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红色小熊
十点人物志原创
“你一下子检查太多了,所以结果你可能接受不了。”
“你结婚了吗?要孩子了没?你这身体,要的话得早点要。”
“你这血管太细了,一旦生病很容易抢救不过来,药进不去。”
“你还那么年轻怎么就骨质疏松了?要多晒太阳呀。”
“祝你快乐。”
体检持续了大概三个小时,期间,我不断收获来自医护人员的上述问候。
对于我来说,年初的体检,其实已经不太像一次历劫。因为历劫更多承载着未知,如果得到一个相对好的结果,继续抱着侥幸开始新的一年。
今年的体检报告,有14项需重点关注
某种程度上,这次体检是一种验证,因为在日常的身体感知和行为反应中,身体说不了谎,心里已有大概。
比如,肉眼可见的是:肥胖和脱发;手指摸得到的是:皮下多发脂肪瘤、左侧乳房小硬块;常年感觉不适的是:鼻炎、气管炎、胃炎、腹部疼痛、腰肌劳损。
但那些藏在皮囊之下,血液和器官中的秘密,仍是需要被打开和探测,验证出一个结果,或者说,一种代价。
于是,26岁,我第一次约了一个全面的体检检查,最终报告结果是——需重点关注项目14项。其中包括:轻中度脂肪肝、甲状腺结节、乳房结节、乳腺增生、肺部阴影、胆固醇血糖血脂高、骨质疏松等。
约体检那天,据天气预报,是北京近60年来最冷的日子。
临近体检前一晚,我和朋友在微信群里讨论第二天预约的项目,朋友长我几岁,不久前体检也查出乳房有异,她和我说:“我们体检默认不检查肿瘤,我完全不敢查那个,筛查癌症能把我吓死。”
体检前一晚,和朋友的聊天记录
我:“希望我平时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疼的身体无碍吧。”
她:“你买重疾险了吗?”
我:“买了,一直在买一个,但你提醒我了,我该再去买两个才行。”
于是,体检前一晚,我打开了一些保险公司的小程序,又加购了两个重疾险的保险。
早上10点,先到体检中心抽血,领了6根五颜六色的抽血管,排在人群中,抬眼扫去,四五十岁年纪人的颜色都没我丰富。
体检时抽血的血管数
后面的一个大姐问我:“小姑娘你查些啥呀?怎么要抽那么多?”我玩笑回她:“抽血保平安。”数了数体检表上血液待查的指标,共58项。
无论抱着多么“视死如归”的心情,在体检中心,“知道自己身体有问题,但不知道更多具体问题”的人难免会有胆战心惊的情绪。
由于体检中心人数较多,我去的较晚、项目又多,医护人员筛查当天预约人数时,会发现你还未检查某个项目,便会拿着名字满世界的叫你。
起初我不知,做完胸片后便到超声室门口排队,听见我的名字不断被喊起,现下还以为是上个体检项目出现了问题。“我在这儿,你叫我干嘛?怎么了吗?怪吓人的。”
对方缓缓走近称:“没啥事,就你骨密度没测了,先去测骨密度吧。”跟着她走进另一间房间,手掌放在仪器上五秒。听这“吓人”的声音再次响起:“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就骨质疏松了,缺钙啊,要多晒太阳。”
最怕查的,还是超声。因为那些平时疼痛的、鼓胀的部位终于要在黑白仪器上显露出问题所在。超声室很黑,人躺在床上,皮肤被抹了耦合剂的探头触碰着,一股冰凉,极度没有安全感。
首先是脖子,探头几乎才触碰肌体几秒,头顶就飘来又一个“吓人”的声音:“你这右边有点问题啊……甲状腺结节……0.6*0.5m……左侧虽然现在还没有,但是也很容易长,告诉你一声你得注意啊。”
我:“这怎么办呀?它自己会消吗?需不需要切除啊?”
医生:“不会,现在还小,暂时没什么事,但是要定期复查。”
部分体检报告明细
然后是乳房。“很明显的乳腺增生,左侧乳腺可见多发边界清晰的结节,大约0.6*1cm,右侧乳腺管增宽……你平时有没有发现自己的乳头有分泌物呀?那就是乳腺管增管导致的。”
我:“这又是什么?要怎么办呀?”
