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是农村基层的“主心骨”,是党员的带头人。长期以来,由于工资待遇低、管理松散、职责不明,村干部队伍人心不稳、动力不足,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人才匮乏、青黄不接、能人难选难留难有作为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问题如何解决?2019年以来,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探索优化村干部管理激励制度,通过定岗提薪,村干部摆脱边缘人身份,得以更专心地干好村里的工作。
“五化”试点,村干部定神又定心
宜丰县芳溪镇上屋村党支部书记熊雪峰1996年就当上了村干部,当时由于事情杂、收入低,他觉得没干头,便辞职跑运输、开食品店去了。
熊雪峰说,过去,村干部一边要处理村里的事务,一边要照顾家里,农忙时节更是纠结,担心“鼓了村里误了家里”。一年辛辛苦苦,村里报酬不多,家里又没有精力打理,两头“受气”。
村里没地位,村民看不起;所获收入低,家里人埋怨。村干部干不干事、干多少事,也没有明确的管理考核办法。在一些边远地区的软弱涣散村,村委会“铁将军把门”是常有的事。“一句话,村干部没保障,做事处处难。”熊雪峰说。
为解决这一问题,宜丰县在部分乡镇开展村干部管理制度“五化”试点,村干部定神也定心。
何谓“五化”?
一是场所便民化。在村部建设党群服务中心,使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硬件建设上标准,软件建设便群众”。
二是岗位专业化。根据各村人口规模大小核定村“两委”干部职数,实现“岗位专业化,工作职责化”。建立值班、考勤制度,工作日每天安排2名村干部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周末安排1名村干部值班,保证“天天有人在,事事有人管”。
三是管理规范化。明确村干部岗位职能,建立村“两委”干部权力、责任、负面清单。为保证村干部发挥“专”的效应,制定村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年中、年底开展对村干部的述职测评,现场评出“五星”至“一星”五个等次。
四是报酬工薪化。提高工资待遇,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将村干部全年报酬按6:4划分为基本报酬、绩效报酬两部分,其中基本报酬按月发放,绩效报酬年底一次性按考核结果计发。根据村级班子及个人所获“五星”至“一星”的等次,其绩效报酬分别按110%、 100%、80%、50%和0来发放。做到“报酬有保障,收入有差距”。
同时,经乡镇批准,可从当年新增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予以额外奖励,原则上村干部个人奖励不超过其2个月的基本报酬。
五是保障制度化。给村“两委”干部解决社保;建立优秀村干部选拔、使用制度。每年从优秀村干部中招聘乡镇干部、选聘乡镇事业编干部。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考录乡镇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时,村干部具备报名资格必须在上年度达到“四星”及以上等次,“五星”等次的优先推荐。
“主心骨”不边缘,村干部不再难
从试点效果来看,村干部职责明确了,报酬收入增加了,管理制度规范了,干得好与不好不一样了。村干部的“心结”被打开,与村民关系更密切,村庄治理更有力。
试点效果最明显的宜丰县新庄镇,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镇。按照试点要求,该镇对各村便民服务中心进行了统一改造,编制服务清单,明确服务事项,认真梳理党组织关系转接、户籍、民政、社保等各项工作。按照群众办事“一次办好”的要求,群众到服务中心相应窗口不但“有人办事”,而且“办得好事”。该镇万坊村干部每天早上“碰头”商量村上事务,已成了惯例。
“试点以来,芳溪镇有7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较大突破,且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芳溪镇党委书记黄佳锋说,试点激发了村级组织的内在活力,一些不适合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的干部被淘汰,一些经济薄弱村和软弱涣散村,面貌明显改观。
此外,宜丰县还对不符合村干部任职要求的1名村党支部书记、2名村主任给予免职处理,清退出村干部队伍。4名表现优秀的村民被选入村干部队伍,全县列为村后备干部的有470名。全县还招录了9名村干部为事业编制干部,其中2名被选拔到副乡(镇)长岗位上。
据介绍,试点以来,当地村干部全年工资报酬比试点前增长23%,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的工资报酬平均达到3.23万元,最高的达到3.89万元。
宜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万辉认为,村党支部是基层党的阵地,村干部在岗位上稳住心,村级班子才能成为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好政策才能在最基层落地生根。(熊家林 辛冬妹)
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