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初中试讲答辩——语文篇
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父亲》(低声地),渲染气氛。在音乐的节奏声中,教师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朱自清,中国散文家,诗人。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贫病交加在北平逝世。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学生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交卸、赋闲)
(三)深入研读
1.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1)文章写了什么事件?(文章通过记述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相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至爱,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对父亲的倍加思念之情)
(2)文章一共写了几次背影?(4次,第一次:“我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里的背影是虚写,写出作者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二次:“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这里的背影是实写,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三次:“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这里的背影也是实写,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四次:“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里的背影是虚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3)文章出现几次儿子流泪?(3次;感动之泪、离别之泪、思念之泪)
2.自由朗读文章,提出问题。
(1)文章都写到了哪些小事。
(2)那件事情最令你感动?(买橘子)
(3)范读文中父亲的语言,提问作者理解父亲的爱吗?
(四)游戏互动
有人认为作者是一个20岁的大小伙子,却还让父亲接送,这合理吗?
(五)小结作业
1.作业:相对自己的亲人说些什么,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交卸、闲赋
4次背影 3次流泪
买橘子,体现父亲深沉的爱
参考答案
【答辩题目解析】
1.你本次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交卸”、“闲赋”等词语的涵义。
3.理清线索,清楚文章脉络。
【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父亲形象以及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父子间深沉的亲情,体会父亲对“我”的爱。
2. 除了文章的分析归纳能力,你认为在语文学习中还需要训练学生的哪些能力?
参考答案
首先,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不但表现在所教授的知识包括字词句、成语、修辞的使用,阅读内容及情感的把握等等综合性知识,还在于口语表达、写作、阅读鉴赏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及提高。因此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是不能分开的。
其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表现在日常的交际,学习、工作中语言的使用。为了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语言,语文课程中能力的训练就是非常重要的。人文性体现在,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吸取中外优秀文化,提高精神境界和思想道德修养,陶冶情操,开阔眼界等等,若能力不及时进行训练,教师可能对学生问题的把握不够精准和及时,那么对于以上目标,就有可能高效优质地实现。这就要求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
除此以外,还应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课上,除了从结构、主题句、关键词等角度理性的分析课文以外,还应注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从品词析句的角度去感受文本。同时在课堂的组织上,教师应注意将品析的主体交还给学生,开发学生的思维,多角度地切入,多层次地分析。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有所提高,审美能力才能跟着提高。
最后,能力训练并不是要专门拎出来,而是可以渗透在知识学习中,抓住任何一个机会进行。比如每一次的课堂问答都是以视作一个口头表达的机会,训练逻辑思维和有条理地表达。
考题解析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选项: “假设要得到一座豪华大厦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假设有一间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你会选哪个?”从而引入对本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1. 知人论世,理解课题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介绍作者及作品。(明确: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而被贬的背景)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从而点拨学生理解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引导学生感知“陋室不陋”的整体印象。
3. 精读课文,感悟情趣
(1)学生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句意。
(三)巩固提升
(1)教师提问: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不愿追逐名利、光宗耀祖、扬名立万,不愿享受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思想境界。
(2)教师引出“托物言志”的用法。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表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文或名言名句。
(2)熟读课文,并默写重点词句。
【板书设计】
参考答案
【答辩题目解析】
1. 若请你换一个导入,你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卧室的布置,以及这样的布置为何让自己感到舒适,又是体现了自己的哪些性格或个性?同学们可能会回答:“我喜欢把桌子整理得很干净,这样才能够专心学习。”或是“我喜欢在床边放一些安眠的熏香,这样可以提高睡眠质量”等等,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总结出“房间的布置其实处处体现出人的性格和个性。
然后,再用PPT出示一些名人的资料和其故居的样子,再根据细节之处讨论体现了该名人的哪些性格或个性。
最后,引入本文:去看看刘禹锡的“陋室”又是怎样体现了他的性格或个性。
2.在我国,语文是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的课程,学科耗时长,但收效甚微。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语文是学习其它知识的基础。但在我国,语文教学耗时长,却收效甚微,这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并积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学校不重视语文的实践性。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唯成绩论,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把语文当成一个应试的科目,把学生当成应试的工具。如果学校经常开展有关语文的实际应用性活动,如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读书交流、书法比赛等,那么学生就会学以致用,有利于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其次,教师不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应试教育下,教师对成绩的要求丝毫不敢放松,而单纯以成绩为目的教学势必会变成灌输式的教学,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变成了单边互动。尤其是像古诗文这种难度较大的篇目,理解起来很吃力,如果教师再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家长只关心学生的成绩,无心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只是一味地报补习班、特长班,没有注重对孩子语文素养的培养。
因此,为了改善现有的局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学校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广泛开展各项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第二,教师要丰富课堂形式,优化教学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环境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第三,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悟自然之美,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鼓励孩子多阅读课外读物,并陪孩子一起看书和学习,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提高其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