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交了辞职报告岑领导挽留』领导不批怎么办…

时间:2023-04-12 10:54:35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最近,我和朋友Joe聊天,他的工作都是大家眼里不错的机会。

纠结了一个月,他鼓起勇气跟老板提离职了。但是让他犹豫的事情发生了:老板把他叫去办公室,从公司的战略及发展,谈到他对公司的重要性,听得热血沸腾之际,还承诺升职加薪,让他留下来。

是潇洒拒绝,相忘江湖还是感恩戴德,欣然接受呢?

一、提离职有什么风险呢?

(一)心理的矛盾VS潜在风险

职场的规则你懂吗?大忌之一是员工的不稳定性。当离职的念头一旦被公开,领导对你的信任将大打折扣。

职场经验丰富的人都知道,一旦提出离职,部分领导会先找理由稳住你,考虑到你熟悉公司业务、性价比高,反之新人入岗将会导致成本提高。所以当下春风满面地好言相劝,抛出加薪诱饵作为缓兵之计。

当你被领导的“真诚” 打动,主动权便会转移到领导手中。为了得到未来的加薪好处或是平台机会,你只能欣然接受更高压的工作考验。

在领导心里,很容易为你打上“以离职要挟加薪”的灰色标签,为了预防你再次“提桶跑路”,常见的职场应对方式——让你带团队。你以为这是公司对你的器重和提拔,实则是“障眼法”。等新人完美实现“工作交接和过渡”,你就只能背负“备胎”的尴尬身份咬牙坚持。

(二)警惕职场“感情牌”

“加薪挽留”带来的决策困难,背后除了自己的纠结与矛盾,还有来自领导的人情压力。中国传统社会就是一个人情社会,好像一讲经济利益,就很见外。

提出离职后,领导通常和你打感情牌,以“公司的未来有你”、“升职加薪提供广阔平台,你不要辜负我的信任”等糖衣炮弹式的话术,让空洞的道德绑架我们。

于是,我们摇摆不定,不知所措。

经济学有个基本原理,假定人性是恶的,才会建立契约。大家要保持一种心态:坚持自己的利益,形成与企业的分配机制,这才是正常的。反正,在职场上不要把人情社会那一套带进来,一码归一码。

二、我们该如何抉择?

很多人离职,都是脑袋一热,不经思考就作出决定。 现在我们来理性梳理,你为什么想要离职。

(一)关注自身的原因

离职还是留下,能解决问题的根本吗?

仔细思考,复盘现有的工作,眼前的资源是否有好好利用。否则贸然离开,到了新岗位,能力也是平平,无法迁移到更高阶的平台去竞争。

新公司未必那么好,现在的公司也未必不好。工作契合自己真正的需求,能让自己大展拳脚,你的稳定性才更高,归属感更强。

有个朋友跳槽到新企业,后来肠子都悔青了。虽然薪资福利多了点,但只是“储备岗”,已开发的项目给资深员工负责,日常工作繁杂琐碎,很难接触到核心业务。

我们对工作有许多不满,总想要靠辞职来解脱。但是,辞职能解决问题吗?在公司里遇到不可调和的问题,才决定离职呢?比如与同事气场不合、跟领导气场不合、职位上升空间有限等等,所以才采用离职跳槽的方式。除非离职的原因是且只是工资——否则,用涨工资来挽回是不能解决问题本身。

正如网友@苦瓜不苦 吐槽:苦倒是没什么,就是月入1800不够用。但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些时候,在领导眼里你以离职胁迫加薪,下次提薪的时候,还有你的份吗?

还有一种情况,虽然加薪,但是发展空间有限。工作中,我们经常容易被显性的痛苦包围。例如KPI、职场抱团、失去恋爱时间等,这些问题固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年轻人精神上的苍茫,寻找工作的价值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想要打破岗位“天花板”,那就去新环境寻找新机会。

(二)在职期间,寻找机会

天天想辞职,月月都满勤。有些朋友经常想辞职一走了之,但是疫情影响下实力不允许,只能在公司煎熬。

年轻人有一个蘑菇阶段,光照不到你很正常。 记住莎士比亚的警告: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可以在现在的平台上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完成职业升级,通过学习平台或书籍拓展职业视界。

对于人力资源从业者,红海君推荐你一个学习平台——红日培训旗下HR精英课堂,针对HR族群学习培训方向,开展硬核提升计划。 例如报名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证,资深老师线上指导,提升自我价值,还可以按照对应级别享受1500-3000元国家补贴。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T型人才,让升职加薪水到渠成。

三、体面离职,做好三件事

离职也是体现工作能力的一种表现,如何体面的离职更是每一个成年人在人生旅途中必学的功课。

(一)递交书面辞职书,辞职借口兼具感性与理性

一般来说,我们普通员工签订的劳务合同中都会写「乙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告知甲方,方可解除劳动合同。」辞职的借口一方面要表达自己情感的无奈以及自己深度思考的想法,让领导接受。

(二)做好工作衔接

不管是否有人接手,将未完成的工作列成清单,备注工作进度以及对接人,让接手的同事可以一目了然。以及,把电脑中的文件夹进行归类,标注好名称,让公司对接人看到都能轻松掌握。

(三)清理电脑,保护隐私

离职前我们应该都有备份文件和清理电脑的意识,但是很多人的清理都不够到位,交接完电脑里还遗留了很多个人信息。特别是从上网记录、电脑使用记录、微信聊天记录、软件缓存几个方法。

最后,红海君讲一下:至少三分之二的生命,我们都会和工作“在一起”。要在职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至少找到不那么煎熬的道路。 祝大家前程似锦!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