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既然就造句至于造句三年级简单?

时间:2022-12-13 12:21:15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

打扰一下。

你不漂亮,但长在我的审美点上。

这句话算PUA吗?

被顶到第一的高赞回答:

是。

但这反倒让一些人更加疑惑了,PUA这么简单的吗?

在宋祖儿说男朋友不想让女朋友去男性多的饭局也算得上PUA后,PUA终于引起了反感——

不要什么事儿都扯到PUA,谢谢。

倦了。

到底怎么区分亲密关系里的占有欲、排他性和PUA?不想让另一半和异性多接触,虽然并不一定是爱,但那就一定等于PUA吗?

PUA这个词,会不会太随便了点?

PUA是个筐

2021年有三大万能词汇:躺平,内卷和PUA。

PUA用起来不仅仅是随便,而是相当之随便,没有什么是用PUA不能形容的。

比谁更好看,大S对小S说:不是从我们出生,姐姐就一直比你漂亮到长大吗?到底有什么好比,你到底想要翻盘到什么时候?

虽然小S听后笑到五官挤成一团,但这算PUA。

王思聪追孙一宁,对方不回消息于是连环追问,PUA。

孙不理王思聪,只用一个问号敷衍回复,妥妥PUA。

买个奶茶排队一小时,喜茶在PUA。

让年轻人奋斗,是对韭菜的PUA。

猫不让铲屎官rua,渣猫PUA我!

狗狗一开始很乖,现在拽得不行,PUA实锤。

老板说员工干啥啥不行,人丑还摸鱼,PUA!

xxx电视剧,你到底还要PUA观众多少次。

好像所有不如意的行为、存在打压作用的言语,统统都能往PUA这个筐里装。

网友笑死,现在这个世道,连PUA都内卷了。

因为实在是出现频率过高,能横跨各界,甚至打破物种限制,无论人动物还是无生命体万物皆可PUA,PUA在豆瓣#时下有哪些被滥用的流行概念?#话题里,上榜成为第一滥用流行词。

流行语泛滥

如果你上网足够多,你会发现,滥用是流行语的最终归宿,pua只是其中之一。

宇宙的尽头不是铁岭,是流行语被滥用。

缩写火了,于是到处都是yyds。

一句ctmd,不知道到底是传统美德,还是亲切的问候语。

凡学成为显学,所有人都搞起了凡尔赛。

手上戴着一块劳力士,嘴里念着,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又枯燥。

作为考上清华的学霸,要是你敢说不满意自己的成绩,没得洗,你就是在凡。

渣男在网上被捶成新世纪首害后,男人无论什么行为,都是渣——

吃饭不洗碗?渣男。

一个小时不回微信?渣男。

520没有礼物?渣男。

红包只给52块?渣男!

大姨妈来了让喝开水?渣男!

语言本身就具有可变性,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但在互联网时代,当一个词成为流行语,使用的人数以亿计后,它的变化就会来得特别迅速。

滥用就是一个例子。

准确来说,流行语滥用,是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含义无限制扩大,使用场景不断增加。一般的词也会出现语义泛化,但流行语是泛化中的战斗机,一般的泛化已经不足以概括它了,只能用——滥用。

语义泛化的结果,主要有三点:

词义扩大

词义转移

感情色彩变化

PUA也有过正常的语义泛化。

PUA是pickup artist的缩写,称为泡学、搭讪专家、把妹达人,它最初仅指受过系统化学习、实践、和不断自我完善情商的男性,看起来是个中性词。

后来含义扩充,泛指很会吸引异性的人,也仍然很中性。

再后来使用范围扩大,从单纯的吸引异性到指搭讪、吸引、建立联系、发生亲密接触、确定亲密关系的全过程。感情色彩仍然不坏。

留学生把PUA引入大陆后,PUA成为接近、搭讪自己喜欢对象的方法论总结。帮助那些因为腼腆或者缺乏经验的人,尽快掌握如何与喜欢的异性建立关系的人际交往技术。

但止不住一些人搞歪心思,既然PUA对异性好使,那为啥不拿来发财和多找几个异性呢?

