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6.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明志
1.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4.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诚信
1.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轻诺必寡信。——《老子》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5.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持节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重义
1.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2.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3.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4.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贵和
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_'莀P'莀?山木》
厚仁
1.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
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8.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l 务 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君子以说的多.做得少为耻。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l 奉 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
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
漏掉。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 明,偏私则 政治黑暗。
l 勤 俭
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l 求 新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l 审 势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64章
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后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l 好 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l 尚 勇
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诸子百家名言荟萃
1. 天地方圆,不是用规矩制作出来的;日月星散布光明,不是磨光的力量;春天鲜花灿烂,不是浸染所称的色彩。应当知道那至真,贵在天然啊。
2. 不要争取不可能得到的,不要勉强力不胜任的,不要告诉不想知道的。争取不可能得到的,勉强力不胜任的,告诉不想知道的,这就叫老而无功。
3. 孟子说:“高明的工匠不会因为拙劣的工人改变或者废弃规矩,羿这种神射手不会因为拙劣的射手改变拉弓的规格。君子拉满弓弦却不发箭,只作跃跃欲射的姿态。他们在路上合适的地方站着,有能力的人就会跟上。”
4.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还不如抓紧片刻时间学到的多;我曾经踮起脚来远望,但不如登到高出看得远看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很远的人也能看到;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他善于走远路,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长江和黄河。君子与一般人的素质没有不同,只是他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 世人不管是愚笨,是聪明,都想多识人,广见事,却又不肯读书,这就如同想饱而懒得做饭,想暖而又懒于裁衣了。
6.从事学习不如从事求师。老师,是做人的标本模范。
7. 勤学好问,闻见多,记忆力强,这种人才世间有很多;能够著书立说,议论古今的是非通变,一万人中难有一人。大凡学术贵在贯通的原因,是在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如果只是诵读,即读文学又读学术,即是诵读千篇以上,也不过如同鹦鹉学舌巴了。
8. 孔子说:“只是具有仁德的人才能真正喜欢人,厌恶人。”
9.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爱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仁爱。”
10.孔子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道理;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道理。”
11.学习要牢固专一,一方面进入学习,一方面又离开学习,只不过是平庸之人罢了。全部地了解它,掌握它,这以后才称得上学习。君子之道不完全、不纯粹是不能够成为美的。
12. 孟子说:“一个人讲话很轻率,是因为他没有承担什么责任。”
13. 孔子说:“应当跟他谈话而没有跟他谈话,那是错过了人才;不应当跟他谈话却跟他谈话,那是浪费了话语。聪明的人不错过人才,也不浪费口舌。”
孔子说:“信仰主张不相同,不能一起商量事情。”
14. 孔子说:“诚心诚意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他如果不听就算了,不要自讨羞辱。”
15. 我听说交友详审周全的不会失掉朋友,交友繁杂的大多好后悔。所以先哲总是首先选择而后结交,而不是先结交而后选择。
16. 以精神为主,身体会从而收益;受身体所控制,精神就会从而受害。
精神气志,在性情恬静、不断充实者那里,会日益强壮;在性格暴躁、不断消耗者那里,会日益衰竭。所以圣人会调养他的精神,和缓他的意气,平顺他的身体,从而与自然大道相沉浮俯仰。
17. 各种享乐,产生于治理得好的国家;忧患,产生于混乱的国家。一味追逐享乐却贻误治国的,并不是真懂得享受的人。所以贤明的君主,必定首先治理自己的国家,这以后各种享乐便可以从中获得;昏庸的君主必定一味追逐享乐却贻误治国。
18. 能言者无不赞扬尧,而尧时的政治并不一定都好;举世无不贬低纣,而那时政治并不一定都失误。所以一枝枯败,无损繁林的茂盛;灏麦冬生,不能缓解众多植物的枯败。西施有缺点而无损其美,是因为美多;嫫母有优点却不能挽救她的丑,是因为丑得厉害。
19. 见识不远的,不能和他谈论大道;智慧不高的,不能和他研究至理。
20. 大道广大妙绝,难以形容指称;大辨识透万物,难以平常言论;大仁惠爱群品,不讲小恩小惠;大廉洞察事理,并不讲求小的逊让;大用宏接外物,没有忌刻害人之心。
谢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