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经典语录 正文
【家是讲理的地方名言】亲情辩证法: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更不是蛮不讲理的地方!

时间:2023-06-11 作者:佚名

1、

有句名言,叫作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说这句话的,是个外国文豪。不知道他对中国了解多少?如果活在今天的中国,他一定会更加确信自己的话。

网上听说有一对夫妻,都是高学历。但仅仅家务活,终究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具体的原因,仅仅是谁应该洗碗!

不得不说,这对高学历夫妻,真会讲道理。他们曾经为了谁洗碗,制定了一个协议。

早上忙,大家都在外面吃早饭,也就算了。中午吃完午饭,由妻子洗碗。晚上吃完后,就由丈夫洗。道理上来讲,很公平。但执行起来,有BUG。

只因妻子比较鸡贼,该中午洗的时候,她就把碗筷放进塑料袋里。到了晚上,她再拿出来,让丈夫一起洗。这样的活动持续不了多久,丈夫就感觉了不公平,于是,就从这个小矛盾开始,演变成了大矛盾。最终,导致了离婚。

2、

女权主义者,往往站在妻子的角度,去指责丈夫:不就是几个碗吗?多洗几个又不会死。

传统主义者,往往站在丈夫的角度,去说妻子的不是:虽然现在社会开放了,不提倡“男主外,女主内。”但夫妻共同分担家务,总是应该的吧。

这两种道理,都对。

但对,不一定行得通。

女性一遇到男性讲道理,就会头痛。她们会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男性发现女性,不按自己讲的道理行事,会更头痛。他们会说,简直蛮不讲理!

至于不和谐的家庭,具体有什么矛盾?如何冲突?各有不同!

究竟谁对?

其实,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谁,单纯讲道理,大都没有用。只要句子文法通顺(口语不通顺也行),多多少少有合理的部分,也多多少少有不对的地方。

成年人应该关注对错,更应该关注利害。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不仅只想对错,甚至只想自己,都是行不通的。

即使对于成年人来说:

家,也的确不是,单纯讲理的地方。但在家里,更不可蛮不讲理!

最终来说,

家,是讲感情地方。

3、

有一次,我问母上大人,成天做家务不无聊吗,不郁闷?她回答,只要想着自己多做一点,家人就可以少做一点,一切岁月静好。这句话,让我GET浓浓的家之味道。很多和睦家庭,大抵如此。

当然,讲感情也要看人。

很多年轻夫妻,总希望对方多承担一点,就像上面讲的那个妻子。在现实中,像那位妻子那样的伴侣,倒未必是真想占多大便宜。

更多地,她很可能认为,丈夫就应该如此。

一旦启动了“就应该怎么怎么样”,人就很容易产生期待。这个期待,未必错,也未必没有道理。但往往不合时宜,至少当时很难行得通。

就拿就应该谁洗碗来说,一旦一方觉得付出比对方多,而另一方觉得理所应当,就会很快出现矛盾!毕竟人嘛,是很主观的动物。主观上总倾向于,认为自己付出的比别人多。这句话,有心理学依据!

另外,客观来讲,人这种动物,是不太容易知道适可而止的。这次,仅仅是多洗几个碗,下次,未必不会是包揽全部家务。

那在伴侣中,特别是年轻伴侣中,面对控制力有限,很难适可而止的另一半,如何是好?

(这个另一半,男女皆有可能)

4、

还记得,老人与金鱼的故事吗?

老人救了金鱼,金鱼想满足老人的愿望,作为报恩手段。但老人的妻子,总是贪得无厌,从金银财宝到海上霸主,要求一次比一次高。

结果,金鱼终于怒了,收回所有馈赠。老太婆,又变回穿着破旧衣服的样子。

可惜了的!

——老头太怂!

换了旁人,又有金鱼撑腰,只需要提一个要求,就天下太平了:以后,我要老太婆每件事都听我的!

总之,无论心甘情愿地付出,还是要有效遏制家人不切实际的期待,都需要智慧。

(注意,不是遏制家人,是遏制不切实际的期待)

最实用的智慧,往往不直接讲道理,而是把握分寸。所谓分寸,并非认死理。分寸意味着,在不同的情境,会采取不同具体举措和行为。

道理谁不懂?

成长的奥义,不过是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道理的分寸!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meiwen/jingdian/1068737.html

  •  相关专题: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