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老男人王学堂把铁饭碗扔了。
三天内,王学堂的微信通讯录涌进了一千多人,直逼微信好友数量的上线。
他说,“正科级干部多了去了,许多辞职的比我官职高很多,没想到我的辞职会有那么多人关注。”
但当地一名干部表示,司法局是“管”律师的,王学堂当过佛山禅城区司法局局长、党组书记的人,现在辞职干起了律师,能不引人注目吗?
王学堂
没来一个案子,来了一群骗子
在加入广东盈隆律师事务所后,王学堂成了所里第36名管委会副主任,第170名员工。他一个月没接到一个正式的案子,还一次性预交了三千多块钱的社保。
但他留在微信后台的电话每天被打爆,“没来一个案子,却来了一群骗子。”
“骗你啥呀?你有什么好骗的?”王学堂的友人不解道。
“你不要以为律师就不会被骗。”据王学堂说,这期间有许多素未谋面的人给他介绍案子。其中,有个是关于某地商会会长的大案子,要找他过去谈一谈。“他让我先跟会长联系,说是相信我王学堂,其他大律师都搞不定。我一看他那个大师头像,外加他对案件的一知半解,马上就把他拉黑了。”
“每个人总得学会与自己告别,与所有人告别。是的,我也辞职了。接到这一纸批准通知书,我心中充满感激……”
8月22日的佛山,烈日当空,地表温度直逼50℃。在一家书吧,王学堂翻看着自己的爆款文章《心中永远充满感激,目光始终投向远方》。
“本来是想写自己的心路历程,没想到被一些自媒体改了标题,凭添诸多麻烦。”王学堂对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说。
王学堂辞去公职批准通知书
日前,王学堂在自己运营了六年多的实名微信公号“法律学堂”上,高调晒出了自己的《公务员辞去公职批准通知书》《律师资格证书》《公职律师证书》《专职律师执业证》等。
一系列质疑随着一大波点赞而来。
“质疑什么呢?无非就是说我辞职后的任职回避问题,说我利用职务之便出去捞钱、不用实习云云。”
对此,王学堂解释,“辞去公职后3年内,不得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所以我没留在佛山,而是去了广州执业。”
也有人提出,“司法局局长做律师,凭啥不实习一年?”
王学堂的专职律师证
“这跟司法局长有什么关系?一个县区的基层司法局长哪有这么大能量?如果我有这么大本事,还辞什么职?”王学堂解释,自己在2010年就拿了公职律师证。司法部早有规定,公职律师满三年就可以申请社会律师执业证书,此前的经历也可以计入社会律师执业年限。
“还有人说,因为我是局长,在《律师执业书》上弄了个8月18日的好日子。这个证真是好事多磨,结果一到我这,打印系统就出问题了,耽误了一下,就碰上了所谓的好日子。”王学堂摊了摊手“这些怎么解释呢?完全没法回应。有问题,有关部门早把我抓了。”
无视“官场禁忌”的“官员型学者”
王学堂说,每次听到法律人辞职的消息,内心都会有些波动。最终让他下了辞职决心的,是一封匿名举报信。尽管最后属于“查无实据”,却让他“很受伤”。同时,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也加速了他的辞职。
妻子当时提出了反对意见。曾与王学堂共事的女同事也发来消息,“堂哥,你出去做律师会不会饿死啊?”
死倒不至于,但他却下了决心:“我向来就是个不安分的人”。当时有人说,对王学堂来说,在体制内或许是真累了。
2007年,王学堂从禅城区法院调到区政府法制办。2014年9月,开始担任法制办主任,负责规范性文件审查、行政复议、执法监督、政府重大法律事务等。
王学堂说,由于有些起草者不是法律专业出身,甚至连照抄上级文件都会搞错。“有时决定‘退货’,但你一退,往往把文件起草单位领导得罪光了。”
在重大合同审查中,既要维护自己方的利益,也要考虑对方的利益平衡。审查严了,看似把风险点都堵住了,但生意没得做;审查松了,一旦发生重大诉讼,作为审查者负有重要责任。“有时候,工作中的妥协也门艺术啊!可我的眼里揉不得沙子。”
十多年过去了,王学堂在这方面仍然没“长进”。他执著于法律却胆小怕事,经常深夜从床上爬起,因为想到了某个文件审查签批中所疏忽的问题。
当年推荐王学堂来法制办的当地法院一名领导A回忆,王学堂的“倚法自大”与无视官场禁忌,曾让他当年的领导大伤脑筋,找上门来“退货”。
A当时说:“我早就说过他的优点和缺点,你如果需要一个唯唯诺诺的公务员就不要调他去,现在退货怎么行?”
