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印在英镑上的这个男人如何改变了世界?
在2007年开始发行的新版20英镑纸币上,正面是年轻时期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头像,背面则是一个卷发男子的侧面像。他就是苏格兰伟大的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的头像印在20英镑的背面,正面是英国女王年轻时的头像(图片来自网络)
提起亚当·斯密(Adam Smith),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他那本风靡全球的著作《国富论》(Wealth of Nation,1776),还有那个经典的比喻“看不见的手”。
今天距《国富论》出版发布已有将近250年的时间。这部经典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为后人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供了最初的认识图式,更揭示了这套机制背后人性的哲学与逻辑。自它诞生之日起,就引发了革命性的思想震荡。从英国本地,一直蔓延到欧美,开启了现代经济学轰轰烈烈的发展进程。
《国富论》(图片来自网络)
《国富论》:人是自私的
小圈子靠爱心,大圈子靠市场
《国富论》围绕了一个核心观点:人是自私的。亚当·斯密的经典论述如下:
“每一个人,不需要自己关心社会福利,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去推动社会的福利。他只需要关心自己,追求他自己的福利就可以了。但是他在追求自己福利的过程中,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让他的努力转变为对公共事业的推动。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让他的自私自利推动社会福利的改进。”
另一方面,亚当·斯密又提出,人应该有道德。这是他另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1759)的主题。《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一同构筑起了亚当·斯密的理论框架。关于亚当·斯密以人性为核心的哲学逻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丰在自己的经济学课程中进行了非常细致地阐述。
《道德情操论》(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亚当·斯密提出,人是自私的。那些完全不自私的人,连自己都不爱的人,自暴自弃的人,在社会上是不受尊重的。但同时他又指出,人不仅仅是自私的,他们同时也具有同情心,具有设身处地转换角色的能力。此外,人的同情心,是随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拉远而急速下降的。比如一位英国绅士,在看到远在东方的中国发生地震的消息,他只会拿地图出来查查中国距离伦敦有多远,默默地哀悼一下。
因此,亚当·斯密提出了他的洞见:
我们终其一生,都很难赢得和维持几个人对我们的友情和爱情,但我们随时都需要成千上万人的帮助。在我们的衣穿住行中,有多少人涉入其中,有多少人在帮助我们,但他们都不爱我们。因此,才有了市场。
市场就是一个陌生人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地方,是一个陌生人服务陌生人的地方。
由此,亚当·斯密构筑了一个人际互动的二分法:小圈子靠爱心,大世界靠市场。如他的另一句名言:
“我们每天之所以能够吃上晚饭,不是因为面包师,不是因为屠夫,不是因为酿酒商,他们爱我们,他们的慈善,而是因为他们要自私自利,他们要追求他们的利益。每当我们跟他们做生意的时候我们不说自己需要什么,而是说他们需要什么。”
在这个基础上,亚当·斯密从个人主义、财产私有制、追求利润的正当性、经济自由、价格机能几个方面分别论证,倘若放任个人自由竞争,人人在此竞争的环境中,不但会凭着自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的利益,同时相信那只“看不见的手”会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
现代经济学的鼻祖
影响了英国国运和达尔文进化论
亚当·斯密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首先一点是大家熟知的,《国富论》的问世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在他之后,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詹姆斯·穆勒承其脉络,将之发展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
另一方面,《国富论》还直接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局势,以及英国百年来的国运。
1776年,《国富论》出版的年份,也正好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年份。按照传统的帝国思维,英国完全可以进行镇压。在实力方面,当时美国也仅有十三个州的殖民地,人口总数与经济实力完全不可与英国匹敌。简而言之,英国的胜利几乎毫无悬念。
1776年,《国富论》出版,正值美国独立战争
但最终,英国还是没有采取行动。原因之一,就在于亚当·斯密新理论的影响。他们意识到,英国以往帝国统治的方式,并不符合自身的商业需求。如果用武力强行占据北美,成本高,收益低,无论如何都不是一比划算的买卖。
另一方面,英国也开始认识到,自由市场经济的道路是可行的。由此开始,英国走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打造强大的海军,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这正是以美国独立战争为分界线,迎来的空前繁荣。
亚当·斯密在伦敦大学的雕塑。图片版权:Wikipedia