医生:“你多大了?生孩子了吗?这个在喂奶后有可能会回归正常,随着年纪增长也有可能会正常。”
接下来是腹部。我“腹部我也很担心啊。”医生:“你这一下子查太多了,所以结果你可能接受不了。”
“轻至中度脂肪肝。有盆腔积液。”
我被按在床上,上半身衣服半裸,身体前前后后大概被探头观看了10分钟。一些结果在我的不断质疑下,医生只得重新再查第二次。
我起身穿好衣服,听见她又问:“你结婚了吗?要孩子了没?你这身体,要的话得早点要,尤其是要解决乳房的问题。”
最后一项,查的是女外科,对方医生是个年纪较长的阿姨,进门便喜笑颜开地和我打招呼,问我做什么工作,多大了结没结婚。体检当天,这几个问题真的是几乎每个医生都在问。
待她在电脑上看完我的超声报告、又用手指代替仪器摸了摸刚被超声扫过的部位后,我转过身刚好看到了她皱起的眉头。
“你这问题虽然都不严重,但都不是年轻人该得的病啊,赶紧辞职换工作吧。”
出门前,她又补了一句祝福:“祝你快乐。”
有一些检查结果,在走出体检中心的那一刻就已经知道。
其实检查完出来,我的心情没有太大波澜,打电话给家里从医的长辈报了一些结果,得到的反馈和体检中心给出的大概一致。“查出来的都没有什么很大的问题,但是要定期复查。多运动、少熬夜、注意饮食。”
已是中午,没有着急打车回家,就顺着马路走。从北京的前门走到崇文门,沿路在想:“毕业四年,我怎么将自己弄成了这幅德行。”那些在身体上欠下的帐,是如何一点一点累成座山。
从体重的累积变化上,或可见端倪。
当天体检时的体重是165cm、70kg,体脂率36.1%。我想起了2016年刚大学毕业时的体重身高——165cm、55kg,体脂率25.6%。从2016年以后,我最胖的时候,体重达到了78公斤。
想想挺不可思议的,一个26岁的女孩,胖到了近80kg。
我打开手机文档,开始算自己这四年来,每个体检时期体重的变化。
2016年5月:165cm、55kg
2017年2月:164.8cm、62kg
2018年6月:165.2cm、68kg
2019年8月:164.5cm、73kg
2021年1月:165cm、70kg
如果说,堂食碍于别人的眼光还会有收敛,外卖则在无数个无人知道的白天黑夜,安慰着不安的胃和味蕾。
那些夜深人静熬夜加班的时刻,一个人能吃下点餐栏标注为2~3人餐的食物,给自己的理由永远是“不吃这顿真的做不出东西来。”
点餐订单里的内容,也被麻辣香锅、烧烤、火锅、烤鸡、面条充斥,凌晨两点叫外卖,留言栏的备注内容已默认为:“到了打电话,不要敲门。”搬家时,扔了上百的一次性筷子和外卖袋。
外卖清单,充斥着烧烤、烤鸡等食物
自打工作以来,没有了家人和学校食堂的饭点约束,再加之工作的忙碌,饮食不规律也成了常态。不吃早餐、午餐打发、晚餐暴食,已成了每日每月的生活方式。
那两年,我办了两张健身卡,一张在小区附近,费用为4000元2年,一张在单位附近,费用为6000元100次。几乎和大多数人健身卡的宿命一样,无外乎——不去、过期、作废。
极速增胖的时期,是2017年冬天,那段时间,北京雾霾很重,人每天都在外面奔波,被许多灰色的空气、情绪包裹,晚上回到家后,只能靠游戏来消解情绪,逃避现实。
最长能从晚上7点打游戏到凌晨3点,每天休息不足五个小时,身体突然就垮了。
长期的饮食作息不规律,内分泌紊乱,导致整个背部和四肢开始出现成块的急性寻麻疹,尤其夜间奇痒难耐。
涂抹药物无法抑制,便开始到医院打针,药水中含有激素,打了一个月针后病情稳定时,都不敢照镜子,整个人肉眼可见的臃肿。
可见的,不止身材和体重的变化。
衣服尺码从M到了L再到XL,裤子尺码,从M到了XXL。夏天穿着轻薄的裤子,大腿内侧的肉会摩擦出涔涔的汗,左右大腿内侧的肉粘在一起。上楼梯上到三层便气喘吁吁,有段时间,甚至上厕所蹲下都觉得困难。
