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经典语录 正文
【雍正名言】满清入主中原君临天下,是否符合正统之道?看雍正是如何说的

时间:2023-05-22 作者:佚名

1644年,明朝灭亡,清兵趁机入关,“定鼎燕京,以绥中国”。此后,清朝的多尔衮经过南征北战,消灭了关内群雄,统一了内地。康熙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击退沙俄入侵,击退准噶尔,将外蒙古、西藏等地纳入了清朝版图。但是,由于清朝是满族建立的,许多汉族士人不认同清朝的正统性质。针对这样的现象,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阐释了自己的思想,该书也成为了千古奇书,为经典之作。本文就选择其中的《雍正上谕一》进行讲解,让大家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

首先,雍正帝通过天命和德政两点来证明清朝的正统地位,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而所谓的天命不过也是参照德政。中国古代有名言“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能够得到天下百姓的承认,那么这个王朝就是正统王朝。雍正说:“盖生民之道,惟有德者可为天下君”,“惟有德者乃能顺天,天之所与”。雍正帝又提到自己的祖先“肇基东土,列圣相承,保万邦,天心笃佑,德教弘敷,恩施遐畅”,所以才能确立正统地位。

清朝自入关以来,推行了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将明朝宗室的土地分发给农民,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又不断减免赋税,到雍正时期推行“摊丁入亩”,减去了新增人口的人丁税,这些都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因此得到了民心。从清朝初期到康熙时期,清朝的人口不断恢复,这是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表现。因此,雍正说清朝推行“德政”,取得民心,的确是很有底气的。

雍正进一步说:清朝既然已经顺应天命、民心取得了天下,那么中外的臣民就应该归顺臣服,哪能够搬出华夷之辨来特殊对待呢?雍正又斥责了吕留良、严鸿逵、曾静等人的言论。吕留良是明清之交的学者,明朝灭亡之后一直隐居不出,削发为僧。顺治年间,吕留良宣传“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提倡“夷夏之防”。由于思想过激,黄宗羲也与之断交。严鸿逵是吕留良的弟子。曾静,受到了他们思想的影响,在雍正时期鼓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牵连了不少的人,吕留良的著作也在场镇压叛乱中被毁灭。

雍正帝提到吕留良等人在宣传所谓宋朝灭亡之后,出现天地大变的思想。他们还说自从清朝入关的八十年以来,天昏地暗,日月无关。又说清朝是满洲之国,后来成为了中国之君。雍正认为这样的思想是“妄生此疆彼界之私”。雍正解释道:“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也就是满洲只是中国的一个地区。

为了反驳华夷之辨,雍正帝根据《孟子》的内容说“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又引用《诗经》的句子“戎狄是膺,荆舒是惩”,意思就是要征伐戎狄,是因为他们僭越称王。如果非要把戎狄解释为外国,那么孔子就不应该到楚国,接受楚昭王的聘请。如果把西戎当做外国,那么《秦风》就不能列入《诗经》了。

接着,雍正又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了华夷之辨的说法。雍正认为,华夷之辨的理论,是在东晋南北朝时期盛行起来的。当时北方人蔑称南朝为“岛夷”,南方人蔑称北朝为“索虏”。雍正认为,这种不过是口舌相讥,卑陋之见。如今天下一统,一些人还妄判中外,这种没有道理的。

在清朝前期,许多明朝遗老不断发动“反清复明”的运动,雍正帝就扒出了明朝的黑暗史,指出明朝不值得恢复。他说:明朝从嘉靖以来,君臣失德,盗贼四起,生民涂炭,疆圉靡宁。而清朝自从入关以来,统一天下,政教兴修,文明日盛,万民乐业,中外恬熙。因此,清朝的政绩超过了明朝,怎么能够说是天昏地暗呢?

雍正说:“夫天地以仁爱为心,以覆载无私为量。是为德在内近者,则大统集于内近,德在外远者,则大统集于外远。”意思就是清朝推行仁政、德智,当然理应该继承大统,所谓“大德者必受命”。然而一些叛逆之人、顽固之人,不思考政治的的得失,百姓的安危,疆域的大小,只是发泄一些琐琐乡曲,区区地界的鄙俗之见,妄自污蔑清朝天昏地暗。吕留良等人认为夷狄就是禽兽 ,殊不知正是因为上天讨厌内地的无德之人,才让我等外夷成为了内地的主人。按照吕留良等人的说法,那中国人都是禽兽了,这不是骂自己吗?

随后,雍正用了十分经典的句子来说明夷狄的来源:

且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荆楚、狁,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至于汉、唐、宋全盛之时,北狄、西戎世为边患,从未能臣服而有其地。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也就是在疆域不辽阔的时代,将周边的落后民族称为“夷狄”。夏商周的苗、荆楚、狁,也就是现在的湖南、湖北、山西等地方,难道现在还叫夷狄吗?汉、唐、宋时代,北狄、西戎成为了边患,这是因为疆域还不够辽阔,才有了你我之分。如今清朝进入中原,将蒙古等非常远的部落全部划入版图,将中国的版图开拓广远,这是中国臣民的福分,怎么还在分中外夷狄呢?

雍正说得很有道理。自古以来,将生活在中原地区,文化先进的民族称为华夏,而将周边落后地区的民族称为“戎狄”。这实际上是经济方式、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差别,不是血缘上、种族上的区别。随着少数民族不断接受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少数民族不断汉化,成为了华夏。在疆域小的时候,除了中原,其他都是夷狄。在疆域大的时候,版图内都是华夏。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meiwen/jingdian/1001984.html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