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个家伙表面上看挺老实的,一肚子鬼水,这小子”这段因说粗口而被消音的话,其实是来自《中国市长》这部纪录片,当时的大同市市长耿彦波正对黑心包工头破口大骂,要求对方退还工程资金。他对着黑心承包商义愤填膺,对着自己的懒政庸政的下属,更是一点情面不给,直呼:“你这个是失职,赶紧写辞职报告,赶紧换个能办的人,大同需要的是干活的,不是需要什么官儿。”还经常下一线,解决市民遇到的问题,跑工地催工程。不过耿彦波在任时却是位颇具争议的市长,有人说他应该叫“耿拆拆”指哪拆哪,说他在任五年花了别人五十年的钱,但他调离大同时却受到满城群众挽留。
他到底做了什么?这要从大同市的情况说起,大同有着2300年的历史渊源,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同时又被称为煤都,从这一称呼就知道大同的经济支柱是什么。煤炭开采越多越久,生态环境越差,百姓生活质量越低,城市面貌极其落后。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耿彦波调任大同市市长,这是大同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在通过充分调研后,他提出了一轴双城的改造方案,即以御河为中轴线,西边做恢复性保护建老城,东边进行现代化建设造新区,把大同打造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推动旅游业、商贸业快速发展。
西边古城最大的问题就是修复古城墙,工程计划投资500亿,涉及到二十万户50万人的拆迁问题。他计划将这些居民迁出,按原来的面积配置安置房,再以低于市场价格多送二十平方米。亲自跟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逐一解决。东边请世界著名建筑师打造一批现在主义建筑,设计大同五大馆——大同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大剧院和美术馆,总计耗资40亿。还花费4000余万元,引入1000万立方米黄河水将干涸的文灜湖灌满。
纪录片里可以看到耿彦波雷厉风行,面对人们提出的耿式速度,他这样说道:“我还有多少时间在大同呢?大同就这次机会了,冲上去就冲上去,冲不上去就......历史不会再给大同机会了。”看待大同未来的发展规划也是无比坚定,认为未来文化必定是大同的魂,他这样说:“我没有说城墙能救大同,我没有单打一个,我是文化牌、崭新路、特色城三位一体,大同将来肯定是要在文化方面做文章的。”
在他任职期内所做的不少事情都是充满争议的,例如人口约300万的城市,却有50万人需要搬迁,又如仅古城复建和交通基建两项的投资规模已超1000亿元,同时大规模推进古城保护工程也被人说是造假古董,抹除了历史的沉淀。看到他如此自信笃定,真是没明白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2013年2月,一纸调令将耿彦波调回太原,原因为何无从知晓。他离任后所有的工程进度都随之慢了下来,直至调离数年后,大同才逐渐向他规划的方向成型,当初所有力排众议的举措其背后价值才被一一呈现。近年国家开始大力整治污染问题,煤炭的需求量降低,大同这座曾被称为“煤都”的煤矿行业开始衰落。经济支柱产业开始走下坡路,而耿彦波为大同制定的转型方向开始产生效益,如今的大同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旅游业渐渐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不过面对疫情,旅游业能否支撑起这座城市的发展,我想还有待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