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第二4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大意】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向学(礼)、做学问,到了三十岁能用学到的道理及人生经验、磨砺立身行己。虽会有怀疑、摇摆,但处人处事原则、人生大方向不变。四十岁时能为自己秉持的事理不再疑惑(以上形而下),五十岁时能知道天命的道理,六十岁时听到别人的好坏话知道真假事非,而不再计较,七十岁以后就算随心所欲也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一点启示】人生每一个阶段性调整都会有不一样的努力目标。如果调整不了,那是遇到了关卡、危机。过不了是危,过去了又上一个台阶,就是机会。人的一生能循序渐进持续进步是最为难得的成长,但总会有浪花、激流、险滩。只有日日反省,不断调整、改善,回归初心。
【浅谈】
(1)想想夫子一生的艰辛奋斗,周文王被囚羑里痛苦挣扎、无奈煎熬,从被逼无奈到絶处逢生,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2)而立,志于学。立志,不论主动还是被迫,关键看结果,学,而不是得过且过、混。学什么?学礼、学道,都不太重要了。这个开始就是道生一,重要最重要的。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3)四十不惑,年龄不重要,什么时候学都不晚,只要立下志,就是美好人生的开始。志-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不逾矩。六个阶段分类没有问题,但不要和夫子比,生搬硬套。可能我今天志于学,一年有立身处世的原则与方法。三年后不为外物所动,五年左右便能知宇宙大道、究天人之际。此时耳顺、不逾矩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4)先返本复原,为什么要在为政里夫子谈自己的人生报告,一生的经历?
为政者必须有人生的经历,从家庭教育、夫妻关系,是修身齐家,在家的修养和做人做事就不容易。
而由此方能了解人生、有体会、有仁爱之心,才能真正做到服务他人,在工作上去效法之。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人生经验的累积,简单四个字:人情世故(不是滑头、拍马屁的代名词)人情:人与人之间融浴相处的真情。
世故:透彻了解社会规则,懂得人、事,拿捏好分寸。
为政以德为本,再配以诗的温柔敦厚,还必须要加上透彻了解人情世故。方能达到最高也是最难的境界:安居乐业。诗意的生活就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5)天命,知宇宙、世界,明形而上之道。
(6)耳顺,不论外界如何,自己毫不动心、不生气,内心活泼而平静,因为明白了一切是非善恶。达至老子上士的状态。即不愠。
(7)从心所欲,真正做到自律而自由。同于道达到哲学的最高境界。
小结:夫子讲其一生知行合一的成长历程,说明人生即不断修炼自己,死而后已。可以借鉴,对照检查。切不可拘泥。因为科技经济高度发达,不一定到三十才而立。但较夫子时复杂太多,“立”与“不惑”可能又更难。至于知命、不愠可能是一个境界,难以企及。人生的道次第,老子、夫子是灯塔,虽不是至,心向往之。学习修身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