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暮讲佛教故事第53期)
释迦牟尼作为佛教的创始者,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佛教创立初期,释迦牟尼到处宣扬佛法,而刚开始跟着他一同修行的人不是很多。后来拜入释迦牟尼门下,加入佛教团的人越来越多,矛盾也因此诞生了。释迦牟尼为了平息弟子们的争执,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却恰恰符合了孔子的一句名言。
有一次,释迦牟尼在俱睒弥这个地方说法的时候,刚讲完经,下方的弟子便争执了起来。而这次争执不同以往,释迦牟尼劝说了半天,弟子们仍然愤愤不平。释迦牟尼为了劝说弟子,只好为他讲起了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憍赏弥国有一位国王,名叫长寿王,他的邻国波罗奈国的大王名叫梵豫王。而这两个国家的国王也因为觊觎对方的地盘,心怀贪念。只不过,长寿王能够压制住自己的贪念,他知道发动战争将会陷人民于水火,而梵豫王却不管这么多。他很快就对长寿王的国家发起了战争。
长寿王没有办法,只能被动的接受战争,可是这次战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长寿王取得了胜利。梵豫王成了长寿王的俘虏,长寿王并没有把他杀掉,而是把它放回去。并且对他说:我这次放你回去,只是希望你不要再发动战争,伤害无辜的百姓。
梵豫王回去之后并没有改过自新,而是又派兵大举进犯长寿王的国家。长寿王觉得即使我再饶了他,他还会三番两次的进攻我的国家,于是他将国家让给了梵豫王,自己则和太子去了梵豫王的国家隐姓埋名,过去了隐居的生活。
就这样时间过了很久,一切都要趋于风平浪静时,梵豫王一次外出时却发现了长寿王。他下令让人把长寿王抓起来,处死他。长寿王的太子名叫长生童子,他精通音律,又善于乔装打扮,因此逃过一劫。长生童子化装成一个樵夫之后去看望将要被处死的父王,他的父王说了一句话,也在后来改变了梵豫王。
长寿王被处死后,长生童子改姓化名进入迦尸城,成为一位有名的伎乐圣手,贵族豪门都很宠爱他。有一天,长生童子被梵豫王看到,王也很欢喜他,就命他进宫侍奉左右,梵豫王很信任长生童子,护身的刀都交给他执拿。
有一次梵豫王外出打猎时,和大臣们走散了,身边只剩下了长生童子。又渴又累又饿的梵豫王竟然在长生童子的身边睡着了。长生童子看着这位杀父仇人,拿起匕首却久久下不了手。因为他想起了父亲给他说的那句话:孩子!唯有德行才能服人,含凶、怀毒、结恨、惹怨,是种下万载的祸根。
想到这里长生童子放下了匕首,等到梵豫王醒来之后,长生童子抱着必死的心态,将过去的所有事情都告诉梵豫王。梵豫王听到长生童子有杀自己的机会却不动手,反而牢记长寿王对他说的话,深受感动。
梵豫王回去后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大臣,并且将长寿王原来让给他的国家又还给了长生童子,还亲自去长寿王的坟前请罪,祈求他的原谅。而长生童子回到他原本的国家后继承了王位,将整个国家治理得欣欣向荣,百姓安乐。
释迦牟尼讲到这里对弟子说:难道大家还不明白吗?我讲这些就希望你们不要争,用争来止争是不能止的,唯有德行才能服人。
释迦牟尼所说的这个故事却正好符合了孔子的一句名言——以德报怨。而孔子的这句名言出自《论语·宪问》。原来释迦牟尼的有些思想和中国的圣贤孔子竟有相通之处。无论如何,这两位思想家都是在教给我们为人处事的方法。
对于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