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古代的有许多发生在儿童身上的传奇故事,可惜很多人的巅峰就停留在小时候,比如说曹操的幼子曹冲,此人堪称神童,留下的不少让后人赞许的故事,而且从曹冲称象这类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曹冲必定智商过人,可惜天妒英才,曹冲还没正常人就夭折了。曹冲若是不夭折,曹魏的江山可能就不是曹丕的了。当然,也有小时了了,长大了也很厉害的。
最典型便是司马光,司马光砸缸这事妇孺皆知,情急之下能想出如此破釜沉舟之事,可见司马光不仅胆识过人,其危机处理意识也是相当高的。司马光少时成才,长大后也没陨落,作为神宗朝的重臣,司马光对北宋朝堂还是做过不少贡献的,其才能也得到了世人的认可,留下的传世之作《资治通鉴》,让他的名望能跟太史公司马迁并驾齐驱。但是历史上司马光的形象堪称伟光正,但这大多是后人塑造出来的,真实的司马光也是也有不少让人诟病之处,比如说他跟王安石的过结,让他在王安石死后大肆清算王安石新政,这一点让不少人对他的人品提出了质疑。
作为神童,司马光并不是第一个收到质疑的人,质疑声最大还算是北海太守孔融。孔融的背景被特殊,作为孔子的后代,孔融是孔氏的第十九代族长,当然孔融也是恪守儒家教义最好的孔氏门人,这不仅仅是出于他小时候让梨的佳话。孔融作为当时的大儒,社会地位相当高,孔融一生重视名节,讲忠孝知礼仪,即便是嚣张如袁氏兄弟,也对孔融礼让三分。当然,口说无凭,大伙可能都听过孔融让梨,但很少人知道孔融争死的典故吧。
话说十常侍之乱中,中常侍侯览跟名士张俭素有过节,侯览得势后找张俭寻仇,张俭见侯览位高权重只好躲起来避祸。
因为张俭跟孔褒是至交好友,张俭便躲到了孔褒家。孔褒和孔融是亲兄弟,孔融也十分敬重张俭,但孔融却不知道张俭被通缉。当官兵搜上门来时,孔褒又正好不在家,罪名就安到了孔融头上。孔褒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于是向官府自首说是自己窝藏的张俭,可孔融也不能看着兄弟赴死啊,于是他就说是自己的责任,与孔褒无关,兄弟两争着顶罪,这可是死罪啊。后来官府查明真相,孔融无罪孔褒死罪。孔融争死这事可以说感动了天下,世人皆被孔融的忠义所感。这下孔融的形象又高大了许多,但孔融在当时真的如此伟光正吗?也不尽然,孔融曾说过一句不忠不孝之话,被世人诟病: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莫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孔融说生父跟儿女有什么亲情可言呢,不过是生理上本能的需求而已,生母对于儿女亦是如此。这种观念很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但在封建社会,实属不忠不孝之言,也让孔融饱受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