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德经·第七十四章
老子心得:
1、本章体现了老子的政治主张,就是告诫统治者不要施行苛政和酷刑,滥杀无辜,压制百姓,否则官逼民反,只能伤人自伤。
2、对于本章,我个人的理解,一是天道好还,统治者要有底线思维,不要轻易挑战民众的底线,采取恐怖统治不给民众活路,否则也必然会遭到民众的反扑,落得群起而攻之、身首异处下场;譬如面对秦始皇的严酷统治,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二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有时唯有置之死地,方能绝处逢生;就像项羽,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三是无论是作为统治者还是领导者,对待臣子和属下,不要站在人民的对立面,采取一种非此即彼、高高在上的态势,而是要平易近人、平等相待,这样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
3、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意思是,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头的。我们经常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夫子也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方面是告诫大家做人做事要有界限感,不要越俎代庖,多管闲事,尤其是领导者,更不能瞎管乱管;另一方面,也是在告诫我们要有自知之明,每个人能力有限,不要随便插足自己不懂的领域,轻者贻笑大方,重则伤人害己。就像唐朝酷吏来俊辰之流,仗着武后的宠幸,恣意妄为、无法无天,结果落得惨死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