资料显示,王学堂负责行政复议十多年来,禅城区的行政复议案件从2007年刚到时的10件到后来的近千件,申请人胜诉率平均30%左右,远高于全国平均胜诉率。
王学堂多年前的工作日常
2019年初,在区法制办、依法治区办、司法局三个单位进行机构改革后,王学堂被任命为重组后的司法局局长、党组书记,压力也与日俱增。小半年时间,右侧的头发全白了。“看书不够多,写的文章更少,经常发火,这都是这个‘官’给害的。”王学堂至今如此认为。
“不是我官场不得志,而是我志不在此,再往上走也没空间了。”王学堂始终把自己定位成学者、“官员型学者”。
“一开始提辞职,领导还尽力挽留。”考虑到从司法局长的岗位上辞职影响太大,王学堂把司法局一些工作做了交接,回到区政府办做了近一年的二级主任科员。
“当法制办主任时,他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把一个‘冷门单位’打造成明星单位,让行政复议走向全国。但当司法局长后,时间和其他因素的不允许,使其不能像以前那么投入。”一名了解王学堂的法律界人士评价。
他想改变一个“小气候”
这并非王学堂第一次走出舒适区。
在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后,王学堂被分配到老家的山东青州市人民法院。
当时王学堂要处理的案件不多,还有大量的时间学习,每周末他都会抱孩子去新华书店买书。
十年间,他从书记到审判员、研究室副主任,每天面临着写不完的材料,各种各样的会议组织,以及研究疑难复杂案件……
2005年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家南方法院招调法官的启事,决定前往陌生的城市——广东佛山。
“南方有种我向往的创业激情。”正是那时,王学堂开始发表观点,在正义网、新浪、网易等都开设了自己的账号。目前,王学堂的微信公众号“法律学堂”已经有2.5万粉丝。
2007年王学堂从法院调到法制办
因为爱发表观点,王学堂曾经创造了政府的一个“段子”,有个副秘书长喜欢开会时由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发言,通常最后是王学堂,然后领导就按王学堂的意见定基调。
有人就说,“干脆直接你说就好,我们都白费口舌”。
“与会不发言,有啥意思?”王学堂说。
2007年“东阳富姐”吴英集资诈骗案发,他在网络上发声,坚持“经济犯罪不宜使用死刑”的观点,最后吴英没判死刑立即执行。
后来有个湖南的大学生,暑假到顺德看望父母不小心骑摩托车撞死了人。为此,王学堂写了篇评论文章,认为大学生是初犯、主观恶意小,可以承担赔偿,不适宜判处实刑。“这个案子后来做了不起诉。”
王学堂经常“触电”
“我不敢肯定这些都与我有关,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多大,不在于赚多少钱,当多大官,在于改变一个小气候。”王学堂认为,自己在体制内影响的是一个区,出来后的影响会更大。
工作之余,王学堂给自己定了计划:每两年要出一本书。
“这一套是六本,这里是一半的稿子。”王学堂拍了拍摆在身旁的校稿,“还有三本书,由于内容敏感,没找到合适的出版社接。”
目前,王学堂以平均两年一本的速度出版了《无法不谈:一个法律人的行与思》《离婚为什么》《工伤,伤不起:工伤法律维权教程》《律师学堂故事汇》《历练:基层政府法律人成长日志》等书。
等做出点名堂后,王学堂打算搞一套房子来展出自己的两万多本法律藏书,让有兴趣的读者去借阅甚至免费拿走。
“这一直是我的梦想,如果没赚到钱就算了。不过,凭我的能力,自带流量,怎么可能不成功呢?就算不成功,我也不后悔啊。”王学堂自辩。
视觉 I 湛秋
编辑 I 龚兰兰