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参加当兵辞职报告模板——因当兵辞职报告…

时间:2023-04-02 12:25:2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极目新闻记者 梁传松

黄石市西塞山区马家嘴社区,

有这样一名老人,

他从部队退役后,

放弃了舒适的工作,

主动申请回到最苦、

最累的一线当工人。

45年来,

义务上门为黄石45个社区中

300多名老人理发,

他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黄石。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

他申请辞去心爱的工作,

自学按摩和针灸技术,

减轻服务对象的病痛。

5月15日,

第32次全国助残日,

极目新闻记者走进

这名71岁老人的生活,

深深地感受到,

在老人的心中那初心如故的坚定信念,

用自己微薄的力量,

温暖着周围的人们。

45年为数百孤寡老人理发

早晨5点,袁春林便起床了,简单洗漱后,就来到了自家楼下后排一处约16平方米的平房,里面除了两张简易的按摩床,就只有几把木头椅子和摆在墙角的两张老式办公桌。

桌上铺着一块玻璃,水泥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四周的墙壁,挂满了锦旗和各种证照,这里就是袁春林的按摩店。

袁春林和他的按摩小店

“这是第二本,第一本弄丢了。”

袁春林翻开一本泛黄的小册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300多个姓名和地址。他指着册子上面的姓名和家庭住址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些人都曾是他服务的对象,但目前大多已不在人世。

袁春林的小册子

1951年出生的袁春林曾是一名军人,参军前,是原大冶钢厂一名热炉工,1977退役后,因荣立过三等功,被分配到政府机关工作,但他却拒绝了舒适的工作坏境,仍然选择回到工厂继续做他的热炉工。

一名普通的热炉工为何又与几百名孤寡老人结了缘呢?

原来,1977年5月的一天,袁春林下班路过黄思湾附近一家理发店,看见3名男子抬着一名瘫痪老人走了进去,但理发店的理发师却嫌弃老人太脏,不愿意为这名蓬头垢面的老人理发。

看到这一幕,时年26岁的袁春林心中很难受,因为他母亲也是残疾人。

在瘫痪老人的儿子央求下,最终理发师还是为老人简单剪了个头。“我会理发,以后老人的头我上门来打理。”等候了半个小时后,袁春林上前表示,自己以后会定期帮助老人理发。

这一句承诺,让袁春林坚持了45年。

从此,袁春林随身携带着一套理发工具和一个小册子,走到哪里就开始向周围的群众打听附近的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并一一登记下来定期上门服务。

在10多公里外的黄石港区、甚至20多公里外的下陆区,袁春林的身影一度成为风景线:每天下班后手拿笔记本,骑着自行车,到各街道、居民区寻找孤寡老人,将他们登记入册,便于义务为他们理发。

每天下班,袁春林背起理发工具东奔西走。无论是天寒地冻,还是烈日当头,他上门为孤寡老人和残疾病人服务的步伐从未间断。

小册子上登记的服务人员名单

袁春林随身的小本子上,记载有45个社区中的300多个家庭,5家医院和4个养老院的地址,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从理发延伸到家庭护理

有一次,袁春林打听到冶钢四门一小区有一名中风瘫痪的老人,长年卧床头发长了一尺多长。

于是他趁休息时间找上门去,在向老人的儿子解释清楚后,对方才将他带到老人的卧室。推开门的那一刻,一股恶臭让袁春林感到窒息。

他看到一名脸色蜡黄的老人蜷缩在床上,目光呆滞。床单和被子沾满了污物,已看不出颜色了,地上的痰盂和夜壶中的溢出物流得满地都是。

袁春林二话没说,挽起袖子将痰盂和夜壶端到附近的公厕倒掉后,再帮老人把卧室打扫干净。

做完室内的卫生,他又帮老人擦干净身体,再将粘满污物的床单和被套拆下来清洗,换上干净的床单,这才开始给老人理发。

袁春林上门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

“每隔一周去一次,每次做个人卫生需要几个小时。”袁春林说,他不管刮风下雨,每两周去帮助老人做一次卫生和理发,直到6年后老人去世。

孤寡老人刘爹爹因双目失明走路时摔断了腿,有一次,袁春林上门理完发后,刘爹爹提出让其帮忙买一把躺椅,他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大半个黄石,终于买到了一把竹制躺椅,可当袁春林兴冲冲地将躺椅拖到刘爹爹家时,对方却并不满意。

