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医药代表的辞职报告怎么写——试用期辞职报告怎么写…

时间:2023-05-04 17:01:3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来源 | 赛柏蓝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作者 | 小春

01 知名药企高管离职


据赛柏蓝梳理,2月截至目前已有23位医药人职位发生变动,涉董事长、副董事长、总裁和副总裁等职位。(详细名单见文末)


尽管离职的多数原因是“个人原因”,不可否认的是,高管离职也与医药行业面临的巨大压力有关。企业基于外部行业环境做出调整的过程中,人员流动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步长制药


2月18日,步长制药发布公告称,收到董事、副总裁李伟军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李伟军将辞去在步长制药担任的一切职务。


除副总裁辞职之外,步长制药近日还发布了关于注销全资子公司的公告。被注销的子公司为步长制药出资680万元于2021年9月18成立的咸阳中欣顺发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等。


步长制药在公告中表示,中欣顺发自成立以来未开展实际经营活动,无财务数据,为优化资源配置及组织结构,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决定对中欣顺发予以注销。


实际上,2021年步长制药先后成立了多个子公司,包括步长涛医云健康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尚志市步长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江西省步长移动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尚志市步长移动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等。


有分析认为,步长制药频繁成立子公司与其探索转型有关。其2021年半年报显示,步长制药将推动战略转型,包括由销售型公司向科研型公司转换;由中成药向生物药、疫苗、化药、医疗器械、互联网医药转换;并逐渐由中国本土化向全球化转换。


财报显示,步长制药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3.66%。不过,2021年前三季度,步长制药研发费用高达2.61亿元,研发支出在18家中药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第六。


哈药集团


2月12日,哈药集团发布公告称,收到董事张镇平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因退休原因,张镇平辞去副董事长、董事、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在公司担任其他任何职务。


哈药集团拥有“哈药”、“三精”、“盖中盖”、“护彤”等中国驰名商标。曾几何时,打开电视肯定可以看到哈药集团的产品广告,哈药集团也借着出色的市场营销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不过,随着中国逐步加大对科研的重视,以及医药行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哈药集团模式急需转变。


2018年到2020年,哈药股份研发费用分别为1.37亿元、1.25亿元、0.93亿元,呈现出连续下降的趋势;同期销售费用分别为6.2亿元、8.61亿元、10.75亿元,逐年上涨且明显高于研发开支。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其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重销售、轻研发”现象。


从业绩表现来看,2019年及2020年哈药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0.12亿元、7.15亿元,连续两年亏损。


不过,此前哈药股份披露了2021年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5亿元至2.58亿元,同比上涨130.07%至136.08%。


百济神州


2月12日,百济神州发布《关于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职务调整的公告》称,其核心技术人员贲勇已于2021年8月提出离职申请,于美国当地时间2022年2月9日起不再担任百济神州免疫肿瘤学首席医学官职务。


贲勇之后,Mark C. Lanasa任百济神州免疫肿瘤学首席医学官。资料显示,Mark C.Lanasa在加入百济神州前在阿斯利康担任副总裁、肿瘤学后期开发全球临床负责人职务。


百济神州表示,贲勇将继续其担任全球研发负责人的特别顾问,以协助实现新任免疫肿瘤学首席医学官到任初期相关工作的平稳过渡,预计任期至2022年6月30日。


根据百济神州招股书,其已有11款自主研发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或商业化阶段,包括3款产品获批上市,分别为百悦泽、百泽安、百汇泽。


贲勇2019年加入百济神州,对于百济神州核心产品商业化临床开发有较大贡献,主要负责百泽安、百汇泽两款已获批且已商业化药品的临床开发工作,目前上述药品的多数重要适应症已获批或处于临床后期开发阶段。


02 人才需求转变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整个医药市场环境都在发生改变,内资药厂创新转型,biotech飞速发展,业内预计未来医药行业的离职潮还将会持续。


不过,医药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从来没有减少,这也要求医药人更快的融入行业转型趋势中,才能时刻做好竞争准备。


Partner one公司- Healthcare&Life science团队的高级部门合伙人、十年资深医药猎头老吴告诉赛柏蓝,考虑到内资药厂和biotech的发展阶段不同,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不同。


内资药厂的招聘趋势是医学部在扩招,尤其是研发岗位方面的人才相较于前几年需求更加旺盛。此外,早期内资药厂是以销售为主导,但是近几年明显感受到内资药厂学术推广逐渐成为主导,偏临床、医学背景的人才需求更多。


Biotech公司由于原班人马可能就是来自于外资,或者创始人就是来自于国外的博士,吸收的人才从第一批就是从外资过去的,因此公司运作的环境和外资类似,在招聘和用人的方向、需求和外资相似。


总的来说,国内Biotech大部分缺少的是上市前医学部的研发人员,以及战略咨询的人才。前者是由于公司内部研发管线的影响,后者主要是负责研究未来的发展战略方向,是自主研发还是引进产品。这些战略咨询的人才很多是从咨询公司来的,这一部分内资药厂用的比较少。


不同于初级医药人,药企高管在选择新的职业时会更加倾向于考虑有潜力的领域、更有吸引力的产品或职务晋升等。考虑的因素较多,也限制了他们的选择空间。


上述资深医药猎头坦言,对于传统外企人才,年龄是没有办法回避的警戒线,在到达一定年龄节点需要做到一定的级别才能保证在发展过程中不被淘汰。如果没有做到适合的岗位,下一步跳槽在外资平台方面会面临一定的困难。这部分人可能会流向本土企业,将在外资的经验带到biotech公司。实际上,这样的人才在本土企业中也是比较受欢迎的。


如果是更高级别的高管,例如某外资事业部负责人,在职业发展中遇到了瓶颈,可能会选择好的biotech公司去做一把手,这样的职业转换在过去两年比较多见。


实际上,医药企业的高管离职,尤其是上市药企的高管离职,其真实的情况往往比披露出来的更为频繁,因为有部分高管的离职是不需要披露的。不过,即使是在变动较多的时代,相信对自身职业发展有明确规划的人未来也能走得更远。


附:



- 留言讨论,更多观点 -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