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海底捞发布盈利警告:2021年营收预计超过400亿元,与2020年的286亿元相比增长40%左右,另外亏损额度在38亿元-45亿元之间,短短两年时间,海底捞已悄悄跌落神坛。
1
海底捞跌落神坛源于盲目扩张。
自从海底捞上市之后,为了维持漂亮的财务报表,海底捞开始盲目扩张,短短几年时间,门店数量迅速增长。
但这种门店扩张换来的却是单店平均营收以及翻台率却不断下降,很多门店都处于亏损状态。
对于今天这种状况,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也承认他们的扩张是盲目的。
去年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在反思的时候提到:“2020年6月份,我判断疫情在9月份就结束,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信。”
为此海底捞只能进行“洗牌”,一方面是关闭了300家门店,另一方面对管理层进行调整。
2021年8月24日海底捞发布公告称,自即日起,舒萍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审计委员会成员,施永红辞任公司执行董事。
这两位辞职的管理层都是海底捞的功勋人物,其中舒萍是张勇的妻子,是海底捞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而施永红是海底捞的“二把手”,也是创始人之一。
但管理层辞职就能躲避业绩下降的趋势吗?未必见得。
2
全国火锅市场表现火热,唯独海底捞遇冷。
实际上目前我国的火锅市场并没有饱和,仍然处于增长的状态,而且有很多新的入局者。
根据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火锅餐饮消费市场规模为5295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6413亿元。
在火锅市场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火锅行业融资也是热情高涨。
2021年6月,巴奴火锅完成超过5亿元新一轮融资;8月,重庆火锅品牌周师兄宣布已完成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9月,粤式火锅捞王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击粤式火锅第一股。
而火锅行业在资本市场表现之所以这么火热,主要原因是对未来业绩增长的信心。
我们以巴奴火锅为例,2022年春节期间(1月31日~2月6日),巴奴火锅在北京市场总营业额较2021年增长57%,翻台率达5.66;
其中北京通州万达店在2月1日大年初一当天更是创下春节期间北京市场最高翻台率7.9。
另外北京世纪金源店最高营业额较平日增长2.2倍,排队数最多达小桌500+,大桌200+,共计超过700+。
这更进一步说明了海底捞业绩下滑并不是市场的原因,而是自身的原因。
3
消费升级之下,产品主义终究会战胜服务主义。
一边是海底捞扩张遇冷导致出现巨额亏损,另一方面类似巴奴火锅的业绩却一路高歌猛进。
同样是做火锅,为什么海底捞和其他品牌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其实反映出了在产品主义跟服务主义的较量当中,产品主义已经胜出。
一直以来海底捞都靠服务取胜,在十几年前这种做法屡试不爽,很多人去海底捞吃火锅,就奔着他们的服务去的。
但这种服务至上的做法对年轻人来说貌似已经行不通。
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年轻消费者会变得越来越理性,消费也越来越个性化,海底捞那种过度服务已经跟不上时代,甚至让年轻人反感。
对年轻消费者来说,吃饭就是吃饭,你不要给我整花里胡哨的东西,你把菜做得好一些,做得有个性一些,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胃口,这要比花里花哨的服务更实在,更能够吸引年轻的消费者。
就像巴奴火锅一样,为什么最近几年巴奴火锅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就是因为他们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产品上面,而不是放在那些花里花哨的服务上面。
只要你能够满足年轻消费者的胃口,把他们的胃拴住了,另外最基本的服务做到位了,客户自然会走上门来。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在消费升级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餐饮市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吃”的本质上来,把产品做好才是真正的经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