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由“中国科学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众号原创,转发请申请授权。】
黄土高原是中国的四大高原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的黄土区。而关于黄土是怎么形成的?这是无数地质工作者在研究黄土的道路上无法逾越的问题。
在刘东生提出“新风成说”之前,已经有多种关于黄土成因的学说。例如,帕林诺夫认为黄土是洪积形成的,张伯声教授认为黄土是湖相沉积的产物,杨杰先生认为黄土是河流冲击形成的,一些苏联学者认为黄土是石灰岩风化后残积形成的。
刘东生,我国第四纪地质学家、环境地质学家、高山和极地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提出的“新风成说”平息了170多年黄土成因之争,揭开了黄土形成之谜,是目前最主流的黄土成因学说,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
刘东生
1957年,刘东生带队南北方向横穿黄土高原做了10条大路线的剖面调查。每条路大概有上千公里,大家分成几个人一组,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研究。
每天天蒙蒙亮,考察队员就悄悄出发了,晚上顶着星星月亮随便在一个村子落脚休息。他们沿途既要在几十米深的大沟里爬上爬下,观测剖面和采集样品,又要赶几十里的路程,而中午仅能靠随身带着的干粮充饥。
功夫不负有心人,数个月的考察后,刘东生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他们出版了《黄河中游黄土》《中国的黄土堆积》《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报告》等书,书中对中国黄土的分布、厚度、黄土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做了系统的总结。
刘东生和同事们根据戈壁、沙漠到黄土的分带,以及黄土区黄土颗粒粒度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细的事实,得出黄土物质是风力搬运而来的。他们还发现黄土高原的地层、地质和岩性在广大范围内具有相似性和一致性。
在此基础上,刘东生大胆地将过去只强调搬运过程的“风成说”扩展为“新风成说”,对黄土物质来源、搬运过程、搬运时的风力情况、沉积时的环境风貌以及沉积后的变化等全过程进行了阐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
2002年刘东生先生在黄土高原
在“新风成说”的基础上,刘东生解释了黄土剖面中出现的黄土与红土交错堆叠现象。黄土代表是寒冷干旱气候时期的古土壤,红土则代表是暖湿气候时期的古土壤,这些现象表明了过去250万年间黄土高原的气候是冷暖干湿交替出现的。
刘东生在一步步加深黄土研究的同时,也向科学界提供了大量、完整的古环境地质气候变化的信息,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对黄土的研究使中国黄土成为古气候变化记录的最重要档案库,与深海沉积、基地冰芯并列称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三大支柱。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刘东生与中国黄土研究》,韩家懋,《化石》2004年第二期
2.《刘东生:打开黄土万卷书》,王丹红 ,科学时报
3.《刘东生:穿行在黄土科峰的“无人区”》余玮,决策与信息
4.《揭开黄土形成之谜》,张佳静,中国论文网
5.《就恋这把黄土 刘东生传》,白晶,江苏人民出版社
6.本文图片来源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