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有云:“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贤德之人见到他人的优点就虚心学习,知道自己的过错就勇于改正,而许多人往往缺乏这种对自我反思和自省的勇气。楚庄王在即位之初不顾朝政,“昏聩闭塞,贪图酒色”,经过苏从和伍参的劝说后,振作起来,终成春秋五霸之一;廉颇克服了自己的一时计较而负荆请罪,主动登门认错,终成流传千古的佳话;周处年少时纵情享乐,后来拜访名人陆机和陆云,改过自新,发奋读书,终成贤才,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一时的过错,并不意味着步步都错,更不应该就此沉沦下去,《左传》亦有言“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敢于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也是青年必修的人生之课,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走向强大,才能在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
孙中山先生曾言:“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他的一生恪守着这条奋斗格言。面对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孙中山先生立志“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于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