲜美,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竹林,即使是在很远的地方,也能够闻到阵阵的笋香。

颈联和尾联再一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尽管是被贬到了外地,可是苏轼从来没有放弃过生活;被贬到外地的人,自然不妨有员外安置,诗人的惯例,都是要做水曹郎。我真是感到很惭愧,并没有做出多少的事情,以至于现在一事无成,还要消耗俸禄,当真是让人惭愧,但是生活就是如此,有时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是会有许多的遗憾。

苏轼初到黄州时,心情一度很糟糕,但他是属于天生的乐观派,即使是处于逆境中,也可以笑着面对生活。整首诗先是自嘲了一番,然后很细腻地描写了当时秀丽的风景,以及风土人情;到了结尾则是又在反思,这也就是为什么,苏轼的诗总是有一种力量,读来让人笑中带泪。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meiwen/jingdian/1069855.html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