于是PUA成了骗财骗色的手段和代名词。

到此为止,PUA的词义和感情色彩都发生了变化,但还仅限在两性关系领域。

北大牟林翰PUA女友包丽事件后,PUA内涵跳出吸引勾搭异性的范畴,变成了精神打压和控制,并迅速成为全民流行词,走上滥用的路不回头。

现在,但凡一点儿不如意,就能算得上PUA。使用范围也不限于两性关系,亲人、闺蜜、朋友、职场哪怕人畜之间,都能用。

有学者专门研究了流行词的语义泛化。一个流行词从泛化到滥用,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同一模因域内语义泛化——直接模仿。

简单说来就是不改变词语原本的含义和使用条件,直接跟着原句用。

比如高傲体造句。把握高傲体的精髓“既然提到privilege,那我就来说说我的高傲在哪”,“说到这里,我的高傲已经尽数体现了”。

模仿写小作文即可——

第二阶段:跨模因域的语义泛化。

这阶段是流行语滥用的重要阶段,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经历、想法解读流行语,给流行语创造新的使用场景和含义。

主要有两种方法,隐喻和类推。

还是用PUA来举例。

PUA原本只适用于两性关系,但因为“打压”在其他关系中也存在,比如朋友关系,上司和下属的关系,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等等,在这些关系中感到“打压”的人于是直接挪用PUA概念,把自己被“打压”的感受也称为PUA。

这就是语义泛化的类推机制,因为两者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性,比如物理上的形状、外表、功能,或者心理、文化上的相似,从而被类比跨领域挪用,词语的的使用范围扩大了。

隐喻机制也是利用某种相似性,但这种相似就比较灵性了,得靠悟。

比如:

放学叫下课,灵性之人把罢免停职也叫下课。

人被打压控制是PUA,猫不理主子也是PUA。

经历了第二阶段后,流行语几乎已经没有使用规则了,大家越来越不受限制,越来越创造发明,最终导致流行语成为高度抽象的符号,走向万物皆可PUA的归宿。

然而这种万物皆可PUA,并不是个好事情,甚至是一种语言污染。

语言发展过程的一切负面现象,都可称为语言污染。在啥啥都能装进PUA这个框后,看似语义丰富的PUA实际上已经毫无意义。

语言学家陈原在《语言与社会生活》中提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充斥着许多看起来很正确,但实际上已不传达任何有效信息的语言,那么语言有什么用呢?

是的,没用了。

当PUA有N个含义时,沟通就没法进行。因为对话开始的第一件事可能得像写论文一样先下个定义:

等等,你说的PUA是什么PUA?

作为一个内涵原本十分严肃的词,PUA的随意滥用也会消解它本身的严肃性。

牟林翰那不只是PUA,是犯罪。

利用技术骗财骗色,是诈骗。

王思聪追孙一宁不是PUA,是威胁和强迫。

喜茶让顾客排队一小时的“PUA”行为怎么能和上面那些犯罪、诈骗、强迫相提并论?

姐妹间玩笑式的互相diss,和上司对下属的霸凌,根本不是同一个伤害值。怎么都能只用一个“PUA”就概括了?

正如豆瓣一位网友所说:

现在打开豆瓣微博一刷满屏PUA,什么“爸妈曾经这样对我也是PUA”、“前男友/男友这样算不算PUA”、“后知后觉发现我其实在PUA我现任”......看得我真是无语凝噎,能别刚学一个词就往自己身上套吗?不要用浅薄的经历冲淡大家对PUA伤害的认识。

流行语泛滥的背后,还要一个bug是拒绝人和词汇的多样性,把所有关系、行为都按死在了一个模式里。

如果大S对小S的外貌diss是pua,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就没有互相diss的损友模式,只能是夸奖、吹捧。

如果指责、辱骂、霸凌、犯罪、打压、怠慢、不屑、营销等等所有行为,全都只用PUA来替代,那词汇将会越来越少。

每当要写点什么时,总有人嫌弃自己词汇量太少。然而一边说着自己词汇量的同时,手里正不自觉用流行词套着一切。

流行语泛滥,正在毁掉我们的生活。

[1]郇昌鹏, 汪红. 流行语的模因性语义泛化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02):18-22.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