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人们出行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危险和不可预知的事情。人们所谓的“故土难离”,除了有乡土情结之外,交通不便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出门的时候,人们会分外的讲究,也衍生出了很多民间的风俗。
就比如说,农村的老人就曾经教导后辈子孙“三六九,往外走”,意思就是说每逢三、六、九的日子,是出行的好日子,人们希望通过选择出行的日子来趋吉避凶。
那么,老祖宗为什么要选择三、六、九作为出行的好日子呢?
“三”在古代有代表万物的意思,古人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三”也代表了完满,人们希望自己在出门的时候是什么样,回来的时候依然也是什么样,这便是完满。
“六”在古代写作“陆”,也有民间还有“六六大顺”的说法,所以逢“六”出行,也是老祖宗认为“六”能够预示着在路上顺利。
“九”作为数之极,还与“久”谐音,有着“长长久久”的寓意,所以大家也都希望自己长长久久,不要一去不复返。
人们在出行的时候,会十分忌讳“四”、“七”的日子出门,因为“四”通“死”,而“七”通“凄”,而且古人用的是农历,每个月的4号,就是初四,与“出事”谐音,所以人们便更加不会选择“四”、“七”日出门了。人们还忌讳“十三”出门,一方面是因为十三与“失散”谐音。
在古代,人们还有出门看黄历的说法,黄历上记载着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宜忌,这是古人择吉的方式,人们希望借此能够趋吉避凶。
但其实,老祖宗的这些择吉日出行的讲究已经不适用于当下了,现在出行方便,甚至“一日看尽长安花”都不是太大的问题,所以现在人们也不必出门看黄历了。
但人们用“出门没看黄历”来表示自己运气差的俗语却流传了下来。古代出行的时候,除了要选择日子之外,还会有很多的禁忌。
就比如说,古人十分敬奉鬼神,所以古人认为当一个人在夜间的山路、胡同里行走的时候,如果遇到有人喊自己,千万不能随意答应,更不能回头看。这样的说法,只是老祖宗对黑暗的一种恐惧,其实并没有什么道理。
古人还有“春不走东,夏不走南,秋不走西,冬不走北”的讲究!之所以有这样的讲究,是因为古人行走江湖,难免要风餐露宿,所以天气是出行的重要指标,如果没能选择好一个方向,就会遇到不好的天气,如此一来,必然会影响出行。所以,老祖宗才有了这样的讲究。
除此之外,人们还有“出门千里,不吃枸杞”的说法。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出门在外,要克制自己,不要随意沾花惹草,更不要寻花问柳。人们为了在旅途中避免一些麻烦,还总结出了很多其他的俗语,比如“逢林莫入”、“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一人不上路”、“出门低三辈”等等。
这些俗语,都是老祖宗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放到了现在,很多出门的俗语和忌讳其实还是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