不敢去商场逛街,因为有一次进了一家店,店员上来就说:“对不起小姐,我们店没有适合您穿的尺码。”我也开始变得不爱化妆,不爱出门,出门必带口罩和墨镜、帽子,将帽檐压得很低。
身边钟意你的异性越来越少,喜欢的男孩会在背后和他的兄弟说:“她太胖了。”我和朋友调侃:“上大学时被多少男生追求,毕业时被多少男生告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前男友来京说要见我一面,哪怕很想见,低头看看自己的样子,只得推脱在外出差。
外卖清单,充斥着烧烤、烤鸡等食物
但奇怪的是,直到到达70kg以前,我都是意识不到自己越来越胖的。身边的朋友、家人看着你的变化,总是在不断的提醒“该减肥了”,我嘴上应着,但还在吃着,以“没有时间”为名,也不动弹。
没有工作的时候,能在家里躺一天不下床。
直到2018年11月,我查出了皮下四肢多发性脂肪瘤,2019年8月体检,我查出了轻度脂肪肝,直到有一次和朋友外出时,不小心在拍照张腿时听到了裤子的撕裂声。
意识到时,曾经一个好看健康的女孩子,已经成了一个亚健康臃肿的女胖子。
身体的变化,还发生在情绪上。
去年5月,我被北京安定医院确诊为轻度强迫症、轻度狂躁症、轻中度抑郁症。
当时,我对这个结果是不认可的。坐在医生办公室问她:“你们这个结果会不会有误啊?我觉得自己很阳光啊,也很积极的面对生活。”
医生说:“抑郁症不仅是情绪的问题,临床诊断你的身体抑郁了。”
确实,决定去看病,是因为我已经困于失眠已久,而且偶感身体失能。
头两年,还能在凌晨两三点左右入睡,但那段时间,因为搬家、和朋友吵架、工作压力大等原因,我要睁眼到早上七点才能入睡。哪怕睡着,也会因为一点点风吹草动弄醒,醒来心跳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
2020年6月,在北京安定医院的部分检查报告
而且,我开始变得很容易哭,坐在马桶上哭,吃饭哭,走在路上哭,控制不住,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哭。工作中和人说着话时会突然断片,一下子讲不出话来,开始语无伦次。
与其说是去治疗抑郁症,其实我只是想拯救自己的睡眠和情绪稳定。
那天,看着手里的取药单上写的抗抑郁药物,我和朋友坐在拿药处门口的蓝色板凳上,纠结了一个多小时。我和她说:“我觉得我没病,不用吃这种药。”
“但你不是睡不着吗?这就是生病的症状呀。”
“我不想吃药,因为一旦开始吃药,就证明我承认我得抑郁症了。”
又纠结了20分钟,朋友最后无奈劝我:“你就当是你的情绪得了个小感冒,吃药会使你快乐起来。”
“吃药会使我快乐”这几个字无疑戳中了我。为了快乐,我起身走向药房取药、刷卡、付钱,开始了我的抑郁症治疗。
第一次看诊时,医生开的药是“睡眠胶囊1天两片”“草酸一天1片”,刚开始吃药的前半个月,人几乎每天都是飘着的感觉,走路像走在棉花上。
易怒,但是记性变得很不好,前脚还和我妈吵架,后脚进了厨房就忘记了我为什么和她吵架。
那段时间,恰逢北京疫情再次爆发的初期,我因一个重要任务需离京出差。为了保持自己工作时状态清醒,我刻意停了两天药。
晚上凌晨2点工作结束回酒店,睁眼到早上五点勉强睡三个小时出门工作。我记得,工作结束当晚,我的头已经疼到扯着左眼皮开始疼,脚趾用力扣着地面试图站稳,嘴巴紧紧闭着,感觉到后槽牙在用力。
终于结束那一刻,我掏出了药盒,吞了当天的药量。
也正是那段时间,我接到了一个心仪已久、机会很好的工作邀约。但我无数次问自己:“我现在的状态,适合进入996吗?能适应大厂模式吗?”
当时,我发了个朋友圈,“为何命运总是在你不能要、要不起的时候给你?”