今天我们如何来认识亚当·斯密的价值?事实上,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的精英将他的思想奉为圭臬。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国富论》直接塑造了他的投资理论。而在中国,无论是经济学领域重要的专家学者,还是知名企业家,依然在从亚当·斯密的著作中汲取价值,审视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企业的成长方向,尤其在处理政企关系的部分。
张五常将《国富论》列为“影响自己最大的书单”首位。他这样评价到:
洋洋千页,作者文字顶级,流畅古雅,幽默生动,才气纵横。不容易想象有人可以写出那样博大精深的书,真的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我不认为作者是个智商很高的人,但有大智大慧。智商高是雕虫小技,作品再精彩也不容易传世,但大智能是另一回事了。
张五常还十分肯定《国富论》对世界的价值:
《国富论》是欧洲工业革命搞得如火如荼、美国民主独立大争议的一个大时代转变的产物。……作者以进化论的思维来阐释自利行为对社会的贡献与制度的转变,影响了达尔文及整个欧洲的思想发展。
至于如何影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张五常说出了自己的推论:
斯密的自私观点是适者生存的观点,自然淘汰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观点在他整本的《国富论》里面说来说去都是同样。
……这个适者生存的观点,后来影响到达尔文。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的思想不是从达尔文开始的,是从斯密开始的。细心地看斯密,从《道德情操论》开始看,看到他讲酿酒师的一段,就能看出,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就是他影响了达尔文,达尔文绝对是受到斯密的影响。前几年有个人写本书,说经济学的鼻祖是达尔文,不是斯密。那是因为他根本没看清楚这些书,因为适者生存这些思想是达尔文从斯密那边拿过来的,这就是个问题了。
达尔文提出“适者生存”理论,或许是受亚当·斯密的影响。(图片来自网络)
而李稻葵则将《国富论》作为审视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反思政企关系的重要理论依据:
中国经济成长的经验,不能归结为产业政策的实施,而应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寻找解释。
过去,我们对斯密的著作有不少片面的误读,认为他单纯鼓励自由化,其实在《国富论》第四和第五篇里大量谈到政府应该如何帮助市场经济发展。中国经济过去二三十年的快速增长,也印证了亚当·斯密的观点。过去30年,中国经济成长的基本经验,也可以称为“中国经济系统”1.0版本的经验,是政府协助企业开疆拓土,帮助企业培育、做大了市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迄今以来最根本的特征。
但是,当前这个经济系统的运行碰到了困难,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显著的下滑。不可否认,导致经济下滑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产能过剩以及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等,但“中国经济系统”正处在转型升级期是更重要的原因。1.0版的“中国经济系统”如今也处于更新的“低能运行状态”,要想走出经济困境,必须完成“中国经济系统”从1.0版本向2.0版本的顺利升级,在这一过程中,有两点至为关键,即政企关系的顺利升级,政府监管质量和水平的顺利升级。
今天,亚当·斯密的思想依然影响启迪着许多人,无论是承继这位经济学之父的思想根络,将理论进化发展,还是对他著作的温故知新。《国富论》的价值并不在于它只是一本经济学的启蒙读物,更重要的是,它的包罗万象与思想光芒。(作者:曾菁)
亚当·斯密经典语录>>>
“人天生,并且永远,是自私的动物。”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是为了什么?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归根结底,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同。”
“我们会经常发现,在世界上具有伟大人性但是却缺乏自我控制的人,在追求最高荣誉时,一旦碰到困难和危险,就懒惰,犹豫,容易沮丧;相反,我们也常常发现能够完善地进行自我控制的人,没有任何困难可以吓到倒他们的勇气,没有任何危险能够惊骇他们,但同时,他们对有关正义或人性的全部感觉似乎无动于衷。”
“我们不能借着肉贩,啤酒商或面包师的善行而获得晚餐,而是源于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看重。”
“交换倾向出于自利的动机,并且引发了分工。”
“每个人都不断努力为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当然,他所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但是,他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自然会,或者说,必然会使他青睐最利于社会的用途。这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尽力达到一个他并不想要达到的目的。”
“不管某人如何自私,这个人总是存在着怜悯或同情的本性。他看到别人幸福时,哪怕他自己实际上一无所得,也会感到高兴。这种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同情的感情绝不只是品行高尚的人才具备,即便是最残忍的恶棍,即便是严重违犯社会法律的人,也不会丧失全部同情心。”
敬请关注凤凰网四川原创精品栏目:财智客
视野纵贯古今,关注对世界产生思想启蒙与重大影响的中外经济学家,感受那些照耀百年的思想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