无奈,他只好再次找到几十里外的一个木工家,按老人的要求,订了一把躺椅,可老人仍不满意。直到第三次,按老人的意图,重新找木工做了一把后,老人才露出笑容。

苦练按摩只为助人为乐

一些残疾老人因为行动不便,导致长年卧床肌肉萎缩,需要进行定期按摩。但为了省钱,这些老人选择在家“硬扛”着。

看到他们舍不得花钱去医院治疗,袁春林便暗下决心,买回书本自学按摩和针灸技术,帮助这些贫困的残疾老人按摩缓解痛苦。

自1983年开始,袁春林又多了一项义务服务内容,在为老人理发的同时提供按摩和针灸服务。

这项服务深受老人们的欢迎。有些中风的老人,经袁春林服务后,可以下床走路了;有些慢性病患者,经持续按摩理疗后,身体好了起来,还外出打工了。

看到自己按摩和针灸技术能帮助到他人,袁春林感觉自己的辛苦付出值了。1995年,他便在自家的房子后面借了一间房子,开始专门免费给一些患者做按摩、针灸。

2000年,为了全身心地服务周边的群众,袁春林放弃了工作。

“那个时候工资有1000元左右,比普通的工人要高,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内心很矛盾。”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辞职报告并没有获得批准,厂领导考虑到其一直是先进,长期做好事,遂同意他回家“长休”,每月扣完保险后,拿到手里的只有280元。

“上班20多年,没有一分钱的存款。”袁春林说,1999年,他与妻子抱养了一名1岁的男婴,一家三口全靠这280元过日子。熬到了2001年时,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他便开始对每个前往治疗的患者收取2元的治疗费。

“这并不是我的初衷,收钱也确实是无奈之举。”提到按摩、针灸收费时,袁春林的眼眶潮湿了……

青丝变白发仍无怨无悔

2000年后,袁春林在黄石西塞山区马家嘴社区家中房子后面租了一处10多平方米的平房,开了一间按摩店,算是稳定了下来。

2007年,由于孩子上学费用增加,他再次含泪将治疗费涨到5元至10元。对于一些家庭困难的患者,袁春林仍坚持一分不收。

采访中,到袁春林按摩店就诊的人络绎不绝,多的时候,每天有20余人,少的时候,也有10余人,每个病人少则需要半小时,多则需要一个半小时。

“早晨5点多起床,有时候晚上7点才能回家。”虽然家就在门口,但袁春林感觉比原来上班的时候还要累。

“按摩是一个体力活,别人大老远赶来等在门口,自己不能轻易休息。”袁春林说,每天回家,自己要先躺在床上休息半个小时,然后才起来吃饭。

袁春林帮人按摩

袁春林的家,是一间仅4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进门的客厅,摆着一张红色的小饭桌,左侧是袁春林夫妻的卧室,右边则是其养子的房间,厨房小得甚至无法站下两个人。

客厅的墙面上,有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当代雷锋”,落款时间是1979年4月18日。

挂在墙上的锦旗

“他的工资都拿去救助老人了,只要老袁开心,我就支持他。”

妻子张美清忙着家务活,笑呵呵地介绍,两人1984年底结婚的时候,家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两床被子,其中一床好被子给哑巴婆婆盖,而袁春林自己盖的是露出棉絮的破被子。

家中目前的家具,都是结婚时添置的,婚后再也没添过家具。

张丽清在家中狭小的厨房给袁春林做饭

“从结婚到现在,每天早晚两顿面条,中午才做米饭。”张美清告诉记者,袁春林帮助别人很大方,舍得花钱,但对自己十分苛刻,每天早晨和晚上,雷打不动的是清水煮面条,这些年,买的水果都是用来看望那些孤寡老人,而自己却舍不得吃。

一把小小剪刀剪去老人的白发,

温暖和慰藉了

数百位孤寡老人的心。

从年轻小伙到两鬓斑白,

他依旧清贫却始终无怨无悔,

无私奉献的心

是尘世间最宝贵的财富。

通讯员:戴鼎

来源: 极目新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