第二次复诊,是我一个人去的,请了早上的半天假。选择去复诊的原因不是因为吃药有效,而是无效,我的失眠还是很严重。
在接诊室门口排队,手机的声音仍响个不停,几乎一时间每个微信群里的人都需要你给他们提出的工作要求一个交待,烦躁感一时再度涌上。
整个走廊几十个人排队,只有我一个人拿着手机在大声地回复语音,期间有几个人拿着化验报告插了我的队。
到了我看诊时,进去之后我要关门,医生说:“疫情防控期间不让关门。”
我有点不耐烦,大声对医生说:“谁规定的,不关门怎么保护病人隐私。”
落座后继续大声抱怨。“你们这个看病也太慢了,怎么中间还插队的,一点秩序都没有。”
女医生看了看我说:“你冷静一点。”
然后那天,她给我的药量比第一次增加了4倍。换成“草酸一天4片,睡眠胶囊换成了劳拉西泮片。”
正在服用的抗抑郁药物
药量加重以后,我开始嗜睡,几乎每天都可以睡12小时,我妈有段时间来北京,看我天天在床上睡觉,有天她实在忍不住吐槽:“你是来北京奋斗的吗?我看你是来睡觉的。”
我有时候也在想,在北京奋斗了近五年,自己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匣子,平时不会去细数,但当你把它们都摊开来看时,一目了然。
财富当然没有什么大的积累。薪水在涨,但是别人对你的期待、你对自己的目标,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诉求和欲望也在涨。
于是相比之下,你还会埋怨与不甘,薪水为何涨得还不够快?
经历和阅历确实是在增长的,但很长一段时间,我似乎只关心和在乎眼睛与脑子,因为你的眼睛只看得见前面需要追赶的,脑子需要配得上你想要抵达的。
某种程度上,却把身体的其他部位按压在了地上,成为自己往上爬的垫脚石。
也会常用“年纪轻轻,不拼怎么办?当咸鱼吗?”的鸡汤鸡血来激励自己,这种力量有着潜在的强大,它会推着你不断冲、再冲,来不及喘息,等停下来时,却很难再爬起。
然后看看身边的人,大家似乎都差不多,都是一边苟延残喘着,强撑着,继续往前方冲去,最后用“反正大家都差不多,都在得这些病”来安慰自己。
确实,我并不是我身边人和同龄人的例外,某种程度上,“体检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些小毛病”,似乎还是我的幸运。
就在我体检的前两天,拼多多接连爆出员工猝死、跳楼等事件,《大众医学》发布的《2019上海白领健康指数报告》显示,上海白领体检异常率99%。
图源:DT财经
而这几年间,我的不少同龄朋友们,接连被检查出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子宫肿瘤等问题,还曾有朋友因患重度抑郁症自杀未果。
矛盾感在我们的身上都很强烈,就像那一个个在身体里冒出的结节和瘤子般,不断摩擦膈应着健康的机理,但又不得不去接纳它的已经存在。抱怨,却又有太多的不得不,想要放弃,却又有太多的不甘心。
但结果已经放在那里了,怎么办呢?似乎还是只能去接纳它,并且尝试做出改变。
我和精神科的医生说:“我觉得自己很阳光啊,也很积极的面对生活。”是实话的。
我也在想,我为什么要写下这篇文章,为了抱怨还是博取同情?
想了许久,或许都不是,只是觉得,这些太多个人和私密的事情,其实不仅仅属于我一个人。太多人习惯了沉默和接受,于是在“表面看起来正常”下,让更多的“不正常”肆意滋生着。
体检报告出来后,开始每天运动,希望身体能有所改善
说出来,是因为我也好想拥抱此时此刻对这些文字有着共鸣的你,人与人之间遇到的问题,生活苦涩的底色,有太多的相似性。
我也觉得,如今对当下社会压力和氛围的讨论与批判已经太多,在这篇纯感受文章内再去赘述也无太大意义,只是写到这里,大家看到这里,唯想说一句:“怎么办呢?还是得打起精神来,去改变才行。”
改变的过程中,得失仍然会一目了然,选择与行动才是属于最个人的故事与决定。
我的是:
以往每年,我都会给自己定一个新年目标,挣钱、升职、搞事情……
体检报告结果出来那天,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新的小目标——要努力健康起来。
这目标真是朴实得奢侈啊,人们天天在嘴上念叨着,却那么难将它实现。
我一直认为,身体是皮囊,是我们这一生尝遍酸甜苦辣的容器。以前只在乎味道,如今才觉得,这个容器也很脆弱。
得好好待它才行。
文中插图由作者提供,封面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