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批准辞职报告上写的诗)辞职报告不能写请批准?

时间:2023-04-12 15:01:2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这个在《全唐诗》中留下131首诗的诗人,名气很小,其诗作流传得也不广,但在历史中,这位诗人的性格却高傲地不得了。#郝人读诗词

雍陶,晚唐诗人,生卒年月不详。出生于四川成都,从小家境贫寒,自云:"贫当多病日,闲过少年时"。虽然家贫,出身不好,但没有影响他的聪明,公元834年中进士,官授侍御史,相当于中纪委干部。官场奋斗20年后,于公元854年,任四川简州(今四川简阳县)刺史,世称"雍简州",后转任雅州(今四川雅安)刺史。后因病辞官,回家养病至终。

雍陶一生爱好游历,三峡、秦岭、塞北、江南,去过不少地方,结识了不少大家,象王建、贾岛等都有交往并有诗文来往,所以雍陶的诗大多是游历、送别等题材。

雍陶在历史记载中,最大的特点是恃才高傲,目中无人。与同事、朋党很少来往,就连他的舅舅也觉得他太过分了,曾给他写一首诗:"山近衡阳虽少雁,水连巴蜀岂无鱼",说雍陶目中无人。

历史记载了两个故事来说雍陶性格高傲。

第一个是和秀才冯道明的故事。雍陶做了官,诗也成名了,结交的也都是名人,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他的性格更高傲了,往往来了客人都要羞辱一番。一次一个叫冯道明的秀才慕名拜访,告诉门卫说是雍陶的故人,雍陶居然倒穿着鞋子出来见人,但一看不认识,就呵斥这个冯道明,我并不认识你,你怎么冒充是我的故人呢?冯道明以机智敏捷而小有名气,就答道,我天天读你的诗,与你心心相通,就像在你身边一样,怎么不是你的朋友呢?于是直接背诵雍陶的诗。见冯道明背自己的诗脱口而出,雍陶十分开心,于是将冯道明视为知己,热情接待,临别时还馈送银两。

第二个是在雅州任刺史时改桥名的故事。雍陶在雅州任刺史时,一次与人送别,路过一座桥时,下人拉住他说,送人送到这里就可以了,这座桥叫情尽桥。雍陶就很不高兴,说送人怎么能说情尽呢?于是写了一首诗:"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呼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古人有折柳送友人的习俗,于是把桥的名字改为"折柳桥"。这个故事倒没觉得雍陶有多高傲,确实改得好,朋友分别怎么叫"情尽"呢。

雍陶有个做县令的孙姓朋友,给他写了一首诗,叫《怀旧山》,在诗中,表达了自己远在他乡怀念故乡的情感。于是雍陶写了一首《和孙明府怀旧山》来回应。

"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秋来见月多归思,自起开笼放白鹇。"

——陶渊明先生本来就应该是山村田园的隐士,在世俗生活中,就像他偶尔出来做客一样。秋天到了,看见月亮高悬就会更加思念故乡,想那笼中的白鹇也应该想家了,干脆我打开鸟笼让它放飞,回家去吧。

读这首诗时,由于历史资料有限,没有更多的背景资料可查,忽然想到,是不是可以假设这样一个背景。雍陶在雅州做刺史时,手下有一位孙县令,在外地做官想辞职回乡,所以给爱好写诗的雍陶写了一首《怀旧山》,表达自己思念故乡想辞职回家的想法。

雍陶接到诗后,回了这首《和孙明府怀旧山》诗,以陶渊明做比喻,心不在仕途的人,做官其实就是出来做客,总是临时的,总还是要回到自己家乡过隐居生活的。并在诗中以自己放飞白鹇的事来隐喻告诉孙县令,已经同意了他的辞职。而且自己也受到了影响,干脆也辞了职,回到了家乡隐居。

历史没有假设,真实情况不得而知,笑谈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转发请注明“郝人读诗词”。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