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篇关于北京在编人员坚持回乡的文章,根据反馈,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昨天,延期一次的国考终于落下帷幕,全国数十万考生忐忑的心终于可以稍稍平静一下。
其实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有很多的文章和新闻在“渲染”国考热、公务员热、编制热。“不孝有三,无编为大”好像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话。
就在昨天,我的一个朋友,本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留学,终于在年末回国,在家族聚餐中她感叹道:“山东人对编制的执着该怎么形容呢?
大概就是我要考上了我站桌上吃饭全家都得给我夹菜[黑线]”
她的叙述带一点夸张的成分在,但不可否认,这份稳定的工作确实是许多普通家庭甚为珍视的。
以至于网上有这样一种言论:中国最优秀的人都奔着官帽子去了,何谈发展科技?
事实上这种言论真的有失公允。
还是我上篇文章中说的那个在北京部委工作的朋友,他在聊天中曾告诉我,他们单位的厅级、副部级领导曾感叹,单位里80后、90后的储备干部都辞职了,大有“后继无人”的断层之感。
我问他,你们单位的年轻中层呢?他们不应该是被组织培养的吗?
朋友回答说,事实上本来是有很多的。
他解释道,就他们这个“某部”而言,很多人考进来时学历就是985本科或者双一流研究生,其中不乏有留学的硕士、博士。但是他们熬过了工作的试用期,却熬不过“微薄”的薪资。
我大为光火!新进人员试用期工资都超过五千,已经超过全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基层单位了,更何况在中央部委的工作前途也比基层明朗有希望,这还值得抱怨吗?
朋友笑话我见识少,说这些优秀的高学历人才,在单位越待越难受,去北京其他私企一个月一两万没问题,何苦天天无偿加班挣这几千块钱?
他补充道,越是年轻人,越需要花钱,没有父母支持,房子、车子,想都不要想。更何况是在北京!
随后他说,有一次去南方出差,当地接待单位有一个领导感叹道,现在都是普通的孩子考编制了,最优秀的人才都不想吃这个苦,没有个伟大志向,根本坚持不到几年就辞职了。
我想了想,确实如此,身边的同事、领导大多都是普通本科出身,少有的研究生也是双非多,与名校沾边的大多也是在职学历。
一边是普通孩子拼破头皮地往体制内进,一边是大量的优秀人才、青年干部因为现实原因经济因素选择辞职,魔幻的现实让我们为了生计流离奔波,而优秀的人到哪里都有选择的余地。
这一刻,我才后悔当初学习的时候为什么不更努力一点?可惜时光不复,我们只能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