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住人啊,985的研究生让人去干柜台、站大堂”;
“我是中专毕业,老张是96年转业,咱哪能领导的了这些人,就是因为自己水平不够还非得领导他们,自然现在银行年轻人怨言多”;
“待遇也不行,刚来的研究生坐柜一个月3800,咱这儿房价1万2,还没我拿得多,咋着让他们生活啊”。
我在银行也待了几年了,从当初的稚嫩青年变为了油腻青年,时光在我身上留下了痕迹肉眼可见。数年来,我亲眼目睹了一批又一批新来的大学生,也许和我当初一样,稚气的脸庞、明亮的眼眸、发光的年纪,走路都带着风。每当一年一度的迎新聚餐开始后,我们聊起来就知道,他们都是通过一年一度的校园招考进来的,其中多是各大财经类高校的毕业生,甚至还有不少211、985的研究生。可惜啊,好景不长,每批分到我们网点的3.4个人很快就走了,说十不存一居然都不显得夸张了,咱一开始都以为是人家被调走了,毕竟研究生待在网点属实大材小用了,可后来我们这群老油条闲聊才得知是陆陆续续辞职了。
我不知道用“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句话形容网点和他们合不合适,但我感觉是大差不差的。网点青黄不接的情况已经发生很久了,老的老,小的小,青壮派断层严重,老的当领导空有一身经验却没有那么大的冲劲,何况时代变迁太快了,老领导的那些营销套路早已不适合洗脑如今的年轻人,但让老领导接受年轻事物更是难如登天,他们能学个皮毛也不管什么用,发传单、逛商户的形式,对年轻人来讲也属实有些难为情,可信息化网络化的营销套路也不是小小网点能有自主权决定的。
就目前的形式看,这批年轻人在选专业的时候银行还没成为现在这个样子,虽然远远当不起十数年前金领的称呼,但仍优于社会绝大多数职业。但随着银行业回归服务业本质,银行人社会地位的确下降了,同级而言,银行人员曾经胜于公职部门人员,可如今几乎每家都有银行工作的人了,也几乎都被求着要过存款、办过信用卡,甚至还想卖点保险,就这情况,几乎是个人都能对着银行人吼一吼、叫一叫,再加上曾经新闻披露网点领导不管对错都让银行自己员工道歉的新闻流出后,银行员工地位可谓每况日下。
其实这也就算了,无非是增加一些工作强度和负担,但是绝大多数银行人不能理解和接受的是:自己即便受了委屈也是为了单位、为了集体,可是为什么领导从来不领情呢?甚至变本加厉的来剥削我。这种心态不止存在于一位银行人心中,即便是我也经历过这段时期。后来我也释然了,因为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必然造成领导与基层脱节了,他们考虑的问题很少能反应在基层现状上了,即便是基层出了问题,领导们也不会用基层分析问题的心态去解读这些问题的发生了,那么解决问题就成了天方夜谭。除此之外,关系、背景不同,银行领导甚至连你所在的岗位都没经历过,你让他拿什么去和你共情呢?
资源型的行业,技术型岗位很有限,起码二级分行及以下几乎是没有的,在这里更多是螺丝岗,就是谁都能做罢了。这就决定了你身边的同事和领导,要么是资源杠杠的,关系杠杠的,要么就是啥都得靠自己的。这样势必造成了贫富不均,有人拿的多就有人拿的少,有人付出多却得到的少。
最近两三年来,网点的先天条件、领导的能力水平也都暴露了出来。
几乎所有领导都是以近乎苛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员工,毕竟需要完成的指标和任务太多了,极少数人在网点先天条件好和非常努力地情况下可以完成,但是在那些先天条件不好的网点,就算很努力也是无法完成的,而且每个人每个月是有很多项任务,任务量和任务基数逼着银行员工变成永动机,完成一批还有一批,想坐享其成是不可能的,存量与增量安排的明明白白。这种情况下,仅靠正常上班,那么不加班的情况下一般来说是完不成的,所以在领导的眼里就是希望员工无休止的加班,白天走访不了客户就晚上,工作日做不完的就周末,这在领导眼里就是很正常的事,所以在银行绝对是女人当成男人用,男人当成chu牲用。如此,一些自身条件不差,家庭还比较好的青年员工自然会早早离开这个深不见底、看不到转折的地方。
本文由小宇读社会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